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徽闪耀出的那道光芒
——记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民警孙杰

2016-04-19刘继滨任红禧

党的生活 2016年8期
关键词:季平民警社区

□刘继滨 本刊记者/任红禧

警徽闪耀出的那道光芒
——记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民警孙杰

□刘继滨 本刊记者/任红禧

人物小传:

孙杰,现任大庆市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警务一大队主任科员,一级警督,先后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一级社区民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再有4年,孙杰就退休了。社区民警这班岗,他站了31年没挪地方。

身不高,体微胖,笑起来一脸憨厚,宛如一位“邻家大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单凭相貌和“片警”身份,可能很难将他和“英雄”联系到一起。

可在同行们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先后抓获32名网上逃犯,包括3名外省潜逃10年以上的命案逃犯。

一个“片警”,是如何“炼”成“抓逃”英雄的呢?

一双火眼,一身正气——“那么多次警察审查,我都躲过去了,却没逃过孙杰的眼睛。”逃犯说。

“是结束我逃亡生活的时候了。”面对孙杰,逃亡21年的命案嫌疑人肖某最终选择了坦白交代。

2012年8月的一天,孙杰同往常一样在辖区巡查,一个辽宁口音的陌生面孔引起了他的注意。此人身高一米八左右,满脸络腮胡须,衣着破旧不堪。

每当辖区来了生人,孙杰都会上前询问情况。男子自称“季平”,原籍辽宁,8岁时被人骗到大兴安岭,所以没有身份证,也记不清老家地址,平时靠出苦力度日,刚刚搬到附近。

晚上到单位值班,孙杰用网络系统查询“季平”的信息,却查无此人。

8岁就到黑龙江,40多年过去了为何口音还这么重?没有身份证,连名字都是假的,这个人在隐瞒什么?

孙杰把辽宁籍逃犯的信息全部调出,一一比对,10个、100个……当比对到第868个时,他发现,“季平”和命案犯罪嫌疑人肖某的样子极为相似。

第二天,孙杰便以登记信息为名,将“季平”传唤到分局。可“季平”仍是那套说辞——这些年,凭这套说法,他逃过了一次次审查。

孙杰故意“卖了个破绽”,说:“我上趟厕所,你老实待着。”随后,他便躲到一旁观察:如果“季平”有逃走举动,就说明有问题。没想到,“季平”反侦察意识、心理素质极强,并没有丝毫慌乱。

但“季平”一回住处,就立马搬走了。孙杰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找到他,但他依然嘴硬。

孙杰不急也不气,打来粥和饭菜,还给他买来一包烟,和他唠起了家常。从童年到家庭,最后聊到老母亲时,“季平”泣不成声。原来,逃亡多年,他始终惦记着已经92岁高龄的老母亲,他承认自己就是21年前在辽宁本溪杀死同村一对夫妇后潜逃的肖某。

如果说,最终打动肖某的是孙杰的用情感化,那么,他之所以能够锁定肖某,靠的则是扎实的基本功。

孙杰的管区是个开放式小区,流动人口占了一半。34栋居民楼,134个单元,1816个门,尽管人员更新快,但每一户啥情况,他都能及时掌握。

孙杰不喝酒、不抽烟,却有一个收集烟标的爱好。一个懂行的人看过他的收藏集子说:“真收了不少好东西。”可很多人不知道,孙杰的初衷并非搞收藏,而是因为早年没有记录信息的本子,他就随手捡起废烟盒当纸用。为了保存信息,他事后都存了起来。后来有了记录本,他不用再捡烟盒了,但攒烟标的习惯却留了下来。

“脚上有土,心里有谱”。正是靠一双“铁脚板”,孙杰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有人替他算过:每天至少徒步5公里,30年就是5万多公里,比绕地球赤道一圈还多。

因为熟悉情况,一旦有生人进来或者出现可疑情况,他都能及时发觉。

2009年12月,几位绥化同行来大庆抓捕一名特大诈骗犯罪嫌疑人,但掌握的线索有限,只知道大概藏匿在团结社区附近。

领导连夜叫来孙杰。他听完情况便脱口而出:“4—8号楼刚搬来一个人,原籍就在绥化。我前几天刚做完登记,电脑里有照片和详细资料。”

同行将孙杰提供的信息发回单位,经同案犯确认,就是此人无疑。

前后不到50分钟,犯罪嫌疑人便被成功抓获。同行佩服地说:“没想到,大庆警察的工作如此细致,真给我们上了一课。”

难怪有些逃亡多年的犯罪嫌疑人心服口服:“那么多次警察审查,我都躲过去了,却没逃过孙杰的眼睛。”

打击犯罪,孙杰一身正气,从不畏惧。

2005年冬天,一个外地涉嫌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来大庆“躲事”,就住在孙杰家楼上。抓捕时,同事们让孙杰回避一下,可他说:“小区情况、房屋结构,没有比我更熟的了。”

关心照顾残疾人

嫌疑人被抓住后,恶狠狠地冲孙杰吼:“你给我小心点儿,说不定哪天开车把你撞死!”

他平静地说:“邪不压正,当警察的还能怕这个?”

孙杰执法严明,但有时也透着人性的温情。

2008年除夕夜,正是万家团圆时,孙杰和战友却冒着严寒蹲守。当晚19时51分,一家三口进入孙杰的视野:一位年轻妈妈牵着儿子的手,一旁的男人则拎着大包小裹。该男子正是涉嫌故意伤害的网上逃犯黄某。刚要抓人,孙杰犹豫了:这时候上,人是抓到了,可给他的家人势必留下心理阴影。孙杰决定继续在远处监视,伺机行动。

直到黄某吃完团圆饭,孙杰才轻轻敲响了他的家门。黄某刚露头,孙杰就说:“别动,别让你媳妇和儿子瞧不起你!”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黄某最终选择了积极配合。

交的是心,融的是情——“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没有天和地,我孙杰算个啥啊?”孙杰说。

从警35年,孙杰有31年在社区当民警。他却说,很多破案的本事都得益于从警之初的四年。比如,当初怀疑那个“季平”时,很大一个疑点就是他的口音,而这正是他当刑警时积累的经验。

1981年5月,年仅19岁的孙杰成为站前刑警队的一名反扒民警。

跟着经验丰富的师父学了一个多月后,孙杰开始执行任务。然而,本来已经锁定的犯罪嫌疑人,孙杰却在公交车上把人跟丢了。

师父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大家忙了一上午,到你手里却丢了!”

孙杰的自尊心受到刺激,骨子里要强的劲儿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开始下苦功摸索。

此后四年,孙杰共计抓了800多个“毛贼”。一天,师父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超过我了。”

1985年3月,孙杰刚在反扒领域崭露头角,却被调到社区当民警。

从反扒高手到“片警”,孙杰多少有些失落。起初,孙杰想:“片警”有啥好干的,不就是些个家长里短嘛。可他第一次入户就吃了“闭门羹”——连居民家的门都敲不开。这让他开始检视自己的最初想法,细心琢磨起对策。渐渐地,善于用心的孙杰摸索出许多招式,比如“警容要整、敲门要轻、身份要亮、称呼要亲、家常要拉”,还有一整套“孙氏工作法”。

为了方便工作,早些年单位分房子,他不顾爱人反对,选在了团结社区,在自己的管片扎下了根。

在走访巡查中,谁家有难,孙杰都主动伸手;一些无人照看的老人,他也管。86岁的吴佩华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吴佩华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去世后只剩下她一人孤苦度日。因为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每况愈下。孙杰便扮演起老人亲人的角色,买米买面,忙里忙外。老人过意不去,心理负担很重。孙杰说:“您要把我当自己的亲儿子,心里就不惦记这事了。”打那起,孙杰就管吴佩华老人叫“妈”。

在吴大娘家的墙上,挂着一张孙杰和爱人的照片,老人每天都要擦擦照片。“没有‘儿子’一家的照顾,我真活不到现在。”说起孙杰的好,吴大娘泪光闪闪,“咋报答人家呢?我想,等来世的吧……”

事实上,不只吴佩华老人,在辖区,孙杰认的“干爹”“干妈”共有七位。

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孙杰却常常说:“我多一事就是让群众少一事。”

他把百姓当亲人,大家也就不拿他当外人。

前些年,辖区很多经常投奔子女或外出旅游的老人,总惦记家中的水电气。于是,他们想到一个办法:留一把备用钥匙给孙杰。越来越多的人家把备用钥匙送来,孙杰居然攒了100多把。

100多把钥匙,100多户人家,对孙杰而言,无疑是沉甸甸的信任。

有人不解:把本职工作干好不就行了,干啥还要管那么多?

孙杰笑笑:“老百姓是天,是地。没有天和地,我孙杰算个啥啊?”

2005年1月,大庆市进行公安警务改革,铁人分局要对民警进行岗位调整。

当“孙杰要调走”的消息在社区传开后,居民们将一封请愿信送到了分局领导的办公桌上:“我们习惯有他,舍不得他,更离不开他。”

请愿书是群众最朴素的情感表达,也是对一个普通民警的最高褒奖。

谈起十多年前的这件事,孙杰哽咽了:“他们看着我结婚、生子,这种感情比亲人还亲……”

是啊,从“小孙”到“老孙”,30多年过去了,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30年?

他的爱,是“大爱”——“是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爱’。”妻子说。

“对百姓关心,对老人细心,对家人粗心。”这是居民任玉红对孙杰的评价。

对此,最深有体会的,恐怕就是孙杰的妻子管立荣了。

两人刚认识时,年轻的管立荣曾幸福地想:和穿警服的他在街上走一圈,也会惹来不少艳羡的目光吧。

然而,现实跟想象完全不一样。孙杰的工作从来不局限在单位,工作时间更不只是8小时。他常年吃食堂,别说在家里吃饭、做饭了,家里的新式炉具他连打火都不会。

早些年,每到年三十儿,孙杰必到单位加班。管立荣后来才知道,那是他主动跟家在外地的同事串了班。

2013年,孙杰的父亲因为患肺癌做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可孙杰一直未到。管立荣不停地给他打电话,却被拒接。事后她才知道,当时辖区内一位名叫王纯娣的老人突发脑梗,孙杰正送老人去医院抢救。

前些年,管立荣因静脉曲张做手术,孙杰依旧始终没有出现。

“天底下就你一个警察啊?”这一次,管立荣真觉得委屈了,她拿起电话就哭了,“孙杰,我问你,假如我就是你辖区的一个群众,你能不能来看我?”

但是,她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跟自己打招呼。

一回,去市场买菜,一位摊主认出了她:“你是孙杰的爱人吧?那可是个好人啊。”

管立荣苦笑道:“好是好,可是不顾家啊。”

对方却说:“但他照顾我们大家啊,大伙儿可喜欢他了。”

听了这番话,管立荣心里甜甜的。

还有一次,管立荣去市场修鞋,当对方认出她是孙杰的爱人时,说啥也不收她的钱。那一刻,她开始觉得,这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工作干得还真不赖。

小区里,王丽颖夫妇刚搬来时,孙杰曾帮过他们。就在管立荣住院那次,王丽颖夫妇在医院里陪护了她好几天。

有一次,管立荣去孙杰单位拿钥匙,碰见一个早已搬离社区的居民回来看望孙杰。当发现警务室门前的板砖松了,这个居民当即蹲在地上顶着太阳把板砖铺好了。

社区的“大李子”从小智力障碍,谁也不认识,就跟孙杰亲,没事就跟着他,还说要给他当“保镖”……

类似例子,举不胜举。管立荣知道,这都是孙杰拿真心换来的真情。

管立荣不仅开始理解孙杰,也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他,不仅家里的事不用他操心,还帮着照顾孙杰的干爹和干妈。

小区里有一位贾大妈,儿女离得远,管立荣就陪老人晒太阳、带老人洗澡。老人去世时,只有老人的女儿回来了,是孙杰和管立荣一起给老人穿衣服,抬老人去火葬场。当时,在太平间,管立荣有些害怕,孙杰握着她的手说:“怕啥,这不就是咱亲妈吗?”

如今,孙杰的帮扶工作有一半是管立荣帮着做的,正如她在一次报告会上所说:“是他教会了我什么是‘爱’。他的爱,是大爱。”

其实,孙杰并非无情。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就在父亲做手术那天,电话一直在响,他也心乱如麻。同去的居民问:“孙哥,家里是不是有啥急事啊?”孙杰嘴里说“没事”,可眼泪却淌下来了。

“记住,忠孝不能两全。”这是父亲对他的教导。孙杰的父亲是20世纪80年代全省司法系统的模范,也是孙杰的榜样。老人常说:“你没啥大文化,不要想着做啥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要多做一些实事。”

为了不给孙杰添负担,父母主动提出搬到养老院。孙杰不同意:“我们成天照顾别人家的老人,可自己父母反倒要去住养老院,这让我们的脸往哪儿搁?”

可老人坚持:“不用惦记我们,干好工作比啥都强。”

“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永远的冠军,只有永远的英雄。”这是孙杰从一张报纸上抄下来的话,这话说到了他心里。是啊,没有战友的付出,没有家人的支持,哪能有自己的今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很多徒弟都当了领导,而他就像“焊”在了社区一样,依然是那个“腿勤”的“片警”。

评“先优”时,他跟政委说:“我都这个岁数的人了,啥荣誉也不需要了,就想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

扎根基层,孙杰奉献出了人生最宝贵的35年;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放到了最大。

生活中,孙杰从不因自己“成名”而居功自傲。正如同事吕畅的描述:“就像一位憨厚的老大哥,食堂里排队吃饭,他总是站在后边;两个人同时要拿一个勺子时,他一定让给对方。”

他看起来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即便如今成了“名人”,吃饭、开会也依然“藏”在人堆里。可听完他的故事,却让人隐约觉着,他身上仿佛闪出一道光,如此耀眼。

[编辑:任红禧 电子信箱:renhong.xi@163.com]

猜你喜欢

季平民警社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社区大作战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3D打印社区
风从千年来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