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艺的承传

2016-04-20陈立恒文丽君

中华手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瓷瓶匠人匠心

陈立恒 文丽君

陈立恒,一位年届花甲却保持着青年般的文创情怀、叱咤商场却不断追求精神提升的中国台湾人,一生与创意结缘,集企业家、设计师的才华于一身,通过“化蝶”般的蜕变,从礼品百货“代工”行业转型,创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以“仁”为核心理念,以复兴中国瓷艺为传承,以对美学的深刻体验为信仰,把东方美学传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您觉得如何才算匠人?

所谓匠人,即是熟谙特殊技艺的师傅,是对塑形材料十分有经验,并具有独特见解的人。工作时,全神贯注;创作时,宁缺勿滥,追求百分百的完美,不停歇地改进技术知识,打磨出与时俱进,又兼容真善美的独门商品。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耐。所以,凡是对工作执着且专注投入的人,都能称作匠人,故匠人不仅存在于手工行业,更存在于各行各业中。

您接触过印象深刻的匠人有哪些?

在台湾,我十分尊敬结晶釉大师—孙超。诗人楚戈曾说:“孙超对其结晶釉面的处理,就好像是水墨画家对待他的画面一样。”孙超老师透过“土法炼釉”,用各种方式钻研釉药的化学成分,控制火候的技术,重现宋代结晶釉。在掌握了釉变的呈现后,从匠提升到艺的境界,从烧制瓷器转变到在瓷板上作画,终于烧成釉色流转、醇畅的墨韵,散发着火浴后淋漓尽致的美。

在大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陶瓷大师秦锡麟。秦老师对陶瓷的追求,不容一丝瑕疵,且勇于面对陶瓷未开发的领域,努力钻研不放弃。对于烧制出的作品,孙超与秦锡麟老师都是最严厉的品管师,一有瑕疵就立刻销毁,展现了对作品质量的不容妥协。

匠人需得有匠心,您如何看“匠心”一词?

匠心,是对技艺臻于完美的坚持,力求精准的美感体现,从与材质的互动,到参悟人生的意义,为作品赋予灵魂。匠心,就是将心比心,作品才能有心,并真正达到与天、地、人、物互动的境界。

法蓝瓷的作品里,最具匠心的是哪几件?

故宫三宝瓷瓶,以典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李唐《万壑松风图》为创作主题。我们将这三件水墨作品转换到立体瓷艺上,并通过二次设计,重新揣摩大师的意境,赋予经典新的生命。

其中,《早春图》瓷瓶,运用极细轻薄的雕塑表现郭熙独特的“卷云皴”和“蟹足枝”,以呈现云雾飘渺之景,让瓷瓶呈现出原画意境中东方文人可出仕、可远游的理想山水和生命态度。

在您眼里,陶瓷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瓷土,温润、踏实而朴实,却蕴涵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透过水的交融,火的淬炼,能呈现千变万化的造型,更能传世千年。

秦砖、汉瓦、唐三彩、宋青瓷、元钧釉,明青花与釉里红、清五彩与斗彩。细观陶瓷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每个朝代都变化出自己的特色。而在所有的艺术表现中,最美的,就是露白。露白是种放空,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体悟。陶瓷白如玉的质地呈现,不仅让作品有了灵魂,更是有了新的意义。

当下很多年轻设计师开始创新传统。您怎样看这样的态势?

工艺已发展千年,但若老是仿古、复古,便看不到科技与人文的追求。今天,并非过去的累积,而是未来的开始,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对工艺赋予未来性,在创作时要思考:若未来30年、100年后,再看这件作品会有什么感觉。创新,就是在经典中的坚持与淬炼。年轻设计师创新传统的举动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您如何理解工艺与文化的传承呢?

我想谈承传,而非传承。法蓝瓷战战兢兢承接了中华陶瓷工艺,以创新的角度,打造出了让人尊敬、信赖且欢迎的作品。故,我们有此责任要传递下去,传的不仅是作品,也是匠心。

如何才能在传承与创新中留住匠心?

要自重。每位匠人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呈现出创作者的灵魂与品格。若无全心全意投入,作品容易走偏。

期许将来从事工艺品的人们,坚持着以人为本的初衷,守护着代代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手感工艺精神。此外,更需去了解自己的文化,真正了解人类共同精神文明的精髓,进而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作品,发挥文化的永恒力量。并记得,中华工艺曾在16~19世纪时,引领全球时尚,无论是陶瓷、丝绸、漆木等各式工艺品,都让全世界趋之若鹜。故我们要以重现中华手工艺的光彩为使命,让华人重新站上世界舞台,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瓷瓶匠人匠心
损坏了多少个瓷瓶
《 仕女图》粉彩瓷瓶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老人与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