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市农用地整治对策分析

2016-04-20李琪王闯王洪禄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铁岭市耕地面积农用地

李琪 王闯 王洪禄

1.农用地现状分析

1.1农用地数量质量状况

依据铁岭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铁岭市农用地总面积为1134863.6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8.1%,其中耕地面积670372.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9.1%。耕地质量方面,根据铁岭市农用地分等结果,全市高质量耕地面积20.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7.16%,全市中质量耕地面积21.4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98%,全市低质量耕地面积13.1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85%。

1.2耕地分布状况

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和开原市,以昌图县最多。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和开原市耕地面积分别为106778.2、81225.2、327046.5和119346.2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5.9%、12.1%、48.8%和17.8%。

1.3农用地产出状况

铁岭市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其中玉米产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水稻、大豆和其他农副产品产量均位居全省前列。铁岭市作为辽宁农业的支柱和重点区域和国家东北粮食生产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粮食储备及特殊调剂任务,为支援国家建设和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农用地利用中存在问题

2.1人地关系紧张,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增大。

依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1996年以来,铁岭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已经从1996年的人均2.78亩降到了2.66亩,同时随着铁岭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在今后相當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十分尖锐。

2.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用地布局不尽完善。

全市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园地和牧草地面积明显偏少,不利于“两高一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且耕地中中低质量所比例较大,全市中低质量农用地面积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2.62%。

2.3农田基础设施老化。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户独立经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减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限制耕地质量提高,影响和制约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4耕地用养失衡,质量下降。

铁岭市总体上有机质含量中等、缺磷、少氮、富钾。但近二十年全氮含量下降14%,速效磷下降24.5%。由于长期以来技术与物资严重脱节,耕地产出多、投入少,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耕地有机质投入不足,耕地地力明显下降,部分土地盐渍化比较严重,严重制约粮食产量的提高。

3.农用地整治对策

3.1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制度的不明晰,已经成为桎梏农用地整理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因素,改革现有农地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必须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以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则,解决土地整理带来的土地权属调整问题。

3.2严格农用地整治工程标准

严格农用地整治的工程标准是保证土地整治后土地质量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提高和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必要手段。结合辽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针对铁岭市农用地自然、利用特征对农用地整治后提出以下标准:土地整理的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规整田块,使各个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形成标准田块。耕作田块方向的布置应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宜选用南北向。在水蚀区,耕作田块宜平行等高线布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害风向垂直或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方向布置。

3.3增加耕地潜力挖掘对策

(1)耕地质量提高对策:加强耕地地力培肥,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严防灾害毁地和耕地污染,积极开展坡耕地整治,加快低产田改造,开展种地养地相结合免耕、覆盖、间作和生物固氮等能够改变田块的物理环境,改善土壤性质和结构,阻止养分淋失和侵蚀损失。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2)合理补充耕地面积:切实落实补充耕地任务,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强化新增耕地的质量建设与管理。

3.4多功能保护

根据铁岭市农业的功能定位和铁岭市有关规划对农业的要求,结合铁岭市城市构造形态和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布局了从中心城区向外的四个功能农业区,确定不同区位条件下基本农田适宜功能,明确土地整治方向,发挥耕地最优效益。

(1)城区周边景观型基本农田。为防止城市建设“摊大饼”发展,应将城市周围部分农用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积极营造绿色景观,在城市组团或住宅小区周围形成田园风光,适当发展观光农业。

(2)廊道景观型基本农田

将交通、水域等绿色廊道的建设与耕地的布置相结合,在“主要河流道路沿线(岸)划定农林(果)复合耕地保护区,由交通干线与河道两侧的绿色耕地廊道连接城市与乡村、自然与人文。

(3)辽河平原生产型基本农田

该区农用地面积大且集中连片,适合发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承担着全国商品粮基地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农业产业布局应以服从区域整体功能定位为前提,考虑农业发展基础、市场需求和农民种植习惯,大力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

(4)丘陵山区生态型基本农田

农业功能与土地整理模式,该区域处于铁岭市东部地区,承担着铁岭市和沈阳经济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和生态涵养的功能,在满足水源保护和生态涵养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区域特色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对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如果品、中药材等特色产品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等进行合理布局。该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应以水源保护和生态维护为前提,以山区水土保持和田间工程建设为主,开展以土地平整和坡改梯田为中心的基本建设工程;逐步退陡坡耕地,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果品生产基地和生态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强化该区对铁岭市和沈阳经济区的生态保护功能。

猜你喜欢

铁岭市耕地面积农用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铁岭市烈士陵园
花灌木在铁岭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铁岭市水生态健康现状分析
住建部:城市大数据已覆盖400个城市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