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2016-04-19徐晓平

徐晓平

【摘要】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小学生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

【关键词】校本研究 学生责任心 体验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68-01

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校本小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高年组老师梳理出了很多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展开了研究。今天我汇报的就是我们组研究的问题之一。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对小学生而言,责任心强,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如果一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责任感,那这个班级一定是个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珍惜集体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反之,则会变成一盘散沙,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当前孩子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责任感不强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是使学生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却发现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现象。

现象一;

教室门口散落了一堆垃圾,旁边还躺着一把扫帚。第一个学生进门时愣了一下,随即跨了过去。第二个学生看了一眼,也随之走了进去。学生相继走进教室,有的是踩着垃圾进门,有的则绕道走后门,有些人干脆跳了过去。查卫生的来了,立即扣分并要求打扫干净。可学生还是面面相觑,就是没人动手。真所谓油瓶子倒了都没有人扶,班主任走进教室,无奈之下,亲自拿起了扫帚。

现象二:

甲同学向已借书,并说好过十天归还。时间到了,已讨要图书时,甲却说书丢了

现象三:

午饭时间到了,老师让两名同学去抬饭桶,两人轻声地嘀咕着:“为什么要我们去?全班这么多人呢,又不是只有我们俩吃饭。

这种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学生懒惰,不守信用。实际上就是学生责任心的缺失,这让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因此,我们高年组把培养小学生责任心及良好习惯作为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亲身经历,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反复研讨,我们粗浅地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第一,教育小学生自己做事自己当。

学生做错了事,责任是他自己的,改正错误,接受批评乃至惩罚也理应是他自己。应教育学生自己承担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老师提出的要求,上课用的东西,要自己记住;上课要自己管住自己,记住作业,自觉完成。要让他们懂得这些生活学习、行为上的事,是他们自己的事,是他们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完全由自己来承担。而且第一次没有达到要求,一定不能心软,这绝不是苛刻,只有这样在学生心中才会打下烙印。就打扫卫生而言,有的学生表现为要做,但做的时候就是马马虎虎,扫过的地方,像没扫过。一些学生更是扫完地,扫把一扔,就一边玩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决不让其他同学来帮忙,我们要做的就是找责任人,把你没干好的地方重做一次,直至干好。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事小就忽视,就纵容学生不负责的行为。如果让这样的孩子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会让他更不负责,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第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验责任感。

责任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如果老师把对班干部的责任感推广给全班同学,那么全班同学的责任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平时我们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广泛地聘任班干部。我们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要求,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项为集体服务的固定工作,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负一定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小干部比普通学生有责任心,这是因为老师给予了他责任与信任。我们在班内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岗位,如早读长、每排排长、红领巾佩戴检查长、灯长、桌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的小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体验为集体服务的快乐与责任,学会自主管理。这样,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这不但使每个同学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勤于为集体做好事的责任心。

第三、用榜样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在这一点我们采用两种方法:

1、教师榜样。教师是学生天生的榜样。在观察中发现,在小学阶段,如果班主任带一个班级有两年,那么这个班的学生谈话的语气、办事的风格在很多方面与班主任有类似之处。为此,作为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人格特征,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孩子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而来的。因此,老师应大力表扬本班尽职尽责做好班工作的班干部和好学生。对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让他们在班中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自己的任务尽量自己去完成,这就是责任。

第四、充分利用课堂的重要渠道培养责任感。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求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参加好每一次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订正好每一道错题,说好每一句话,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大力倡导学生凡事都要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责任心的表现。

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本着为学生的成长着想,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学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每周一的升旗活动,聆听国歌,唱响国歌,学生在国旗下的发言,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情感。课间操、眼睛保健操的不间断执行,一方面强健了学生的体魄,另一方面强化了持之以恒的品质。我们的学生在文明礼貌、卫生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习惯得到改善。我们的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得到帮助主动说“谢谢”,无意伤害了别人会主动说“对不起”,主动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与周围人和睦相处。课间活动文明有序,楼道内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我们的学生讲究个人卫生,穿戴整洁。他们主动做值日,将自己分管的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见到地上的纸屑主动捡起。

总之,责任心是学生做人之本,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而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不能随便推卸责任,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的学生持着责任心这张门票,跨进成功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