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2016-04-19洪其强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

洪其强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提倡强调其有效教学,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知识,并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94-02

高中数学是高考的重点考察科目,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教师要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构建起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使学生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发展的现状

1、学生参与热情不积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及时总结和归纳,找出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技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很是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也大幅下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决定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热爱数学课堂,更加愿意主动投入课堂中去,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同学分享知识。

2、数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明确指出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前就给学生制定好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后,计划好学习内容,一步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的说下教学大纲的要求,然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大多较为笼统性和总体性,没有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割化,不利于实际教学的开展,无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简单性,造成学生养成害怕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认为数学知识很难学会的误区,不利于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开展。

3、数学课堂结构不合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数学课堂结构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可以更加清楚明白学生的不足之处,之后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教师设计的数学课堂结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及时吸收和吃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二、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探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从实际出发,营造生动、活泼、主动、轻松的教学环境

课堂不光是教师的教学阵地,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场地,而课改的进行要是离开了课堂,就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了。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结合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灌输给学生。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在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1、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领头作用,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计划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这句话用在教学上同样适用。没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只能是各不相同,重点、难点可能不能很好的均衡与兼顾,势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每个学校都有备课组和学科组,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集合众多教师的智慧,切实做好教学方向、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的引领与把握。备课组是集众人智慧与一身的,自然会比孤军奋战要强,教师要紧紧围绕在备课组的周围,利用好优势资源,从教材、教法入手,吃透教材,摸清学生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注重问题的设置,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有人说数学是枯燥的,没有语言科目那样多彩。确实如此,语言学科可以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趣味又有启发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数学就做不到这点,学生必须与数字、字母、公式打交道。尤其高了高中了,数学的难度渐渐加大,需要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很多问题的设置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就会让学生觉得课堂越来越枯燥了。我们要是可以将死板的书本知识,比如定理、公式转化为灵活有趣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种对知识的迫切需要感,这样学生的兴趣自会加强的。文科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方法,作为数学老师在情景设置,问题导入上可以多下功夫,切忌干瘪瘪地直接抛出问题,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

3、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当多媒体进入学校后,许多老师都在使用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同一种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前人为我们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受用。作为个体的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是不断在变化的,要是我们老师守着曾经的方式,自然会给自己造成鼓足不前的。教学方式的采用,应该是有所要教授的课与学生决定的,高中的立体几何需要有很好的抽象思维,也许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的展示,能形象直观体现出其特点。学生要是没有自己的亲手操作,通过视频或动画也不一定能很快地了解立体的特点。不放让学生动手用铁丝自己做一个立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各棱与直角相对应的位置关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操作,将要解决的问题先研究一遍,相信有了亲自操作的经历,学生对立体的了解应该更近一步的。

三、促进学生学习反思,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

现如今的社会是多元化的,高中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发展也应是多元化的(新课程理念下推崇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等,其有效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对此,笔者认为,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以反思来检验自我)督促自我。古人云:“一日三省”“温故知新”。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不教,故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进而一方面强化自我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拓宽,有助于其多元化的发展。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没学习完之后都要反思,诸如:今天我学习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所展示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点与其他哪些知识有关联?每个问题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哪些地方比较弱势?等等。在反思的过程中开阔自我的思维。如:在学习“直线”教学内容时,就教材中直线和抛物线相交的问题,学生通过反思,总结了多种解题方法。

猜你喜欢

新课程高中数学有效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