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弃窑归田建农场——记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安兰村农民安亮和他的家庭农场

2016-04-20

农业知识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灰长清区蒜苗



弃窑归田建农场——记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安兰村农民安亮和他的家庭农场

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驾车往西行驶,在宽阔的柏油路上缓行几分钟,再沿山路向北行走,就会看见蒙山脚下一大片白黄相间的马铃薯花迎风飘摇。夏日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碧绿的田野、盛开的花朵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就是孝里镇安兰村村民安亮建成的家庭农场。

2013年春节前的集中整治白灰窑行动让这位昔日的“窑主”损失不少,但早有预见的他却通过在家庭农场上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赚得了第一桶“金”。

用心去干没有干不成的

“虽然从未管过大棚,但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干,没有什么干不成的。”初见安亮,33岁的他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成熟,言语间带着一种坚定和刚毅。

十几岁时,安亮外出学习修车技术,在平阴干起了修车的生意。“我就是不爱安于现状,看到人家跑运输挣钱,我也打起了买车的主意。我硬是自己跑出去借了高利贷将车提了回来。一开始,也挣了不少钱,但一次意外让我赔了不少。”“我这个人啊,就是不服输,后来我就承包了白灰窑。说实话,干白灰窑我没少挣钱,要不也没能力转向投资家庭农场。去年年底政府出台政策集中整治白灰窑,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守法经营这一点我自信做得比谁都好。有人说,你个烧窑的还摆弄大棚呢,赔死你算完,但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要干出个样来,让这些人瞧瞧。”

从盖起冷库,建起大棚,到取得收益,安亮确实一帆风顺,如鱼得水,但其间的辛苦与付出,却没有几个人能体会。

管理大棚比照顾孩子还难

“没想到,管理大棚比照顾孩子还难,冷了不行,热了也不行,不通风不行,通风过了还不行。”,说起管理大棚,安亮感慨颇深。

安亮夫妻俩走遍了寿光、昌邑、泰安、济宁等地,考察研究适合自己的规划方案。从聘请技术员、进料到施工,安亮坚持“选就选最好”的,确保了大棚的保暖性和坚固性。今年三月份的一场多年罕见大风,吹坏了周边地区的多个大棚,他的棚却安然无恙。他还通过参加农广校的培巡学习及阅读报纸书籍、上网查询等措施,科学制定自己的种植模式。“秋收之后种蒜苗,收了蒜苗种早春白菜,卖了白菜种土豆,就这三种三收模式让我合理利用了资源,增加了经济效益,就今年的行情看,每个大棚预计年收益能达10万元。”

“但土地就像人一样,不能连轴转,要给它休养时间,补充肥力,消毒杀菌。我种蒜苗产生的根系就是天然的杀菌剂,根本用不着农药,再加上几个月的间歇期,所以我的作物想不高产都不行。”说话间,安亮信手拔起两颗马铃薯,接近成熟期的马铃薯个大均匀。

想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我现在总共6.7公顷地,20多个棚,规模还是太小。但是你们不知道租地那个难啊,就这6.7公顷土地还是从周边几个村的70多户农民手中流转出来的呢。农民为什么不愿租地,他们害怕我万一搞砸了,连租金也付不起。这不,土豆快要收了,我要雇这些村民来给我收土豆,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种的土豆,看看我能挣多少钱,来提高他们种植的积极性。”

“我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要再租些土地,最终建成500个大棚,将这些大棚分给农民,他们只需付给我建棚资金的三年利息,我为他们统一供种,提供技术,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来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致富的道路。我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我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我的冷库,它能帮我规避风险。”对于未来,安亮充满了信心。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宣传办公室田会银牛振勇李玉臣)

猜你喜欢

白灰长清区蒜苗
小蒜苗成长记
长清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成效探析
“灰”舞人生
济南市长清区东王宋金墓地发掘简报
幸福的蒜苗
白灰面是什么?
种蒜苗
蒜苗成长记
气候变化背景下济南市长清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最美野长城”变身“白灰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