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发展浅析
2016-04-19徐静姝刘波陈晓华
徐静姝 刘波 陈晓华
【摘要】目前,学分制教学作为一种被我国高校普遍认可并推广的教学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焦点。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通过详尽分析该校学分制的历史发展、改革进程以及改革带来的问题,对学分制改革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新一轮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学分制 教学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2-02
一、学分制教学的特点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备以下特点:
1.教学计划具备一定的弹性,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学生通过选课选择相应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整体教学工作的效率
3.进一步引进教师竞争机制,提高教学水平
学分制教学虽然具备以上特点,但也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与之相适应。首先,办学学校应具备比较充分的教学资源,包括充分的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及相对广泛课程建设资源。
二、北京联合大学学分制的历史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市属大学,具有其独特的办学特点。自1978年正式建校以来,经过多次院际整合、专业优化,形成了目前以校本部小营校区为主,多个校区及独立法人学院并存的办学形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同时存在着三级管理(校、院、系)和两级管理(校、院)的教学管理体制。随着高等教育在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延续多年的旧有教学模式开始发生转变,传统的学年制教学在逐渐向学分制教学转变。北京联合大学面对新的形势,进行了学分制改革的有益探索。
北京联合大学的学分制教学最早要追朔到2002年左右。主要体现在三种类型课程的教学。
1.公共选修课的教学
北京联合大学在2002年在校本部(包括小营校区、白家庄校区)开始使用简单的信息化手段开设公共选修课课程的教学。该类课程面对全体学生,在正常上课时间之外开设,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通过系统选课,进入相同的教学班学习,教师对教学班进行管理。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一直沿用至今,选课范围从两个校区增加为八个校区,选课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超过一万人,并实现了跨校区选课,初步具备了学分制教学的基本特点。
2.体育课教学
体育课教学做为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属于比较特殊的课程。该课程以项目教学为主,项目面对同一年级不同专业,并且部分项目采取男女分项教学,学生通过网络选课确定项目、上课时间及地点。北京联合大学的体育选课最初仅限于校本部(包括小营校区、白家庄校区)两个校区,选课人数不超过1500人,目前参与选课的人数超过5000人涵盖五个校区。
3.大学英语课程的分层教学
2003年北京联合大学在部分学院试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面向同一年级各专业新生,入学后通过英语测试,分为快、慢班,采用教学班教学形式。分层教学的试行进行了3年,鉴于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生源比较单一,个人英语基础比较接近,分层教学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该教学形式并未延续,英语教学最终仍恢复为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
上述三种类型的课程是北京联合大学早期具备学分制性质的教学形式,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学分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当前北京联合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进程
北京联合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从2011年开始出现明显改变。11版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学分制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模式。
1.开设重修课程
北京联合大学原有的学年制教学,采取正考——开学初补考——毕业补考的成绩管理模式,并设置学生的最长修业年限。2011年,学校提出试行学分制改革,采用重修机制取代开学初补考及毕业补考,截止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参与重修的学生人数超过6000人次
2.开设分级教学课程
北京联合大学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推广分级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分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英语摸底测试按照程度分级,较高级别直接修读教学计划内较高程度英语课程。举例来说:新生入学后大部分学生修读大学英语Ⅰ,部分学生可以修读大学英语Ⅱ。该种教学方式彻底打破行政班教学的模式,采用教学班教学,初步具备了学分制教学的特点
3.开展基础课选课教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北京联合大学在部分院校试行基础课网上选课。众所周知,选课是学分制教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必修课选课,是北京联合大学首次实施。试行学院在各教学管理单位的引导下基本上完成了网上选课。本次选课涉及到8门次课程,超过2000人次参与选课,初步在上述学院实现了基础课的学分制教学。
上述学分制改革措施的尝试,给北京联合大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意,使教师、学生开阔了眼界,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四、学分制改革带来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足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做为一所多校区的综合性大学,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无法承担真正的选讲台式的学分制教学。虽然具备学分制教学的形式,但没有实现真正的差额选课。
2.相应的学分制改革配套管理体制并未建立。学分制改革虽然试行,但实际管理工作中,学年制的管理制度仍继续实施。从学籍管理来看,留降级制度继续保留,最长修业年限也未取消。导致所谓的学分制教学运行极其不畅,未能真正体现出学分制教学的优势
3.毕业补考制度造成的尴尬。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前提下,仍未取消毕业补考。同时具备两种教学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教学管理的混乱。
4.学生素质对于学分制教学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作为一所市属综合性大学,主要招生对象面对北京市。近年来外地生源有所增加,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五、对于学分制管理的一些建议
学分制管理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大专院校的青睐。它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也从管理体制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桎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是学分制的实行必须有相应的土壤与其相匹配,要建立完善、全面的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要统一思想,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勇于承担责任,把学校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摈弃工作上的出亮点思想,制定长效机制;其次,应该制定相应比较灵活的培养方案,增加课程资源的建设;再次,全面修订学籍管理文件,建立与学分制教学相匹配的新的学籍管理规定,取消留降级、毕业补考及最长修业年限;最后,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调配各校区资源,并进一步引进教师竞争机制,切实实现真正的学分制选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