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原始认知与观念探究
2016-04-18谭勇
谭勇
色彩装点着大千世界,使世界精彩纷呈,色彩装饰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活的丰富得以被感知。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劳动中认识色彩、理解色彩色彩、运用色彩,并逐渐形成了完备的色彩观。
色彩的原始认知
人类的色彩认知早在荒蛮的原始时代便已开始,黄色的大地,红色的火焰,蓝蓝的天空以及雪白的雪山,始终在刺激着人们对于自然中色彩的认知。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白昼与黑夜反复循环共同构成了原始人对整个自然界神秘色彩幻想与眷念。在原始人的视野中,血液总是伴随着从生命的诞生或生命的消亡,红色便成了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归宿,赋予了人类社会对于色彩的早期观念。
人类使用颜色,最早大约在冰河时期。在发掘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有同遗物埋在一起的涂了红色骨器的遗物,这意味着红色,在原始社会已经开始使用,它被看作生命、力量的象征。如:15000年左右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大胆、夸张的色彩,体现出了人们对征服自然的渴望以及人们对神秘自然的无穷敬畏。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在陶器上使用简单色彩的进行图案的描摹。制作颜料是从炙烤动物肉时流出的油与某些泥土的偶然混合开始的,逐渐发展为以蛋清、蜡、亚麻油、树胶、酪素和丙烯聚合剂等作颜料结合剂,多用在家具、建筑内部、服装、雕像等的装饰上,色彩开始作为一种形式语言进行应用,诠释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观念。
色彩认知与色彩观念的形成
在封建社会,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形成,各个朝代的君主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在国家行政理念进行传达时,色彩便在历代有个各自不同表现,因此也具有了更多的观念意义。
例如:战国末期,配合与王朝的兴衰更替相联系,提出“五德始终,天道循环”的理论,也被称为五色论;汉高祖刘邦承秦制,定服色为黑,汉文帝时改尚黄色;进入唐代,人们喜爱黄色,同时红色和紫色也有较高地位,天子常服黄袍。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描绘的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从色彩上讲,为了突出和亲的喜庆,步辇图的局部采取红色作为基调,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服装则为红色。这样既可以利用红色,直奔和亲主题,又不会太突兀。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使臣穿上。当然,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以此通过色彩传达着大唐恢宏的气势,巧妙的布局,精心的安排,实属色彩表达之典范。宋代尚红。用色承唐制,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宫殿逐步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红门窗,黄、绿色琉璃瓦。紫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明代尚赤,官员服色以赤色为尊,同时,规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代清代改冠制,顶子颜色规定非常严格,任何人不得僭越。
托物言志的色彩观念
1.生活化的色彩观
色彩在生活中使用是非常普遍的,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一种生活语言,传递着形形色色的信息。例如:交通红绿灯,因为色彩的介入,使都市得以秩序井然的运行;记事本用黑色记录待办事宜,用红色标注特别重要的,用蓝色花掉已经完成了的,通过色彩让自己的生活仅仅有条。曾去重庆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食堂吃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学生自主拿着餐盘打完饭菜后,便前往出口处缴费,出口收费的阿姨总是十分快速的将价格报给学生。而食堂的菜品多达数十种,而且每天都有变化,收费阿姨通过装饭菜的碗或者盘子的颜色来记忆饭菜的价格。例如:黄色的盘子是2元/份,橙色是3元/份,红色是5元/份。
2.等级化的色彩观
早在公元前五百年,先秦就建立了 包括“青、赤、黄、黑、白五原色论”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色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色彩艺术的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等级化色彩观念的形成,儒家强调“礼”的规范和“仁”的意义,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它色定为间色 ,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上民下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 更不可颠倒。逐渐形成帝王之色黑、黄,官服之色通常为三品及以上的用红色,唐武德后年用紫色,四品五品用朱红,六品七品用绿色,八品九品用青色;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可以看出白居易时任八九品的芝麻小官。
3.哲学化的色彩观
道家在物质生活上追求“寡欲”淡泊无为的思想,因此在道家的色彩哲学中主张“无色而五色成焉”,“澹然夫极而众美从之”。艺术上追求无色之美, 大巧若拙的境界。老子认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也就是幽冥之色,是超越生死的天界之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将黑列为众色之首,并选择黑色作为道的象征之色。道家的建筑以及服色多用黑色。
除了道家色色彩哲学外,无论是中国的各大哲学体系,还是西方的哲学中,都有有关色彩哲学的论述。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谭 勇,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研究方向:色彩语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