APP下载

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探究

2016-04-20谭迪明彭彦玲韦岸王长玥刘晓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抑郁情绪中职学生影响因素

谭迪明 彭彦玲 韦岸 王长玥 刘晓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职学生存在17%的抑郁情绪,且抑郁、人际敏感、冲动、缺乏有效社会支持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抑郁情绪的产生。在对有抑郁情绪中职学生分组对比研究后发现,通过设置抑郁情绪防控机构,对抑郁情绪个体开展长期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有效的降低了其抑郁情绪程度,干预有效。

关键词: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干预模式

抑郁情绪已经成为全球青少年死亡的首因,国内外学者对抑郁情绪既遂者或已经实施抑郁情绪行为的未遂者展开心理剖析,从社会变革、家庭秩序、个体心理等方面阐述了青少年抑郁情绪起因、影响因素[1],但目前国内青少年心理危机与抑郁情绪防控工作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防控机制和体系,甚至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危机的现状不甚了解。本文拟对中职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开展抑郁情绪的调查,并分析其个体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干预策略,并分组对比研究干预效果,以求得高效、经济、科学的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模式。

1.样本与方法

1.1调查研究

(1)使用Beck(1979)量表(中文版)对重庆市2所中职学校2088名学生随机抽取展开抑郁情绪调查,该量表信效度在社区和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良好验证,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

(2)结合前人研究,从个体层面入手考察影响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因素,使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3]、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1986)调查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1.2干预研究

分析中职学生抑郁情绪风险的影响因素,将高抑郁情绪学生作干预对比研究,观察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抑郁情绪风险三级预警、心理辅导人员培训和疏导服务等积极措施,每种措施均在实施后由被试个体实行1-10分量化评分,对照组无实施干预措施,干预完毕后,检验两组在降低抑郁情绪风险的差异以及干预措施对降低抑郁情绪风险的作用大小。

2.研究结果

2.1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Beck(1979)对于抑郁情绪测量的计分方法,无论最近一周还是最糟糕时,只要存在“弱”等级或以上,即存在抑郁情绪。本次调查中,存在抑郁情绪的中职学生共计354人,检出率为17%,男性237人,女性117人,男女在近一周和最糟糕时的意念强度、危险强度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显著性差异为一周以内抑郁情绪强度(t=3.189,p=0.028),LSD检验表现为二年级和一年级之间的显著差异(t=3.065,P=0.013)和最糟糕时抑郁情绪强度上的差异(t=3.395,p=0.017),主要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的差异(t=2.418,p=0.011)。

2.2中职学校抑郁情绪防控体系构建对降低抑郁情绪风险效果分析

本研究沿承中职学校构建抑郁情绪预防与干预体系[4]中所提及的方法,实施对照研究,354例存在抑郁情绪学生分布两所学校,一所学校为观察组实施干预,另一所学校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在对抑郁情绪、心理健康、冲动性和社会支持前测后测对比研究发现,干预有效,观察组抑郁情绪、心理症状、冲动性显著降低,社会支持无显著变化。

对干预项目进行自陈测量,发现被试对心理课程教育、定期筛查和心理疏导的评分达到5分均分以上,可见这三者对被试的影响效果最为直接。进一步检验干预措施对降低观察组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心理症状、冲动性的效果发现,机构设置、人员预警对抑郁情绪、心理症状及冲动性无显著影响。开展抑郁情绪及相关心理课程教育、开展定期筛查对抑郁情绪(进一周)影响最大,心理疏导对降低个体冲动性影响最大,但所有干预项目中抑郁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教育、定期筛查、心理疏导均显著影响国抑郁情绪、心理症狀和冲动性。

3.讨论

3.1中职学生群体存在抑郁情绪风险

调查表明,中职学生群体存在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在17%,说明中职学生抑郁情绪存在的范畴无法脱离青少年这一年龄内涵所代表的心理发育特点。实际上,彭彦玲(2014)针对中职学生群体存在抑郁情绪的情况,指出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生源趋于多元化、农村和城市思想、文化、价值观在中职学校中冲突、摩擦,在毕业的时候达到顶峰,面临就业压力和初入社会的焦虑,中职学生在面临特殊事件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技巧,往往在思想和行为上走入极端,造成抑郁情绪的增加。

3.2构建抑郁情绪防控体系有较为显著的干预作用

通过对筛查出具有抑郁情绪的中职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干预研究,发现构建中职学生抑郁情绪预防与干预体系对降低抑郁情绪有显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加强人员培训起到了宣传和预防的效果,其次,在加强筛查和教育后,进一步巩固了存在抑郁情绪学生的自我反省的暗示,最后,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释放学生个体内部能量,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更正对挫折或问题已有的错误观念,重新回归正常的价值观念导向上来。从总体上看,存在抑郁情绪的首要关键就是要能够筛查,并辅以教育和疏导,这样才能有效的干预抑郁情绪风险,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培训,则应当纳入到整体抑郁情绪风险干预的管理运作中,形成软硬结合、各司其职、目标明确、干预有效的体系。

参考文献:

[1]Phillips M.R.,Li X.Y.,Zhang Y.P.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J].LANCET.2002.359(9309).835-840

[2]李献云,费立鹏,童永胜,李可进,张亚利,张艳萍,徐东,牛雅娟.Beck量表中文版在社区成年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4).250-255

[3]李献云,费立鹏,徐东,张亚利,杨少杰,童永胜,王志青,牛雅娟.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修订版在社区和大学人群中应用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8)

[4]彭彦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抑郁情绪预防与干预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猜你喜欢

抑郁情绪中职学生影响因素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