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好的工艺就是一个好的“人”

2016-04-20张毅

中华手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将进酒陶艺家琉璃

张毅

越来越知道为什么喜欢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人,因为,我在这方面有缺憾。

在日本金泽一个传统漆器世家,一位貌似未满40岁的男子,侃侃说起他是第13代传人的故事。试想,如果每一代以30年计算,13代就是累积了400年的智慧和经验,这样的漆器表现,岂止是工艺上的,应该是整个人类的。

由此串联起对工艺美术和社会的整体思考。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讲究对“材质”的学习,因为没有任何工艺能够脱离材质的基础,就像陶艺家不可能不学习釉药、陶土;工艺美术又讲究对“技法”的学习,就像一个陶艺家不能不懂拉坯的造型技法,也不可能不熟悉窑炉烧制技法;工艺美术又讲究对“历史”“传统”的观照,因为任何工艺美术的价值,都体现在密切地观照过去。

它的创作定义,是和“现代艺术”完全不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社会伦理力量充沛的国家。

在一个日本工艺振兴协会所举办的展览里,800多位工艺家的作品集中呈现,陶瓷、漆器、编织、金工、莳绘、景泰蓝、玻璃……令我惊讶的不是工艺家之多或者作品之多,而是每位工艺家的创作时间竟然普遍在30年以上。

长期沉浸在一项工作里的滋味,想必美好。

再回头看看那位漆器家的作品,突然开始觉得自卑。因为,他做的只是一个盘子。我们生活里有没有人为了一只盘子而每天去创作?为什么没有?因为一只盘子不能让人当艺术家?琉璃工房决定试试看。

最开始做的是酒杯。

“将进酒”的名字,是一个引子,提醒“李白”两个字,不是酒廊的名字,也不是日本清酒的名字。中国人能不能用自己的杯子喝自己的酒?“将进酒”是中国酒器系列的名字。第一套“古风六品”,是我们用琉璃说的话,说中国古老的故事。面对青铜器的“觚”,我们突然觉得自己何必多话,就用公元2000年科技完成的脱蜡铸造水晶琉璃,制造一只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造型酒器,不会委屈琉璃工房的创意。

学习,是我们最大的心得,应该也是工艺美术最大的特质。

从“古风六品”的概念出发,我们突然发现其实能够放下“唯创作”的艺术家心态,不硬撑艺术家的场面,原来如此舒服。工艺美术开始是平易的、亲和的、很老百姓的。学习,原来首先要承认自己不会。

我们慢慢知道那些心平气和的老工艺家们心里是怎样一番光景。一个人只要愿意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他的工作就是他的人生。

听漆器家说:做漆器的人,因为经常用手去抛磨漆器,因此都没有指纹。可要指纹做什么?他们的作品就是人类文明的指纹。

想到这里,我觉得那一件件圆润的漆器作品背后,充满让人悸动的灵魂。而当那样一件黑亮的漆器盘子,盛装着3只黄色的橘子时,是人间罕见的美好景象。

我们开始制作一个个酒杯,一个个盘子,一盏盏灯。想象将来的生活里,一瓶罕见的老花雕,应该有一个美好的舞台—一只美好的杯子,一只让人把玩品味的杯子。

日本人的怀石料理,如果去掉所有的容器和规矩慎重的上菜仪式,把所有的菜都倒在一只宝丽龙的便当盒里,是什么样的光景?

逯耀东先生说:牛吃草。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牛吃草?以米饭为主食的国家,我们有一只美好的饭碗吗?每天都要点灯的生活,我们有一盏有感觉的灯吗?

“我一辈子的学习,都在想象做出一只好的盘子。对我来说,其实那不是盘子,那是一种美德的表现。它应该老成,不应该夸张,应该内敛朴素,还得要很美,耐看的美。”那位漆器家说。

这哪里只是一种好的工艺,简直是一个好的“人”。

突然觉悟,今天我们创作的工艺,就是今天的我们。

猜你喜欢

将进酒陶艺家琉璃
将进酒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法门寺里的琉璃
《将进酒》的“三气”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