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道家的“道与器”及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启示

2016-04-18高上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道家老子

高上

中国哲学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构造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我们可以从老子的道器观里找到建筑空间理论的精髓。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破坏,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严峻的问题和矛盾,使得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对中国建筑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及思考当代建筑设计该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这些问题的探寻与思考也具有了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先秦诸子百家“道器”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主干长期存在着“重道轻器”观。道家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家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出自《周易》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道轻器”观的源头。以“技”“器”为手段,以“道”为目的。将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区分为上下、主次、先后、尊卑,围绕器物设计、制造展开的一切活动被视为不入流的副业被忽视。结合艺术的价值来看,艺术作品应包含对世界的思考以及对内心观念和情感的表达,这些被认为是“道”,是抽象的精神本体;而“器”是具体的物质载体。

老子的“道器”观

道家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道德经》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起源于“道”。

道家学说在“道与器”的关系上,将器看做是道赋予的,而器的本性是德。《老子·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阐述的是道生成万物,德规范万物本性,万物呈现各种形态,器成就万物功能。从本体论的角度看“道器”,道就是万物的灵魂,器则是依附于道并且体现道的精神的客观存在。

老子提倡“清静无为”,他把实际存在的人类社会比作“有”的范畴,将“无”的范畴当做设想的理想社会。对老子而言所谓的“无为”是回复到事物最本质、纯净的状态。对于器物及成器活动而言,以道家之见,大约只有这种同回复与人类本真生活结伴同行的器物及成器技术才能达到与与道之间的契合。

道家学说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以效法自然的宗旨来阐释一般人事应遵循的最高理想境界。换句话说,人们只有在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条件下,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1.“道法自然”与中国当代建筑

老子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应当师法自然、效法自然的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即“道法自然”。一个场所不仅要是和人体的解构,还要适合人脑思维的方式:我们如何感知、想象和感受场所,这可以称作“场所感”。随着20世纪以来人们建造大量的房屋,放眼望去是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环立四周,我们走在繁华的大街上,感受到的不是轻松和愉悦感,千篇一律建筑形式使人们找不到认同感,随着精神层面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这些场所感带来的回归心灵的体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建筑是地区的产物, 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与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相联系。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的选址基本基于对自然环境的选择。如著名的寺院和道馆往往在山峦峰谷中,都是因山就势、因地制宜的建筑杰作。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这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密不可分。优秀的传统建筑实例对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当代建筑不应仅仅对建筑个体本身进行研究,还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重视城市环境的差异,塑造地域性建筑。

2.“无为”与中国当代建筑

道家认为“天、地、人、道”都要效法自然,老子提倡“无为”的哲学思想,即是崇尚自然的态度,老子认为人们的行为应顺其自然,与自然相协调。随着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的加剧,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羡慕与日俱增。因此道家学说强调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以自然紧密结合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不违背自然的规律,要求建筑师用现代科技手段寻求和把握本身的秩序。在深层次上,寻求建筑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统一。美学建筑学家沙利文崇尚老子的“自然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界吸取营养,房屋应该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道家思想其辩证思维的艺术性,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领域的转变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道家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