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6-04-19李晓艳
李晓艳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出现了高职本科教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教学模式的诞生与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并非完全趋于一致,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反应特别明显。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职本科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量地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高职本科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09-01
最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以高职本科教育模式为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学生通过高考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学习时间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到同高职院校进行联合办学的本科院校进行继续学习,最终拿到统招大学毕业学历以及学位的一种办学模式。由此可见,这种高职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向多样化、层次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所讲述的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1.高职本科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英语学习能力较低。虽然该种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所有生源都来自于高考,但是由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偏差,导致这些生源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英语学习能力较低的现状。在所有生源当中既有那些高考的落榜生,也有所谓的“问题学生”,对他们来说,进入高职院校是一个无奈之举,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才选择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自然偏低,难以应对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压力。
(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本科英语教学难以顺利开展。由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英语角缺乏必要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英语没有丝毫用处,导致其在英语课堂上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学生玩手机、玩电脑的现象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难以跟上大学英语本科教学的进度,导致学生成绩难以提升上来。
(3)教材缺乏适应性,教学目标不明确。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与其进行联合办学的大学英语教材,然而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等原因,导致这些教材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需求,而教材是学生上课的必要工具,如果教材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较大,这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反而还会抑制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其今后的发展及其不利。[2]不仅如此,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还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高职学习和本科学习做好衔接工作,而一味的将高职院校本科英语的教学目标等同于高校英语教学目标,这与我们最初设立该门学科的实际目的相违背。
2.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困境的对策
由上述内容可知,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本科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索和思考,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提升上去,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本科学习奠定基础。
(1)做好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定位。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应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做好承上启下的衔接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任务就是充分意识到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所教学生的特殊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以前没有打好的基础填补起来,并同高职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升入本科奠定基础。
(2)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诸多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些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编制出与学生实际能力相适应的教材。[4]教材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应当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高职院校本科英语的教学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以及大学英语教材,编制出一部以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材。
高职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采取上述做法,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林,杨建华.加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弱生的关注[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4(1)
[3]周明星等著.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