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的可用性探究

2016-04-18王树文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识别性瓶身可用性

PUEIU可接受性设计方法分为五个方面即:实用性、可用性、易用性、乐用性、效用性。本文以可口可乐瓶身设计为例,探索设计的可用性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对设计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可用性的概念

可用性的概念源自于可用性工程。可用性工程理论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早应用于IT领域,当时的IT领域出现了“对用户友好”的口号。美国可用性工程专家尼尔森博士采用“可用性”一词来阐述计算机与用户关系的相关问题,后来经过不断丰富形成可用性工程理论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可用性”的概念被应用到除了IT界面设计以外的各个方面,其内涵也不断丰富。ISO9241/11对可用性定义如下:一个产品可以被特定的用户在特定的境况中,有效、高效并且满意得达成特定目标的程度,如今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可用性原则成为衡量一个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设计可用性原则

可用性的评价体系包括有效性、效率、满意度三个方面。有效性是指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效率是指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满意度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

设计的可用性总结为六个方面即易理解、可识别、安全性、可扩展、容错性、操作性。下文中笔者将从可识别、操作性、可扩展三个方面结合具体设计案例阐述可用性原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1.可识别性

设计的可识别性体现在产品必须通过其形状表述使用功能。以可口可乐标志为例,经典红白配色的LOGO,运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流行的流线型设计,以圆滑流畅的流线体作为主要形式,这种光滑、流动、富有戏剧性的线性变化加上代表激情的红色及时尚的白色凸显出可口可乐的产品定位——动感、时尚、新鲜、劲爽的大众饮料。其次可口可乐玻璃瓶身的设计也别具特色,整个瓶身采用黄金比例原则,其凹凸有致的瓶身外形来源于女性柔美的曲线,冰凉的玻璃质感又与可口可乐冰爽的口感相得益彰。这种经典的设计样式延续了数百年,在全世界消费者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也帮助可口可乐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饮料公司。

2.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在识别性的基础之上对于产品设计可用性的另一要求,指的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顾客使用产品时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设计中进行改进。可口可乐的瓶身设计而言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其很好的利用了人机工学的知识,凹凸的瓶身不但颇具美感还能够很好适应人的手掌抓握的姿势及角度,使瓶子不易滑落。瓶底宽大厚重而且内凹,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不易倾斜或碰倒。这种设计带来的可操作性不但被应用到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系统其他产品之中还引发了其他饮料公司的效仿。他人的效仿又间接的成为可口可乐的另一种无形的宣传方式,“功能与形式相统一”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所追求和遵循的设计原则。

3.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是对于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延伸,分为内容扩展和形式扩展两部分。设计的可扩展性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以可口可乐的瓶身设计而言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同延展。例如可口可乐曾经在其瓶身包装上推出一系列青春标语,电影电视作品有《还珠格格一》中的“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大话西游》中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大话西游》中的“他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还有“喵星人”、“咱们结婚吧”、“你是不可取代的”等潮流用语。这些标语让90后消费者回忆和感念青春生活。这种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产品与用户之间不再是冷冰冰的买卖关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来的内容性扩展使产品具有了人性化的温度,引起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可口可乐在瓶身设计形式上的扩展也极具想象力。为了鼓励人们回收和利用旧物,减轻环境负担同时改善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可口可乐公司联合奥美中国在泰国和印尼发起了一场名为“第二生命”的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设计师根据可口可乐瓶身的特点为其量身打造了16中功能不同的瓶盖。消费者只需将其拧到废弃的可口可乐瓶上,就可以将瓶子打造成水枪、转笔刀、笔刷、拨浪鼓、泡泡玩具甚至健身器材等,消费者只需购买一箱可口可乐便可免费得到一套瓶盖,成为变废为宝的典型案例。

这种基于产品本身特点的形式性扩展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与企业形象,使可口可乐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负责任、具有社会使命感的形象。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设计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显而易见。但无论设计如何发展,一个好的设计都要从用户利益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情感需求作为着陆点。也就意味着设计师必须要遵从实用性、可用性、易用性、乐用性、效用性的PUEIU设计方法,才能做出功能和形式相统一的设计作品。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树文(1991-),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设计管理。

猜你喜欢

识别性瓶身可用性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界面设计可用性中外对比研究
春日粉妆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GOCI晨昏时段数据的可用性分析
百变瓶子
提升沈阳特色文化及城市规划识别性发展研究
符号的识别性在广告视觉形式中的体现——以标志设计为例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
Alexander Wang操刀为Evian设计瓶身
空客A320模拟机FD1+2可用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