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6-04-18严明喜
严明喜
“应用型”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紧密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应用学科专业建设,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功与否,对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起到很重要的决定作用。
1.加强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旨,以职业规格要求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企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学习借鉴各高校的培养经验,突出专业素质的培养,更新教学内容,重组和优化原有的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学监控和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评估与激励体系,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基于岗位能力分析,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围绕素质目标、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配合,合理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针对市场人才需求,按照本专业发展的需求建构四个维度的课程体系。这四个维度课程体系内容如下:
(1)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教育等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涉及中国设计史、世界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室内软装设计、景观设计、植物种植与设计、专业写生、毕业设计,其中包括这两个方向都必须学习专业学位课程,即:材料与施工工艺、展示设计、设计透视学、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造型表现等,以及重点打造专业技能的专业方向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将重点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
(3)职业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设计人员进入职场前后相关的培训;谈单技巧以及项目管理等课程。
(4)创新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意在有效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以专业课程为主要对象,从大纲、教材、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力度,重视精品开放尤其是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组织工作,以精品课程为龙头,投入足够经费支持,并建立相关的保障体系,带动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建设。本专业目前正在计划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有《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室内效果图制作》等。所有精品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都上网,供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访问,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4.建立建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高质量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融合基本规范与就业需求制定完整的学科课程体系,建立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保障课程体系更新。具体措施为:①组织保障,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由专家组负责起草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②程序保障,指定专门教师担任特定课程模块责任人,具体负责课程模块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并组织协调该课程模块的教学;③反馈制度,重视学生、同行的反馈意见;④建立课程设计信息平台,包括课程体系设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管理、课程知识点输入管理、知识点与课程对应关系管理及课程协同管理等功能;⑤完善课程质量保障系统,包括课程规划、教学过程控制、课程评估、选课规定、企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规范、实践教学保障系统和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等。⑥持续跟踪与改善,对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如图1)
5.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将室内设计以及景观设计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成融科研、教学、创新活动、技能培训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开放性实训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湖南科美景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共建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贴近岗位的要求。
(1)在完善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实践基地。基于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单项实践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四个不同层次能力,形成了一系列有序衔接的实践环节:专业见习、技能实训、职场培训、订单实习。
(2)以解决当前设计人员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目标,合理规划基地实践内容和实训人才培养框架。通过立足于实践企业的核心业务实践,围绕基础层、工作层、高级层、专家层等四个能力层级,根据专业基础、软件操作能力、职位差异能力、核心行为能力、领导力等多个能力纬度,与实践基地共同协商构建完成企业实训人才培养体系和企业实训人才培养框架。
(3)增加实践基地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实践基地水平,有序打造优质实践基地。在现有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以每年发展1-2家校外实习基地的速度逐步增加基地数量,进行毕业生就业和“工学交替”办学试点,并争取在五年内建设校级或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2个。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