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中的“斗拱思想”
2016-04-18王诗傲张阿维童培浩
王诗傲?张阿维?童培浩
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 充分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斗拱演变的历史中传达出的艺术思想与现代的工业设计理念有着相结合点,深入的探究斗拱文化的深层思想,并且与工业设计相结合,从而赋予工业设计更强生命力。
漫步在城市街头,各式各样的建筑映入眼帘。越来越多的仿西式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中国建筑元素慢慢在人们视野中淡化。而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元素——斗拱,它所投射与传达的传统思想与如今的工业设计现代化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斗拱在中国木架建筑结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可以看到斗拱的形象。下面大概介绍一下从汉代到清代斗拱样式的变化:汉代,汉代斗拱形式丰富,但大多造型简单,拱硕大,与柱高比可达到1:2。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如今称为人字拱的斗拱,汉代斗拱主要特点是造型结构简单,比例硕大,功能性强,是建筑结构忠诚直接的表现。
唐宋时期,唐代斗拱有平衡、支撐和出簷的作用,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宋代《营造法式》中所记载的各种殿堂构架的斗拱与梁架结合,已经不如唐代紧密,但是仍然相似。宋朝时期,斗拱数量增多,形式复杂,体积减小,屋深越来越高,屋顶越来越陡,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变弱,其造型精美,装饰作用相对加重。
明清时期,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挑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代大为减少,明清斗拱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中间层次,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简化结构,节省木材,达到了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各个朝代的建筑的斗拱样式也不尽相同,虽然其种类繁多,复杂度各异,但每一个都有着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斗和拱。什么是斗和拱呢?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万变不离其宗,正是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变的斗拱形象。这种对基础元素的利用也可以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中。
产品设计是以实用功能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传达,同时也包括审美功能,设计的目的是将造型语言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如实地传达给消费者。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元素的运用对于整个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即设计的基础符号,产品设计的基础元素就是点线面体。而造型就是将这些基本元素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很多初学者,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不妨将想设计的产品进行一个解构,将其分解为最基本的元素。
斗拱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灵魂,由此可见其重要的作用,斗拱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的承托作用,它将建筑屋顶随着建筑的发展慢慢转化为装饰作用,任何产品设计不也是相同的吗?
所有基础元素构成的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功能性,在功能性满足的条件下,这个产品的元素会成为其艺术性的表现。工业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说到底是产品工业化与审美化之间的角逐,我们知道一件好的产品设计也需要的是功能上的满足与情感上的体验相统一,当功能需求满足时,产品的情感需求也是判断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不同的产品,设计本身对功能与外观上侧重比例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了解不同产品各自特点,整体判断,设计出符合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完美结合的产品。
总结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普及,我们的生活也越发便利,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参考依赖的工具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时反而会无从下手,这时候不如想想斗拱文化,想想中国古代的传统智慧精髓,将其运用到现代工业设计中,赋予工业设计更强的生命力。
(第一、第二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第三作者单位: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王诗傲(1990-),女,浙江省义乌人,2014级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人机关系研究;
张阿维 (1964-),女,陕西省泾阳人,教授,西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工程研究生导师;童培浩(1990-),男,陕西省西安市,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