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调查与思考

2016-04-19刘涵安彦彦陈思

关键词:法治法律思维

刘涵++安彦彦++陈思

【摘要】调查组以基层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掌握海南大学生法治思维的现状、取得成就、存在问题及其努力方向。把它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精神进行对比,寻找它们的切合点、存在的差距。探寻海南省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 法治思维 分析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2-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又对这些思想进行了系统化的阐释,可以说,法制思维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法治思维培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大学生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未来主体和生力军,是依法治国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也提到要培养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夯实依法治国基石。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状况不容乐观,故应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协同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海口经济学院,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学生分布基本均衡

(二)调查时间:2015年6月-2015年12月

(三)调查方法:调查采用的是自编问卷《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分析与思考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共有21道题目,其中封闭式问题20个,开放式问题1个。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和多样化,问卷调查外还结合了个别访谈,分组讨论,辩论等方式。

(四)问卷回收: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

(五)数据分析:本次数据分析采取spss18.0软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所有调查分析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客观反应得出,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学生法治思维现状总体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法治思维的认识

1.你是否听说过“法治思维”一词。此次调查中,有138名同学选择了听说过,占总人数的69%。其中男生78人,女生60人,男生女生都超过了各自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十八届四中全会后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相比较来看,男生对法治思维的了解和认同人数比女生多,这跟男性一直以来对政治较为敏感有较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 ,表示没有听说过法治思维概念的学生人数为62人,占总人数的31%。虽然这部分学生人数不是主体,但是说明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过程中,法治思维培育还有较大空间。

2.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法治思维”。基于对该问题了解途径的多样性,该问题被设置为多项选择题,但选项不能超过三个,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排在前三位的影响因子分别是:媒体宣传(所占比例78%)、课堂学习(比例为62%)、自学(比例为24.5%)。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后,电视,报纸,网络及手机微信等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随着智媒体的逐渐普及和被大众的广泛接受,媒体宣传这种传播方式体现了较好效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近2/3的学生选择了课堂学习,大学生课堂接受法治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公共课中,这反应出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也取得了极好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了解法治思维来源选项中,选择家庭教育的学生仅为16%,排在所有选项的最后一名,即最没有影响的因子,这说明法治教育中家庭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3.对法治思维定义的了解。有42.3%的学生选择法治思维定义是:法治思维是公民按照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解决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是将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法治理念付诸实施的过程。这部分学生的选择基本符合当前理论界对法治思维的定义。但同时有 37.5%的学生选择了法治思维即法律思维,指从事法治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特别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法律所体现的正义标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选择这一选项的学生认为,法律跟自己关系不大,法治思维似乎不该是自己应具备的素养,他们认为具备法治思维的对象应该是从事法律相关职业的专业人员该有的素质,对法治主体的认识还有较大误解,这与当前国家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

4.你觉得法治思维的主体是谁?这个题目是对前面题项(法治思维定义)的具体化。让学生在选择中明确法治思维的主体是谁?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题得到的数据与前一题大致符合,但也有细微差别,选择法治思维的主体是公民的人数为107,所占比例53.5%,超过了前一题项在理解法治思维定义时选择法治思维是公民按照法律处理遇到问题时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的42.3%。这反应出当代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是法治思维的主体,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运用法治思维为己所用并解决生活问题时却不知该如何行动起来。对怎么做还没有信心。

(二)对法治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1.你是否对法律知识感兴趣。这个问题的回答,超过3/4的学生明确表示对法律知识感兴趣,随着社会进步及法治知识的普及,法治理念逐渐深入普通百姓生活中。

2.你接触法律知识的频率和次数。调查中近2/3的学生选择接触法律知识的频率和次数是有时接触,近1/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不接触,只有不到1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学习和接触法律知识,这从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法律知识感兴趣也想去了解法律知识,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能经常有机会去学习和接触法律方面的知识。

3.在接触法律知识过程中,以哪种接触方式为主。日常生活中,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一般以什么方式为主?对此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以潜移默化的接触为主,仅有19.5%学生选择了主动学习,还有小部分人选择的是被动学习。有需要就有追求的动力,很多学生没能选择主动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对大学生来说,日常生活需要用到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不是特别多,传统的大学校园学生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需要用法治知识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学习的动力相对来说也不强;其次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法治观念有所淡薄。

4.你个人最感兴趣的法律是什么。哪部法律是你最感兴趣的法律,根据学生的选择,感兴趣的法律从高到低排次序依次为民法29.5%、刑法27.5%、教育法26.5%、婚姻法22%、宪法20%、其他(与专业相关的法律)11.5%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男生女生有些许差异,对男生来说,最感兴趣的法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民法、刑法、婚姻法;对女生来说,最感兴趣的法律排在前三的分别为教育法、民法、刑法。值得一提的是,婚姻法没能位列女生选择的前三,这反应出当代女性的独立、自强、自信,传统女性婚姻挤占了生活的大部分空间,对婚姻生活及其对男性的依附让她们需要更多婚姻的呵护。而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让其更为关注如何更好提升自我,这要归功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女性解放的彻底性。但是也有8%的女生选择了其它(主要为专业相关法),对比男生在该选项中只有3.5%,这也反应出虽然女性社会地位有提高,但是当前情况下,仍然难以做到男女一视同仁,在某些职业领域中女性仍是弱者。

5.你一般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识。基于了解途径的多样性,这个题目同样设置为多项选择,法治思维的具备离不开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影响因素排名依次为报纸网络等媒体90.5%、大学思修课程的影响64%、学校举办的法治活动38.5%、家庭教育19%、基本上不了解2.5%,这个数据再次证明了媒体网络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不容忽视,成为影响最广最深的一个因子;同时大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法治课程和相关实践活动持积极态度。值得思考的是:之前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法治思维选择中有18%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了解,但在此题中,了解法律方面知识学生中选择基本不了解的学生仅为2.5%。两者比较数据差异较大,这说明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有了法律知识不代表具备了法治思维,法律知识的了解到法治思维的自觉养成还有较大距离。

6.你认为法律及法治思维的重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的选择,有78.5%的学生选择了很重要,是维护权益的重要手段;有17.5%的学生选择了比较重要,有时会用法律解决问题。这说明当前的青年大学生都认同法律及法治思维对维护自身权益,解决遇到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对法治的态度是积极的。

三、在生活中是否会自觉运用法治思维

(一)如何面对侵权

1.生活中是否有被侵权的经历。这个问题的答案里,有51.5%的学生选择了曾经被侵权,占据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问题凸显和印证了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价值意义。

2.被侵权后,你将会选择如何面对侵权?有62.5%的学生选择了运用法律手段维权,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心中法律具有较高的位置,应该肯定。有19.5%的学生选择了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忙,在这些学生看来遇到事情了“找关系、走后门”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这种想法受传统习惯思维影响较大,离依法治国的要求有差距。有8.5%的学生选择了自认倒霉、生闷气,还有7%的学生选择了以牙还牙,武力解决,应该指出的是后面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都不是正确的维权方式。

(二)怎样维权

1.在日常消费中,你会向商家索要发票吗?只有21.5%的学生选择了每次都会要,27.5%的学生选择了需要报销时才会索要,42%的学生选择了偶尔索要,还有9%的学生选择了从不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从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大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2.若你在索要发票时,商家拒绝,你该如何做?当要发票遭拒后,有41%的学生会坚持索要,有13.5%的学生选择了放弃索要,还有10.5%的学生选择了不坚持,但向商家要求一定的好处。只有35%的学生选择了向工商部门举报。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坚持,这说明学生的维权信心不足。

3.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你会怎么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70%的学生选择自己找商家协商,要求其进行退换,有6.5%的学生选择了自认倒霉,忍气吞声,还有2.5%的学生选择了用武力解决,只有27.5%的学生选择了向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这个问题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没能找到正确的维权方式,这一方面受到传统错误维权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前法治观念不浓厚的社会大环境。

4.维权时的法律支撑

当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后,让大学生选择用法律途径进行维权时,你认为哪部法律可以帮到你?选择人数最多的法律是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紧随其后的是民事诉讼法和产品质量法。这说明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

四、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思考与建议

从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对法治思维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很多学生在处理日常事物时缺乏法治思维,更不懂运用法治思维进行维权。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一)社会加强潜移默化引导

1.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继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中纪委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作风,要坚持标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可见社会大环境通过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保障机制、建立阳光政府后能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添砖加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社会对法律权威的敬畏,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媒体法治知识普及教育。在大学生法治思维调查问卷中,涉及到接受法律知识及法治思维了解相关的来源和方式的选择中,超过一半学生都选择了媒体宣传。这证明媒体的作用是突出的,当代学生也习惯了从智媒体方式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媒体应该顺势而为,多进行法治相关的宣传报道,推出相关的法治节目,以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

3.社会树立法治典型案列,增强学生维权自信心。大学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从众心理较强烈,同辈群体影响不容忽视。若社会能弘扬正能量,引领法治新风尚,多宣传青少年中优秀法治榜样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大学生同辈群体中相关法治典型案例,这样既能能对大学生产生向心力也有利于培育大学生法治自信。

(二)学校加强教育引导作用

学校作为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渠道,应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探讨不同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多方向、多角度来认识法律、了解法律。

1.法律相关课程的开设,增加大学生法治知识。让学生选择哪种普法方式最能被大家接受时,有38%的学生选择了开设专门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在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法律方面知识中也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除了法律基础这样的基础法律知识外,高校还应该开设综合的法律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法律知识接触更多的法治问题,从而指导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

2.转变原有传统教学课堂,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培育大学生维权意识。有15%的学生认为,除了法制专业教师外,其他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与课程有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从长期以来法律课程的开设效果来观察,仅仅以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成效已经不明显,相反日常生活中的“大学生掏鸟被抓后判刑”、“大学生生子后抛弃”、“公交车上给老人不让座是否犯法”等案列,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普及也能给学生深刻的法制教育意义,故高校课堂应尝试变灌输为渗透教育。

3.多举办法治相关活动,实践参与,增强大学生维权底气。有43%的学生认为法治实践活动是较为容易接受的普法活动。要想法治思维根植大学生头脑,想让大学生明白一旦自身被侵权后应该如何做?应该做到所学理论用于实践,突破原有课堂模式,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维权案列探析、模拟见习法庭、典型法治事迹等来提高学生的责权意识。

4.法治思维培育与心理徤康教育相机结合,让法治思维能发挥前期干预功能。社会转型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大学生情感、交际、生活、就业等面临较大压力,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很多心里困扰的重负导致违法犯罪的事件。高校教育中应把法治思维培育与心理徤康教育相机结合起来,法治前期干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家庭教育不应忽视

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配合的结果,在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的紧密配合,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培育更是如此。但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过程中,只有16%的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这说明家庭法治教育是缺失的。家庭法治教育应该承担该有的责任。

1.父母加强自身修养,做好榜样。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相对的问题大学生都有相对复杂的家庭背景,很多都是单亲、离异、留守家庭;或者是家人曾经经历过某些变故。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家长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做他们的好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之所以大学生在被侵权后很多会选择找关系、找朋友帮忙,是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父辈群体生活的时代,法治理念淡漠,对法治的重视不足,父辈们更缺乏法治观念。当前形势下,法治国家建设不但要在整个社会中大力推行;而且在家庭生活中,父辈们应该做好榜样,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有事先找法律,以给子女正确的引导。

2.家长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调查中,有学生提到与父母之间的代沟,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家人的行为和做法,会产生心理困惑,最后导致违法犯罪。基于此,若要弥补家庭法治思维养成的缺失,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更多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顺应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使法治思维的家庭养成具有实效性。同时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配合学校矫正问题大学生。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竞争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竞争和压力面前,很多学生表现出心理调适能力较差、情绪难以调控等问题,如不好好疏导,往往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严重的障碍,到最后可能会造成心理危机,不但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有些还会触犯法律法规等。父母应配合高校,密切关注自己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注意教育的方法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及时加强正确引导和法治思维的训练,从而巩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成效。

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6年度学生工作课题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亢震威,韩芳. 社会建设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三重维度[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38-41.

[2]宋向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J]. 嘉应学院学报,2014,10:57-61.

[3]孙由体,胡方红. 略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37-38.

[4]陈楚庭. 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培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6:131-133.

[5]连惠娜. 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路径探析[J]. 鸡西大学学报,2015,09:1-4.

[6]唐献玲,张成飞. 90后大学生法治思维与培育对策探究——以苏北某高校调研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64-165.

作者简介:

刘涵,1983年生,女,湖南岳阳人, 海口经济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安彦彦,1982年生,女,海南海口人, 海口经济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陈 思,1984年生,女,黑龙江大庆人,海口经济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法治法律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