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在聋校开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6-04-19刘泗栋
刘泗栋
【摘要】2011年我校开展了太极拳进校园活动,教授全体师生太极拳,成立了太极拳活动小组,通过几年太极拳训练,发现太极拳在我校及兄弟聋校的开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聋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聋生对太极拳的了解和练习,让太极拳活动真正成为聋生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
【关键词】太极拳 聋校 普及开展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08-0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普及和提高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提出了开展太极拳进课堂进活动。
一、太极拳的校园开展现状
全国许多聋校开展了太极拳教学,据了解,许多聋校仅作为兴趣课,真正让太极拳进课堂进活动的屈指可数。
二、聋校普及太极拳的探索
作为传统武术项目的太极拳,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合乎现代科学的健身运动,为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提升全民健身工程,应该大力推广普及,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聋校作为残疾儿童学校,其康复责任尤为重要,我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年龄9-16岁)的聋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79.8%的聋生略知太极拳,而知道太极拳几个招式的少之又少。可见他们对太极拳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为了推动太极拳在聋校的普及,我校将太极拳被列入了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自编了《太极拳》校本课程,纳入了体育课堂,并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进行训练,组建了师生太极拳队,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目前,太极拳在我校及兄弟聋校开展过程中,却并非象我们的预想那样。据我调查发现,由于聋校教育体制等原因,太极拳在聋校的普及存在着诸多问题。
1.聋生对太极拳没有学习兴趣。由于大多数聋生对太极拳的认识是从爷爷奶奶那里或公园里了解到的,还有从影视作品中得来的印象,真正参加学习后反差很大,又吃不了苦,练习起来枯燥无味,因此真正用较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太极拳的聋生很少,认为太极拳不是拳而“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聋生更趋向于有活泼有激情的运动。所以对动作缓慢的太极拳就不喜爱了。
2.太极拳课的内容比较单调,教学课时偏少。在聋校的体育课达标中,对太极拳的课时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聋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3.太极拳师资不足。一方面,太极拳教师绝大多数是半路出身学习太极拳的,他们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太极拳教师理论水平较低,动作示范不规范。
4.聋生的太极拳活动和训练仅限于在课堂和课外活动课上,没有单独进行训练,亦没有引领他们参与比赛或武术交流,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来。
5.全国聋校没有统一的太极拳教材。目前,在普通中小学练习的太极拳是国家规定太极拳套路,如: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陈氏五十六式等。聋校可以优先推广以上套路,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初学者。
三、聋校进行太极拳教学的对策和具体做法
1.加强对太极拳的宣讲。聋生很难理解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要充分利用任课教师、家长对聋生的引导,调动聋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中,首先需要让聋生了解太极拳结构与身体相应部位的运动方式,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这要求教师首先编排好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其次,要使聋生从理论上理解运动的规律及自身的协调能力,要向聋生讲述太极拳的拳理和拳法。
在讲解中,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示范为主,把学习动作制定成一个个的擒拿动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确保聋生完成。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提高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聋生的心理特点。
2.将太极拳教学纳入聋校课程计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将太极拳作为一门课程统一编入聋校课程计划,三至九年级每周从三节体育课时中安排一节专门太极拳体育课;并作为聋生课外活动的主要练习内容,安排专职教师进行辅导。各聋校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和有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把太极拳作为聋生每年的体育考核内容之一。
3.举办太极拳教师培训班。对体育教师进行太极拳专项培训,提升师资质量,确保推广成果,建议学校聘请专业的太极拳专家作为学校太极拳顾问。
4.太极拳作为课间操活动项目。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练习太极拳强身健体的积极性。
5.各聋校组建太极拳兴趣小组或表演队,由辅导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太极拳比赛或展演,为聋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6.太极拳教师开展巡回指导。建议市级特教中心培养一名太极拳专业教师,由其在全市特校范围内进行巡回指导。
7.建议教育局将太极拳纳入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检查和督导考评范围。
参考文献:
[1]太极拳如何在中小学推广
[2]对中国武术运动普及与推广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