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个性阅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句空话

2016-04-19梁智婵

关键词:培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梁智婵

【摘要】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解读名著,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狭窄空间,拓宽学生的阅读眼界,给学生以深沉的思维空间,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 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9-0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喜爱阅读的,语文成绩都很不错。但大多数学生拒绝阅读,因为他们的心沉不下来。所以,个性阅读几乎成了一句空话。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从小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

一、文学名着阅读的现状

笔者曾对我校的学生作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中国四大古典名着并非人人涉猎,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读得不多;二是 对古典诗词缺乏热情,有把苏轼说成唐朝诗人的;三是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高,连茅盾、路遥都不知道;四是对外国名着知之甚少;五是喜爱看的偏重通俗刊物(如《故事会》、《民间故事》);偏重情节离奇、刺激性强的武侠、言情小说。

造成此原因主要有: 观念淡漠,认为读不读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对语文知识的操练和掌握上,缺少阅读的时间、由于远离阅读,长期享受不到阅读的快感,没有阅读的兴趣。

二、文学名着阅读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

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的事例也告诉我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学巨匠不是通过大量潜心阅读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的时候不是把“多读”放在第一位的呢?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拓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课内学方法,课外得“营养”,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紧紧抓住文学名着阅读这块重要阵地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以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了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期中间我利用教科书上的名着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例:在教《杨修之死》时推出许多三国的人物,课后布置学生列出《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着拍成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阅读指导

1、 课内示范,教给方法

在课外阅读初期,我们可利用课堂适当延伸,以起到示范与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在讲《香菱学诗》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了解作者对香菱的刻划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并通过对香菱苦志学诗的细节描写品析讨论,使同学们对香菱的性格特征达成公识:天资聪慧、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去看《红楼梦》第一、五回等,联系香菱(甄英莲)的悲惨身世,对香菱的强烈求学欲望和专心致志的精神进一步体会。由此学生们不难悟出作者对香菱悲惨的一生寄予了深深地同情。而这也为学生了解其他人物特别是有着类似经历的林黛玉指点了迷津。 再例如:在讲《出师表》是时,在了解诸葛亮生平事迹之后,重点分析他身上那种忠心报国的儒家思想,所以才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要求学生课后找到《后出师表》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进行比较阅读,深刻地体会仁人志士那种身怀天下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心。

2、指导学生自我咀嚼

读书切不可走马观花,读完后一点不留痕迹。学生往往在了解了故事情节后,就把书弃置一旁。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远远没达到要求。我要求学生每月阅读一本文学名着,写两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可评论作品主题、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人物的评价、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甚至可改变情节、续写结局等。每学期进行一次舞台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把名着改编成剧本,然后由学生自己编排、设计、表演。没有对名着的一定把握,就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同学之间读书札记互相检查,共同欣赏,看看谁读得多,读得精,读得投入;四人小组或八人小组举行读书笔记交流会,掏掏心窝诉说阅读过程中的真话、实话,真情实感,看看谁的收益最多。班级每两周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可以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慷慨陈辞,亮出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以得到更多的赞同者;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此类活动可在课外活动中自行组织,事先准备一个课题确定正方和反方,然后各自选派干将精心策划,翻阅大量的资料,既有专一性,又有挑战性。我曾在班中举行过一次悟空和八戒谁更率真的辩论,唇枪舌战历时一个多小时,场面空前激烈,最终还未分出胜负。如果不是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任何一方都将会不堪一击。而正因为学生们极其熟悉作品,所以能言人所未言,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以至老是使对方措手不及一时不能取胜。

总之,阅读本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使它变成一种集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竞争,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使自己的阅读目标得到了支持,阅读兴趣得到了强化,阅读视野得到了拓展。

参考文献: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