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几点认识

2016-04-20惠俊芳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

惠俊芳

摘要:陶瓷类的文物比较常见,所以在修复的时候,就需要熟悉各种陶质文物的结构类型、产生年代、工艺特点、存在环境、病变因素等情况,以此来确定采用那种修复措施,同时在进行修复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修复程序和规范标准,并做好记录,以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增强陶质文物的保护效果。对陶质文物的修复,有很多传统的技术措施一直沿用至今,并且效果非常独特。本文结合陶质文物修复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对几种修复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提高陶质文物的保护作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物保护;陶制结构;修复分析

一、前言

文物是历史积淀的重要资源,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物质史料,并且还具有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所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有着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陶质文物作为文物中的一种,在修复中也比较常见。做好这部分文物的抢救和修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陶质文物的特殊性质,需要丰富的历史、科学、考古等相关知识以及保护和修复技术方法,因此在修复的时候,事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且要严格遵守修复技术规范和规程的相关规定,以提升陶质文物的修复质量,增强文物的保存年限,展示文物的研究价值。笔者试就如何保障陶质文物的修复效果,谈些粗浅的想法。

二、重视陶质文物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修复陶质文物之前,要充分熟悉和了解文物的结构特点、工艺性能、病变因素等情况,以便科学地制定修复措施,选择修复方法,确保修复质量。

1.熟悉陶质文物的总体结构。陶质文物有彩陶、釉陶等很多类型,但是不管那种陶器,基本都包含有粘土这种有机成分,有着很强的可塑效果,并且有一定的防烧和缩合性能。也就是说这种陶质文物中的粘土成分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变形,越是有很强的粘度,可以塑造形变的能力也就越大。而且粘土在烧制陶器的时候,由于其中包含的水分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发掉,出现一定缩合性,所以通常会影响到陶器,同时由于在烧制时候还添加了附加成分,陶质文物一般也非常抗火和耐磨。

2.熟悉陶质文物的工艺特点。熟悉和了解陶质文物的工艺特点,为我们对其进行修复提供很多帮助。一般在制作陶质文物的时候,有手制和轮制这两种工艺,每一种工艺特点都会对修复方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采用盘筑的泥条手制工艺生产出来的陶器,在泥条连接的部位很容易出现破损情况,而且破损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样;用手捏制的陶器,通常不是很大,制作的工艺也不复杂,而且具有比较紧实的外形结构,一般也不会出现缝隙。所以通常情况下,用手工制作的陶质文物很多都是经过几次工艺才形成的,在连接的地方基本都存在着缝隙,很容易出现破损的问题。采用轮制的方法制作的陶器,由于是运用了离心原理,在泥坯尺寸、外形打压、磨光切割等工艺上有特殊要求,通常会存在很多的缝隙,也比较容易破损,而且陶器的外壁一般也不是很匀称,越向下面越厚。如果对这些工艺特点有所了解,会非常有利于下一步的修复处理。

3.熟悉陶质文物的病变因素。一般陶质文物会有自然形成和人为造成两种病变的问题。以前人们使用或者掩埋陶器的时候,容易造成器物受损或者留下破痕,出现人为损坏陶质文物的问题。陶器在埋藏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变化、外来压力撞击、地质条件限制或者微生物侵袭等因素,出现自然原因造成陶质文物的损坏.比如,在陶器埋藏的土质环境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氯化钠、磷酸盐等成分的物质,由于陶器存在着很多的小缝隙,一旦遇到水分渗入就会损害陶器,出现破裂或者外壁层脱落的情况,所以在修复陶质文物的时候,要对这些病变因素和形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保护和修复。

对这些情况充分了解掌握以后,就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采用那种修复方式,并且研究落实具体的修复方案。

三、加强陶质文物的修复技术处理

1.做好陶质文物的清洗工作。在对陶质文物进行修复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清洗陶器,将外壁上附带的有害物质或者有碍观瞻的杂物清除掉,以利于陶质文物的长期保管。但是每种陶质文物,一般都会结合病变的主要情况和器物的工艺特点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目前比较常见的是用化学和机械的方法进行处理。

运用机械办法进行清洗,一般不会严重的损坏陶器,比较安全、可靠并且很容易实施,对多种出现问题的陶质文物都比较适用,效果也很明显。在对陶质文物进行机械清洗的时候,一般是使用刀、刷子、棉花等工具和材料,再用去离子水和纤维纸贴附到陶质文物的表面,让陶器里面的盐分析离出来。如果陶质文物表面已经发生钙化,可以使用含有酸性成分的物质,比如碳酸氨、碳酸氢氨等,使其发生化学反应,结成带有盐分的物质,将钙化的物质清洗掉。但是这种化学清洗方法容易使陶质文物出现重复污染的情况,所以在使用这种清洗措施的时候,要切记把陶器外壁上粘附的物质全部清除掉,防止影响陶质文物的保存寿命。对于陶质文物上残留的人为伤痕,在进行清洗的时候要区分是在陶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伤痕,还是后期破坏导致的,在修复的时候尽量不影响研究价值。

2.确保陶质文物的坚固性能。由于很多陶质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孔隙,所以在修复的时候一定要确保陶器的坚固性,避免外壁上的装饰物质脱落,也防止陶器破碎,并且在对陶质文物进行坚固修复的时候,还要增强器物的抵御紫外线、红外线、微生物侵袭的性能,并且保证陶器具有一定的渗透效果,如果陶质文物外壁上带有颜色,在涂加修复物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原有色泽,避免损害文物的研究性能。一般在进行坚固处理的时候,使用丙稀酸树脂等固化剂的效果比较好,尤其是在清洗釉陶或者带有彩绘的陶质文物的时候,事先一定要采取坚固的措施,而且一般要使用2-5%的丙稀酸树脂来进行粘接处理,保护陶质文物外观不受损害。

四、结束语

陶质文物的修复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管采用那种修复方法,事先都要充分熟悉和了解器物的相关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处理修复,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保护,确保其使用和研究价值的最大化,给当代和后人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避免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

[1]赵小环.论出土陶器的考古修复[J].社科学论.2013(5).

[2]邱宏伟.考古和文物保护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11).

[3]董兵海、夏璐、谭白明.新型陶质文物修复粘合剂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2006(3).

[4]杨立强.对陶质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认识[J].文物世界.2013(3).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古建类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
名胜古迹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分析
环十二烷用于纸质文物保护时受温度影响研究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论金山岭长城的文物保护价值
现代科技防范手段在赵王陵田野文物保护中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