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ISV共赢 华为要数量也要质量
2016-04-20张贝贝
张贝贝
五年耕耘,无论是增强城市服务覆盖力,还是业务方面的联合创新,华为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这些成绩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力量,而携手ISV共赢,华为也提出了要数量也要质量的目标。
“在2016年,我们在合作伙伴发展方面的要求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如是说。“综合来看,我们在对合作伙伴的投入仍将加强,其中最关键的是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
回顾五年来走过的历程,华为企业BG中国区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绩。
最明显的是在收入方面,作为华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和主要增长点,华为企业BG中国区的销售收入高速增长,其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5%。
在组织支撑方面,随着市场拓展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其组织规模也从成立之初的20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2800多人,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在合作伙伴方面,合作伙伴数量从最初的300多家,增长到目前的超过5000家,渠道收入占比持续达到80%以上。
而在华丽的数字背后,是华为怎样的政策在支撑?在华丽的数字背后,华为携手ISV,能否还有新的突破和增长?
BDII为纲不动摇
对于2016年,华为企业BG中国区的规划,蔡英华从渠道赋能、智慧城市、行业拉通三个大的层面介绍:“2016年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华为推出合作伙伴大学,这给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尽可能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在市场方面,智慧城市是今后最重要的战略机会,并从今年开始在内部成立专门的智慧城市业务部,实现跨行业、跨产品、跨领域的拉通。在外部,华为会建立智慧城市生态圈,依靠华为的ICT解决方案,加上合作伙伴在相应领域的能力,形成完善的解决方案。”
那么如何贯彻执行这样的战略规划,让华为与合作伙伴都能“有章可循”,走的更顺利呢?这就要求符合双方共同目标的行动纲领。
对此,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解决方案销售与Marketing)胡忠华谈到,“首先,华为在2011年提出了企业业务战略就是‘聚焦和‘被集成,在这两大战略指引下,我们的产品很明确,就是在基于云管端的平台应对这个产品。其次,BDII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我们在新的ICT的环境下,需要整个产业链分工合作的为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方案。因此,我们在创新自身产品的同时,还要保证开放性,能更好地被第三方集成。”
另外,他还强调,为了保证开放性,一方面华为的产品要本着尽量开放的标准、架构去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提供统一的开放平台和接口。华为的产品线很长,有基于IT的产品,有基于传输的产品,有基于无线的产品,也有基于有线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存在差异性,华为通过提供eSDK平台,来屏蔽内部复杂的结构,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此外,还要为ISV提供好支撑,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在华为的平台上进行开发。
其实,在新ICT时代,企业ICT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撑系统,更是面向客户的业务系统、生产系统。ICT正在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引擎及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需要依靠ICT技术进行新一轮的进化。
而BDII (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是基于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是实现华为企业业务目标的行动纲领。华为将一直致力于提供基于业务驱动的、创新的、技术领先的、差异化的、易被集成的、一站式的ICT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将ICT产品嵌入到合作伙伴垂直解决方案,以适配行业的需求。
赋能还需多面手
据介绍,2016年合作伙伴培育工作将重点围绕“一平台、两能力、三实现”展开:一平台,即“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学”;两能力,指自主报价能力和自主交付能力。2016年的目标是,将这两个关键能力的自主率均提升至75%以上;三实现,是指对合作伙伴的赋能实现精准化、实现课程的实用化、实现管理的IT化,以满足合作伙伴分层分级、精准赋能的需求。
其实,华为一直在强调渠道赋能。从华为的角度来讲,怎么能激发合作伙伴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保持ISV能够通过这些“赋能”的举措,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
据了解,在激励方面,华为将持续加大让利,牵引做大做强。首先,华为坚持向合作伙伴持续加大让利;其次,华为坚持让贡献多的合作伙伴获得更多收益;第三,坚持对合作伙伴能力发展的投入。在支持方面,华为持续多方位为合作伙伴提供支持。2016年,重点提升商务支持、联合营销以及融资授信。
作为ISV,先进数通与华为合作大概已有六七年。前几年基本是在产品层面的合作,现在已经转向解决方案的合作。而此前,先进数通作为在金融行业有积累的成熟解决方案,也担心华为会越界。后来,华为提出“被集成”,提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其合作的界限很清晰。华为只提供标准、产品、平台,这对ISV就非常有安全和保障。
先进数通副总裁罗云波介绍,“华为是提供承载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平台之上会有各类应用。先进数通主要是在历史数据管理、在线数据查询和舆情数据采集和分析、日志分析、营销支持等领域。实际上,在华为的大数据平台上,除了有我们的应用,还有其他公司的其他应用,界面很清晰。”
对此,华资软件副总经理蔡秀楠补充说,“ISV与一般的设备代理商不同,ISV懂用户、懂业务,更不容易被取代。术业有专攻,ISV和华为之间的互补关系,决定了双方之间的合作一定会更长期、更稳定、更巩固。华为坚持被集成,使得我们更信任华为,也放心与华为合作。”
质量与数量并行
在合作伙伴发展方面,华为关注伙伴的数量增长,并持续提升质量。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样的目标,即提高了合作伙伴的门槛呢?增加了合作伙伴的压力呢?
对此,蔡英华认为,敦促合作伙伴能力的提升,最终是为了让合作伙伴更好地转型。具体到ISV上,华为和合作伙伴之间需要更紧密地合作,“ISV在行业上的理解强于华为,华为需要为ISV提供标准、开放的平台,保证ISV在行业上的理解能在我们的平台上高效地呈现。”
据介绍,针对ISV,华为有专项的激励。去年提出了“沃土开发者”的使用计划,5年10亿美元投给合作伙伴,用于合作伙伴与华为的联合创新。另外,2016年华为还会对ISV进行分层分级的合作,并投入上亿元人民币,提供技术支持、设备支持以及联合营销,尽量满足合作伙伴在各方面的需求。
面对未来,携手ISV共赢。胡忠华认为,要从对“新ICT”的理解出发,华为和合作伙伴在新机遇下需要共同迎接挑战:
一是业务驱动。各行各业的ICT的应用已逐步从辅助的支撑系统转变为生产系统,当前云、大数据等ICT技术应用,也在各行各业进行渗透。
二是敏捷创新。各行各业的业务的差异性比较大,这就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作,仅凭一两家的力量很难做到。所以除了ICT平台厂商的自我创新,还要使其能够创新,提供工具和方法帮助合作伙伴、客户进行创新。
三是新生态圈。因为行业应用系统越来越向生产系统渗透,产业链条的关系和角色也在发生着改变。在新生态中,合作伙伴之间的能力更加开放,可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联合创造出更多样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充分发挥生态各方的主观能动性的机制,又会给彼此之间带来更灵活、动态的合作内容。
五年耕耘,华为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这些成绩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力量,而携手ISV共赢,华为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