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海沙松乌拉山绿岩带型金矿成矿原因及找矿方向
2016-04-20马玉成
马玉成
摘要:青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供应地,其为我国资源的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青海格尔木市沙松乌拉山地区元古代万宝沟群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蚀变、基性岩断裂破碎带中发现有金矿体、铜矿体各一条,金矿化线索一处,显示出与造山型-绿岩带型金矿高度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特征。据此,可将沙松乌拉山金矿归属为绿岩带构造后期再生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及广阔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青海;矿产开采;金矿;绿岩带;成矿潜力;沙松乌拉山
绿岩带型金矿是一类重要的金成矿状况,主要是由于地质历经数年的状况形成的,也称之为太古代绿岩带,这个金矿床的产生是睡着绿岩带的变化而变化的,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生活的脚底下的地质是时刻在变化的,运动者的。所以,绿岩带地形成也是这么变化的,由开始的绿岩带的产生并且谁着时间的变化逐渐的变化、越来越紧密最后形成的现在我们见到的金矿床。这个形成的太苦带绿岩带是与寒武纪花岗岩一起产生的,他们在逐渐的演变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个融合的整体。
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成为了克拉通这一带最重要的含矿地质带,金成矿形成的最终的时期是在早期的构造期或者是在形成最终的构造期的过程中历经的每个岁月中。所以,金成矿最重要的是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并且把各个时期的特点放在了一起,或者是具有每个时间点的特点。根据我们一些地质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绿岩带型金矿自身存在的一些特点是不同的,地质研究者给出的答案是,他们自身的这些特征都是在这个绿岩带不断形成的过程,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会与其他的岩石进行碰撞和摩擦引起的。
所以我们也会把这种金矿也称之为一类造山型矿床。这种特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点,说明再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金多金属成矿。金多金属成矿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像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带就是一种金多金属成矿,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种典型的像在世界上就很有名气的焦家金矿、夹皮沟金矿等等。他们都是罕见的、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超大型-大型金矿。
青海省格尔木市纳赤台地区沙松乌拉山一带出露一套中、上元古界万宝沟群(Pt2-3w)浅变质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与碎屑沉积岩建造,在其边缘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岩体发育,并在其构造破碎带中发现有明显的铜金矿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绿岩带型金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类比性。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地层并不是像我们眼睛看到的那样是一个整体,由地面到地底下都是一样的,其实他是分很多不同的岩石组成的。这些岩石收到不同的环境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岩石。基本可以分成几类。首先就是最古来的,主要是处于最底层的中元古代万保沟群上屑岩组。他经历的时间最为久远,然后最新的就是第四系。然后他们之间的,我们称之为早元古界金水口群上岩组、下三叠统洪水川组砾砂岩段。
万保沟群上屑巖组就是我们刚才介绍的地层中最古老的岩石地层。他一般是主要的存在于青海的南东角及南部河谷一带,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找到万保沟群上屑岩组。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等。这个岩石的性质因为岩石的历经年代比较久远,所以他的岩石特性不复杂,主要是蚀变玄武岩,辉绿岩及少量安山岩这三种构成。
它颜色呢,以灰色为主但是有些岩石上面还是会呈现一部分偏绿色的灰色。万保沟群上屑岩的形状因为其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辉石、黑云母构成所以他的形状就由这些元素的性质决定的,主要呈现一部分的隐晶质结构、斑状形状,块状形状等等。斑晶主要的组成元素是斜长石和角闪石,虽然他们自身都是坚固的岩石但是在地质的不断运动过程中,以及时间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一定的被侵蚀的现象,所以很容易坚固度下降。
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主要的岩石之外还会有大理岩等碳酸盐岩夹层填充在其中,这些填充都是随机的,没有一定的规则,呈现的也是没有规则的分布。南部一带很少出现金水口群上岩,但是青海的这个地方出现了。它主要的分布特点是调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大理岩,浅灰、浅灰白色,细粒变晶结构、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2.成矿潜力分析
2.1矿体成因及成矿潜力
本区所发现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代万宝沟群蚀变玄武岩与印支-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侵入体接触断裂破碎带中。这些破碎带多以压扭性为主,具韧-脆性变形特征,系晚华力西期-早印支期巴颜喀拉洋壳由南向北俯冲,使区内几条东西向巨型断裂(昆北、昆中断裂)发生左旋压扭性活动的派生产物。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沙松乌拉山金矿主要成矿期可能为印支-燕山期,系巴颜喀拉洋壳北向俯冲引发加厚下地壳深熔,形成高钾钙碱性中酸性岩浆,在伸展构造下上升侵位至地表或近地表过程中,沿途萃取、活化迁移上升通道及围岩中的成矿元素,使其初步富集。本区所发现的铜矿体均与碳酸盐脉及石英脉紧密伴生,因此可以认为该铜矿应属于造山作用晚期阶段,与金矿共存的含矿热液或流体在上升至浅部过程中发生分异,沿亲铜性较强的基性岩构造裂隙充填而成。
3.结论
青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供应地,其为我国资源的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青海格尔木市沙松乌拉山地区元古代万宝沟群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接触蚀变、基性岩断裂破碎带中发现有金矿体、铜矿体各一条,金矿化线索一处,显示出与造山型-绿岩带型金矿高度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特征。据此,可将沙松乌拉山金矿归属为绿岩带构造后期再生型金矿床,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及广阔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沈保丰,毛德宝,李俊建.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床类型和地质特征[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7,20(4):1~12.
[2]陈衍景.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潜力[J].中国地质,2006,33(6):1181~1196.
[3]陈衍景,郭光军,李欣.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中生代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J].中国地质,1998,28(1):35~40.
[4]潘彤,罗才让,伊有昌,等.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23-36.
[5]青海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一分队.布伦台幅1∶20万联测区域地质调查[R].西宁:青海省地矿局,1981:57-68.
[6]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等.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289-312.
[7]莫如爵,刘绍斌,黄翠蓉,等.中国石墨矿床地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56-196.
[8]王凤茹,薛基强.河南省鲁山县背孜晶质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矿产勘查,2010(3):24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