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高中地理“课堂”

2016-04-19蔡金娜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情境

蔡金娜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高中地理改革中的实践,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探索活动教师的角色人地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7-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1.以内在的“情”感化学生,以情激趣

(1)教态表情。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包括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流露出真挚、亲切的感情,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体验,就会进入情感交融的世界,从而启迪智慧,开发潜能。

(2)语言传情。教师的语言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幽默的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往往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感知形象,使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地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地理事象,因此,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眼前浮现出各种事物的真实表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使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久久难以忘怀。

(3)以情动情。研究表明,善于与学生交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情感与需要,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关系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某个学生,对“情感障碍”作细致的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决不能动辄批评,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受他们的情感体验,满足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

(4)评价激情。中学生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尤其是高焦虑的学生过分关注教师对其成绩和行为的反应,评价对他们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若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中肯的正面的评价,其内在价值得到外界的承认,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同时也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追求的动机。对回答好的学生应充分肯定,对回答不完整的学生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完全否定,应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每个学生的亮点,降低他们的焦虑和恐惧程度。

2.创设外部的“境”激发学生,以境促情

(1)活动创设情境。如课前地理信息发布会,课后的辩论、地理角等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2)媒体营造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信息渠道剪辑、下载和制作一些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课件,以期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交融和思维的浪花。

(3)音乐烘托情境。一曲感人的音乐、优美柔和、扣人心弦的旋律能触发强烈的情感,在人的心灵深处掀起共鸣的波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穿插地理歌曲,可用来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学生的人文和美学情操。

(4)表演创造情景。课堂不应死气沉沉,而应是个生动活拨的交流场所,角色扮演可以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愿望、体验紧密相连,创设真正的学习情境。复习中,教师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海洋、国家及城市,从而准确地定位。我们还以10一20。为单位划分区域,提问地区地理特征,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区域图,又训练了学生的答题能力,一举两得。

二、巩固基础知识,构建脑图

(一)教师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以教材外某一事件或某一区域为载体,但答案却在教材之内。所以,拿到题后,我们要将试题所考内容迅速与教材的具体单元章节相对应,看命题者到底要考查哪一部分内容,这样总的方向便能把握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地理调查等使学生多感官应用,获取各种情感体验,可增强教学效果。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从环境角度开阔思路,以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来考虑影响某一问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地理考试更离不开地图,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所以,我们要重视构建“脑图”,把每幅图都印在脑中。

(二)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变难为易

教师要善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观,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贯彻的总体原则。启发式教育包括:直观启发、设疑启发、情境启发、反问启发、对比启发、主线启发等六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小”的特点,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在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中,教师的恰当设疑提问起着关键作用。以往的地理课堂,班级中只有一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态度消极、兴致不高。因为在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自觉性不高,容易分神;但也正是这批学生,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生活中比较喜欢争强好胜。因此,提问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重要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也很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云里雾里,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活起来?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变难为易,增强效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其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如地球公转这个大范围、抽象的宇宙物质运动,通过多媒体投影,便能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多媒体课件还可把一些无形的地理现象直观表现出来,形成表象。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刚刚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重视对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地观”等现代观念的教育;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并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实践活动,将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