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朴实中无华——从柳宗悦的《工艺之道》看室内陈设的“造器”之美

2016-04-20徐明明

艺术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陈设工艺

徐明明



于朴实中无华——从柳宗悦的《工艺之道》看室内陈设的“造器”之美

徐明明

日本“民艺运动”倡导者柳宗悦先生,其所著的《工艺之道》对器物的解读,以及所倡导的艺术的大众化、实用化、无矫揉造作之气,通过器物之美,以此唤醒生命的本质与人类的本性。由造器之美继而谈到室内陈设设计,对室内陈设的研究可追溯到《后汉书·阳球传》中:“权门闻之,莫不屏气,诸奢饰之物,皆各见缄滕,不敢陈设。”其中对于陈设的解读有摆放、布置的之意。本文在此讲到的室内陈设即指室内陈列设置的物品,结合工艺的实用性、工艺中的“单纯”、以及工艺中材料的自然性展开探讨。

一、实用之美

家居陈设品大部分属于工艺的范畴,美术(Fine Art)一直以来被作为制定美的标准,相对于美术,“工艺(Craft)”则常被人冠以“应用艺术”,其地位也并不被人所重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对“器物”的理解,最直接的目的即为“用”而为之的。我国古代墨家思想对于器物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之上,墨子在《节用中》中主张消除不利于实用、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的一切条目。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我国早期的制陶工艺的概述也说明了这一点,体积较大的缸瓮,中等的钵盂,以及体积较小的瓶罐,这些陶制品的样式也有所不同。无论缸瓮、钵盂还是瓶罐,在制作工艺上我国古代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制造这些器具的直接原因也就是满足当时社会的使用需求,强调“实用功能”的重要性自古以来都是处于第一位的。

从室内陈设设计而言,大到故宫传世珍品、小至民间小样,共同见证了陈设的发展。室内陈设应服从“实用”这一主旨,但凡继承了传统的器物,也都保留了传统之美,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盆、钵、陶器、以及茶具、瓷碗等器皿,都体现着器物的实用之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对生活方式的重建上所做的阐述,也表明了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这样的生产才是最有效的生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田自秉先生的《工艺美术概论》也把“适用、经济、美观”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其中,他把“适用”排在了首位,足见对我国当代工艺美术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原则之上的。日本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先生提到的“摆设”,其中对摆设丑陋的解读,在于摆设本身不是生活中的实用品。这里的“摆设”是指脱离了实用,而一味的追求形式之美的器物,即便这些器物拥有纤弱、致密、华美之质,但其因为远离了实用,也就远离了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由以往的席地而坐到以桌椅为主的室内陈设的布局的转变,就家具陈设本身而言,这也是近代桌、椅、床等高足室内陈设的雏形。《韩熙载夜宴图》中的“观舞”段,“高足椅”以其简单的造型满足了当时人们“坐立”的需求。我国明代的家具以其独到的审美性及实用性而世代相传,在这一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美的主要要素之——在于工艺之中的单纯

通读柳宗悦的工艺之道,他把“单纯”列为工艺之中的美的主要因素。抛弃过于复杂的造型、过犹不及的色彩、繁冗的图案,以及精简器物的制作程序,程序过于复杂不利于器物的普及。从器物的造型到纹样、从色彩到制作程序、从材料乃至制作者的内心,“单纯”的造型,往往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民艺大师对工艺之道“美”的定位在“单纯”,单纯的工艺造就了美,单纯的工艺往往也是“多量”的前提,从而能够制造出真正属于大众的、为大众阶层服务的产品。

先秦道家学派对“奇器”和“奇艺”也持否定的态度,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里对“五色”“五声”“五味”与“目盲”“耳聋”“口爽”的对应关系,道家学派在此强调的也是摒弃诱惑保持单纯之心,相较之工艺中的单纯性的理解是互通的,我国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较早的陈设形式是屏风和衣架,战国彩漆透雕座屏是用于宴请宾客的席宴隔断,还有战国楚墓出土的云雷纹漆衣架,衣架采用木质材质,简单的造型最终服从于其单纯的功能性。不论材质用料还是装饰造型,给人一种不卑不亢的力量感,这可是现代家居陈设设计所或缺的,同时也体现了单纯的工艺之美。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单纯的工艺与造型已由来已久。

而今,室内陈设作为家居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部分物品的造型正沦为“浮夸”的代名词,更多的是被冗杂的装饰造型、复杂的装饰图案所覆盖,也反衬出当代人内心的浮躁。现代室内陈设一个做得好的范例之一来自于Analogue life,作为日本一个手工艺店铺,旗下产品无论是手工限量版还是批量化生产的产品,都力求用简洁的形式、合理的功能设计表现其主题,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室内陈设不需作无病呻吟状,不需摆矫揉造作之姿,最朴实的语言将物品的功能表达到位,便可堪称上等的“艺术”之作。

三、材料之美——源于自然

材料的自然性造就了工艺之美,天然材料所具备的质感和机理用于陶制品等日常的物件里,经过岁月的沉淀越发显得质朴,这样说来,“材料”与“工艺”更像一对分工明确的伴侣,朝夕相伴中创造着历史。柳宗悦在工艺之道第拾贰部分,阐述了材料在工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材料之美也是工艺之美的一种体现。

室内陈设艺术和材料息息相关,室内陈设中有以天然木材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家具、屏风隔断及小件工艺品;以陶土和瓷土为原料做成的陶瓷;兼具日常服饰、装饰挂(壁)毯、地毯功能的棉、麻制品;以及取材自然的石头做成的石雕、石刻等都是天然材料在室内陈设中的集中展现。生态化的家居陈设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室内陈设艺术生态化的大趋势。

传统文化的魅力毋庸置疑,许多古老的工艺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来源于一批批的匠人对传统工艺文化的敬畏与传承,重视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今社会也越具迫切性,在此它与实用性是不矛盾的,室内陈设的实用性是前提,陈设所传达的主题也同样重要,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具有中国意蕴的室内陈设布局:“东平(瓶)西静(镜)”“平安如意(宝瓶上面加如意头装饰)”等。室内陈设的恪守传统不是在设计上的停滞不前,它恰恰是对室内陈设工艺之美的有效诠释。柳宗悦的《工艺之道》是未来工艺的发展的一个风向标,瞬息万变的时代,激发着人们对于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情,传承好的手工艺文化同样也是刻不容缓。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陈设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到室内空间的各个层面,其实用性、尊重材料的自然性、尊崇传统文化、皈依简单的造型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山东省文化厅“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立项号:Z201406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之道[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2.柳宗悦.日本手工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3.顾浩.田自秉文集[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4.

徐明明:枣庄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杨心林设计作品

《充》

《净》

《心·世界》

杨心林(1975-),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现任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张俊竹环艺设计作品

《冰裂--全球暖化博物馆设计》

《李小龙纪念馆设计》

张俊竹,硕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教育、展示设计、信息设计。

1.冯骥才.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

近三十年间中国大陆社会急剧转型,中华文化及其遗产遭受空前的冲击与破坏。冯骥才于1994年率先发起“城市历史文化抢救”,继而于2002年提出和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来自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选取其中20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

2.高洪雷.大写西域(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余秋雨说:“如果你想研究的历史不是一般的历史而是‘大历史’,如果你想从事的文学不是一般的文学而是‘大文学’,那么,请务必多去西域。”

这是余秋雨推荐、《另一半中国史》作者的新书。这是中国首部全景式西域史话,它以新观点讲述陆上丝绸之路故事,以新视角再现世界四大文明交汇过程,是一部填补我国西域人文历史空白的文学巨制。

3.[英]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英国社会史》首版于199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订,作者阿萨先生不仅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了查证、订正,并且重新撰写了第12章,重新撰写的第12章内容,其英文版也从未发表过,是阿萨先生将手稿直接提供给商务印书馆的。本书叙述了英国自无文字记载的石器时代到撒切尔政府的社会历史发展全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作者从“人的经验”出发,考察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交通、地理、葬礼、工业化、战争、贫困、宫廷、内阁、政党会议等看似是细枝末节,但绝对不能忽略的“证据”。这些“证据”展示了一个社会如何通过碎片来展现自己,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社会集团如何看待自己。

4.[美]罗伯特·达恩顿.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M].吕健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屠猫狂欢》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罗伯特·达恩顿的代表作品。该著围绕18世纪30年代末,巴黎圣塞佛伦街一群工人虐待并屠杀了工厂周围所有的猫的事件展开,详尽描述并解释了这一诡异的事件,由此展开对18世纪法国人的思考方式的论述,并对法国文化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该著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新文化史学派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日趋成熟,堪称经典之作,对历史学、哲学等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谷曙光.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该著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新锐丛书”之一。该著首次标举“梨园文献”的概念,立足于文、音、像、档等“梨园文献”,案头与场上贯通,文献与思辨并重,专注其特有的综合性、多元性和鲜活性,尝试创新研究范式,以之观照清中叶以来的剧坛变迁和优伶爨演,切实推进清乾嘉以迄民国的戏曲研究。

6.魏道儒主编,周贵华等著.世界佛教通史(14卷15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世界佛教通史》从全球文化视角,全面运用汉文、梵文、巴利文、藏文、西夏文、傣文、日文、英文、法文和越南文等文本资料,不仅对传统的亚洲佛教,而且对现当代佛教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传播与发展都做出了系统的论述,体现了21世纪中国佛教研究的水平,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

7.[英] V.S.奈保尔著.重返加勒比[M].王爱燕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重访加勒比》是诺奖得主奈保尔的首部游记作品,堪称纪实文学典范之作。这是典型的奈保尔:他用准确、敏锐的洞察力,写下了他对这部分世界真实的印象。奈保尔重访家乡特立尼达和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奈保尔用惊人的报道技巧和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他关注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看来,这里的人是模仿者,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是一群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旅行者。

8.[美]芮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M].张湛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5.

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本书通过大量惊人的考古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条商路的惯常理解。作者探讨了丝路上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七座绿洲。本书试图告诉读者:从来没有一条单一的连续的丝绸之路,有的只是东西方之间的一连串市场;中国和罗马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的贸易活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今天伊朗地区的居民;丝绸并不是这些商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中国发明的纸张对欧洲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而金属、香料和玻璃与丝绸一样重要。相比之下,这些商路上传播的思想、技术和艺术图案具有更大的意义。

9.[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M].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5.

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进入20世纪,启蒙运动则受到了苛刻地批评,批评者称其怀有明显的、过分简单的乐观主义。现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追根溯源,对启蒙运动的成就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

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京师爱乐丛书

曹利群 《灯塔的光——一个世纪的回声》

秦子超 《古风西韵——感受音乐之美》

庄加逊 《陌上花来——回归与远行》

李 峥 《时光回转——来自音乐之旅的几个片断》

司马勤 《谈音说乐——当代中国音乐面面观》

贺秋帆 《洗耳恭听——读懂音乐大师》

宋 逖 《夜莺障碍——唱片客的秘密聆听年代》

许家兴 《虚静声希——音乐品鉴的乐趣》

张可驹 《品乐之乐——关于作曲家和演绎者的笔迹》

高 屹 《观音闻色——音乐时光机》

周凡夫 《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

周黎明 《隐秘激情——唱出来的爱恨情仇》

唐若甫 《雪泥鸿爪——乐坛众生相》

沈 祺 《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王立彬 《音乐无疆——另一部欧洲思想史》

刘雪枫 《耳根清净——好音乐与好唱片》

《京师爱乐丛书》是一套中国最资深爱乐者的美文集,内容涉及音乐流派、音乐史论、音乐家及其作品评介、音乐会现场评论、唱片版本与收藏、音乐事件剖析、音乐跨界探索等,部分内容刊发于《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音乐周报》《留声机》等知名音乐报刊,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丛书作者均系近二十年中国(包括内地、香港、台湾)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在中国音乐界均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陈设工艺
某压力容器模拟锻件制造工艺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李燕作品赏析*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重现「皇太子之宫」 毓庆宫原状陈设复原记
大型船舶T型材焊接工艺试验及工艺再造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