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学术讲座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分析

2016-04-19王星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组织者高水平讲座

王星歌

摘 要 现如今,邀请学术领域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已成为国内各大高校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高校高水平学术讲座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通过调研主要分析了学生对学术讲座参与度低的原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旨在使高水平学术讲座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人才培养。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学术讲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是目前国内外各大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培养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参与学术专题讲座,可以使其近距离接触学术方面的专家,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前沿。长期以来,学术讲座在国内高校是否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让高水平学术讲座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人才培养?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1高水平学术讲座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作用的现状

目前,邀请学术领域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高校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从许多高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可以看到,各类专题的讲座精彩纷呈,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部分高校已将参加高水平学术讲座纳入了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环节,设定了需参加讲座次数并附有相应学分要求。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很多高水平学术讲座的学生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对于参加讲座的学生而言,部分学生是由于签到要求而被动参加的,也有部分学生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参加的,但随着讲座内容的深入,最终没能坚持听完。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讲座现场十分冷清,到场学生虽在现场但实际并未参与其中,看手机、写作业、睡觉、聊天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样的情况又进一步影响到了讲座的实际效果,打击了组织者的积极性,并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高校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调研,所选取的调研对象包括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每年级各30人。调研内容包括学年参与学术讲座次数、参与意愿和参与学术讲座的类别。调研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学年参与学术讲座次数较多,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学术讲座次数逐渐减少;从参与意愿上来看,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多是主动参加学术讲座,相比而言,三年级学生主动参加学术讲座的人数最多,而二年级学生中有近70%的学生是被动参加学术讲座;从学生参与的学术讲座类别来看,三个年级的学生参与的学术讲座大部分是和自身专业相关的,但也会参与一些跨专业的学术讲座,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参与跨专业的学术讲座次数递减。

2学生对于高水平学术讲座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调研分析发现,学生对于高水平学术讲座参与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调研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参与学术讲座的次数呈递减趋势,尤其是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次数骤减,同比下降了80.4%。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部分研究生从研二起进入实验室逐渐开始承担有科研课题任务,因此虽然没有了上课压力,但是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需要用在实验室的课题研究上,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对于学生毕业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且学生在此阶段也要开始着手准备学位论文,因而在这些学术任务的压力下,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参与到学术讲座中,更少有精力参与到跨学科学术讲座的学习和讨论中;而对于研三的学生来说,由于面临就业压力,为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广泛参加就业招聘,广投简历和参加面试成为了这一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主题。在劳碌奔波之余,学生还要准备学位论文,完成科研任务,因而很难再分出时间和精力顾及个人学术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参与动力不足。从调研的参与意愿程度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参与学术讲座的主动性较高,相比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于跨专业学术讲座有着较浓厚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于专业领域外的未知探索的好奇心逐渐减退,对于跨专业学术讲座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人时间安排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学术取向和就业取向的矛盾开始明显化,因而在参与讲座的意愿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于就业取向的学生而言,因不打算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学生对于学术研究缺乏内动力,参与学术讲座往往以被动为主;对于学术取向的学生而言,其参与学术讲座也有较明显的偏向性,因打算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学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对于专业领域外的学术讲座和研讨缺乏参与动力,因此参与度较低。到三年级阶段,这一倾向性又进一步显化。

(3)学生存在对学术讲座内容方面的理解困难。高水平学术讲座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信息量,而其中很多信息是学生之前较少或基本没有接触过的。学术讲座往往是由浅入深,因而学生通常在讲座前期注意力较为集中,能跟着主讲人的思路进行学习和思考,但随着讲座内容的深入,学生接触到的未知的知识点逐渐增多,很难能完全理解讲授的内容,此时学生容易注意力分散,一旦脱离了讲座的内容,学生对于讲座的兴趣就会骤减,参与度明显降低。

3学生参与高水平学术讲座现状带来的启示

针对目前学生参与高水平学术讲座的现状,为使高水平学术讲座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从学术讲座的组织者还是从参与讲座的学生角度出发,都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共同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

对于组织者而言,应做到以下三点:

(1)对于高年级学生要区别对待。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但在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上,有些环节仍然没有细化,没有做到区别对待。以组织学术讲座为例,组织者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就业和学术取向,也不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以签到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参加讲座,这样的工作方式虽然对学生在开阔视野、提升学术素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但是学生在讲座过程中并未参与其中,因而这一举措受到的实际效果不佳,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针对这一情况,组织者对于高年级学生应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对于拟就业的学生而言,不应在学术讲座的参与上有过多要求,而对于拟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应适当提高要求,鼓励和监管学生多参与学术讲座学习和研讨。同时,在学术讲座的内容上应注重区别对待,要顾及学生的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确保各研究方向学术讲座在组织上的均衡,并兼顾学科交叉,鼓励学生适当参加跨专业的学术讲座。

(2)要严格把关讲座的水平和形式。学术讲座不在多而在精,毕竟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组织者应致力于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良多,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还将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由于高水平讲座涉及知识较多,深度深,主讲人应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增加讲座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组织者也应设立交流研讨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而不仅仅是听众的角色。

(3)对于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拟继续深造的学生应加强监管。由于学生在低年级仍处于专业研究起步阶段,因而此时学生的知识面越广,就越有利于今后的专业选择和研究;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在专业领域内的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够为学生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并带来灵感。而现在很多学生忙于课业、课题研究或是学生活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学习和研究上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耐心或是存有惰性,因此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组织者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加强监督,鞭策学生多学习多思考。

对于学生而言,也应做到三个方面:

(1)应加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术上保持浓厚的兴趣,也才能具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动力。因此研究生应在入学初有意识地多接受学术信息,努力开阔视野,并慎重选择专业方向,在此基础上多学习交流,认真思考。

(2)听讲座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目前很多学生都没有听讲座前做准备的习惯。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往往包含大量的信息,如果没有事先了解讲座的有关知识,在讲座中就无法跟上主讲人的思路,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就很难会有参与感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学生应在讲座前提前学习和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记录下自己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这样才能在讲座过程中有重点、有目的的学习和交流,也进而才能使讲座发挥其最大作用。

(3)要多主动交流。现如今很多研究生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往往表现的十分被动,不愿主动发言提问,这就错过了许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高水平学术讲座中,学生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作为一名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旁听者,多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只有这样,学生在讲座中才能收获更多,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 姚计海.反思研究生培养:学术取向与就业取向[J].教育经济与管理,2013:35-38.

[2] 彭树智.回归学术培育自觉——谈研究生学术自觉意识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 1-2.

[3] 彭静,方帧云,郑小林.新时期“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研究生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4-46.

猜你喜欢

组织者高水平讲座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导演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最节电的人
我军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周逸群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