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的电子书籍设计探索
2016-04-20袁悦
袁 悦
基于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的电子书籍设计探索
袁 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到了新的层面。国务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利用文字、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记录和保护。本文从电子书籍设计的角度着眼,详细探讨了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与电子书籍的融合。
湖南古称“南蛮”,因交通闭塞,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技艺和艺术,湖南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众多,但因经济和社会因素,面临失传、消亡的境地。数字化保护中的电子书籍作为成熟的信息技术,完全能够承担对湖南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将非遗项目与电子书籍相结合,不仅是对电子书籍设计形式的创新,更是对湖南民间美术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开发。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的电子书籍设计。
一、电子书籍设计要融合非遗项目特点
湖南民间美术非遗项目中苗绣是独具特色的,其精湛的工艺,俊秀的图案,甚至彩线、底布、手法花样都是美术艺术的精品。在传统的苗绣展示和保护上,一般只是实物展出,缺乏立体感和过程展示。
在很多传统书籍的文字和插图中均渗透着民间美术气息,都是传递民间美术形式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电子书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推崇,民间美术元素逐渐由纸质书籍辐射到电子书籍。可以说,网络传播形式的兴起赋予了,民间美术元素更多的表达方式。具体来说,比如大家熟知的视频、音频、电子版书籍等等。
图1: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内页设计图 设计:袁悦
由此可见,电子书籍的编排形式更加丰富和便捷,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图片的插入,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可读性,使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感情。比较典型的书籍为《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籍的中心就是要向读者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成绩。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民间艺术作品,使得文字、图片在艺术形式上互相配合,在主题传递上遥相呼应,实现不同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但在现实中,不乏艺术形式丰富但使用不当的例子,有的仅仅是为了让书籍艺术形式更多变而将各种方式简单累积;有的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而加入过量的图片,导致书籍重点不突出等等,都大大降低了阅读效果。所以作者在对书籍进行设计编排的过程中,需要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综合书籍中心需求对民间美术元素进行科学搭配,通过反复推敲优中取精,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电子书籍设计中,可将底布、图案、彩线和绣法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配合湖南当地的民族音乐,将苗绣针法及纹样以图文并茂的动态形式存储在电子书籍程序中,读者在阅览电子书时能够直观的看到苗绣的过程和典型样式,对苗绣的认识加深,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图1:《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内页设计图中,电子书籍设计者将苗绣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这样跨越性的主题相融合,苗绣是湖南民间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苗绣作为湖南美术艺术非遗项目,其以言传身教为主世代相传,大量应用于服饰中,图案多样、色彩丰富、针法细腻。以苗绣这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借鉴苗绣中彩线的搭配、图案样式和构图形式等特有艺术元素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方向表现出来。不仅使读者能够理解《指导》的内涵,更对苗绣这一湖南民间美术非遗项目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电子书籍具有共享性和便捷性,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阅览,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就图1而言,在高校毕业生中对苗绣艺术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间接地形成了保护作用。
图2: 水滴 设计:袁悦
图3: 大学生就业成功案例 设计:袁悦
二、电子书籍设计要体现非遗项目人文内涵
相对比传统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的灵活性更大,书中的大部分图片和文字都是可以被重新组合和编排,赋予更多的艺术表达形式。由杜云生和王军利编著的《民间美术》一书,就把地方非物质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组合,包含了人文艺术形式和自然艺术形式,并从动态和静态角度进行有机组合设计,给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通过图片与读者的情感实现共鸣,增强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
湖南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湖湘文化的历史,包含了湖湘人民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以苗绣为例,苗族没有民族化的文化,其文化的传承以音乐、刺绣等艺术形式为载体,在苗绣中,有一些世代相传的刺绣图案和纹饰,有些代表了图腾崇拜,有些象征着氏族符号。在基于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的电子书籍设计时,对电子书籍的主题和苗绣的人文内涵都要关注,不能厚此薄彼。以图2:水滴为例,
这样一副苗绣经典图案的作用是点击它之后可以得到自主择业的指导的链接文字。它展示了苗绣中独有的水滴象征,先民对水的崇敬。在电子书籍设计中,水滴又象征了“上善若水”的包容性,与当前大学生自主择业的精神不谋而合。同时,设计的视觉冲击力就不能太强,不可过度干扰观众对电子书籍本主题的注意力,要恰到好处地完成人文内涵传承与大学生自主择业链接的渲染。总之,对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人文内涵的展示要根据不同的书籍主题灵活应用,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提供相当的信息量,深化主题,烘托气氛的效果。
三、电子书籍设计要实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电子书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在阅读中进行批注、搜索、标记等要求,同时人机交互更加多样化与智能化,例如自动保存书签、批注索引自动生成主题词等,在功能性发展上进入成熟阶段。但电子书籍交互的艺术性如何选择于定位是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非遗项目为电子书籍艺术性体现提供了方向。
在传统非遗的展示方式上,信息的传达往往单方面的,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电子书籍中,信息的交互与读者和电子书籍之间的互动成为现实。电子书籍的功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追求体验感和娱乐性成为电子书籍设计的主旋律。湖南民间美术非遗的电子书籍设计也要追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传统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以指导和说教为主,学生甚至对下发的纸质书籍不屑一顾,在电子书籍设计上,以图3为例,完美地融合了苗绣的艺术性和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功能性。
在图3中,是苗绣凤凰的形象,图案中的凤凰不同于我们看到的一般凤凰的形象,其有多种色彩和独立的图形组成,不仅是苗绣图案的展示,更为电子书籍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读者通过点击不同独立的区域,可以获取不同的成功案例信息,使就业指导不再枯燥无味,提升了指导效果。
四、结语
湖南民间美术非遗项目地域性强,并且艺术性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传承和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依靠传统心口相传的保护措施已经无法保证其生命力。所以利用电子书籍这一便捷而直观的数字技术进行开发保护,一方面是对电子书籍设计的推陈出新,设计出更加有艺术气息、更有吸引力的电子书籍;另一方面是对湖南民间美术非遗的展示和传播,扩大读者群体,增强影响力,更有利地推动湖南民间美术非遗的开发保护。
* 本文系201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民间美术非遗保护视野下的电子书籍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4YBA1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云峰.民族艺术与文字设计的关联与影响[J].民族艺术,2012(3).
2.王晓芬,尹言.探索书籍设计的新形态——谈概念书籍的创新与设计[J].艺术教育,2010(5).
袁 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