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合作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2016-04-18
2015年11月,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根据张汉晖大使的意见,主动与我联系,邀请我2016年1月赴哈萨克斯坦,出席由大使馆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我非常重视张汉晖大使这个建议,因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十分重要,总统图书馆又是直属总统的智库;张大使很能干,他提出这个建议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16年1月19日至21日,我与中国的四名专家去阿斯塔纳出席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与哈斯克斯坦总统府和政府经济部门主管对华合作的官员举行了闭门座谈,最后我们与哈萨克斯坦总统图书馆的官员一起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总结此行取得的成果。我们这次哈萨克斯坦之行虽然时间短,但活动集中,接触的人多,深感不虚此行。
我这次去哈萨克斯坦是生平第二次。第一次去是在55年前,1961年8月,当时我在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工作。我参加了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论坛。苏联共青团中央安排我们在会议结束后去哈萨克斯坦访问。这次去苏联和哈萨克斯坦是我平生第一次出国,感觉特别新鲜,印象也很深刻。8月的阿拉木图气候宜人,景色如画,到处郁郁葱葱,可以眺望远处的雪山。
我们这次不是去阿拉木图,而是去了哈萨克斯坦新的首都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市原名叫阿克莫拉,哈萨克语的意思为“白色的坟墓”。因为这里冬季严寒、多雪。1997年10月,哈萨克议会通过决议,将首都由阿拉木图迁往阿克莫拉。1997年12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正式迁都。1998年5月,该市正式更名为阿斯塔纳,哈萨克语的意思为首都。19 9 8年6月10日举行迁都仪式。
纳扎尔巴耶夫决定迁都是有深层次的考虑的,要改变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人口结构。哈萨克斯坦北部有6个州,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在远东垦荒时,把属于俄罗斯联邦的6个州划给了哈萨克斯坦。因此,哈萨克斯坦北部俄罗斯人居多数。迁都是要把南方的哈萨克人往北方迁,逐渐改变北部的人口结构。阿拉木图的气候比较好,冬天不像阿斯塔纳那么冷,所以迁都时很多公务员选择辞职,留在阿拉木图。
1月19日凌晨,我们由北京乘阿斯塔纳航空公司飞机直飞阿斯塔纳。阿斯塔纳比北京晚两个小时,我们大约在早晨8时许飞抵阿斯塔纳,外面温度零下20度。张汉晖大使和哈萨克斯坦总统图书馆副馆长沙伊梅尔格诺夫前来迎接我们。他们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张大使亲自送我去宾馆。由阿斯塔纳机场到阿斯塔纳市路途并不长。进入阿斯塔纳市,到处白雪皑皑,给我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阿斯塔纳不到20年就建成为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城市,有些出乎我的预料。尽管现代化,一月的阿斯塔纳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显然不是一个举行国际会议的季节。但为什么张大使和哈萨克斯坦方面邀请我们这个时候来?出席研讨会和座谈会,与张大使和使馆人员以及哈方人士接触使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正面临一个难得的大发展机遇。这是由天时、地利、人和所决定的。
天时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亚洲在全球的重要性正在上升。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中影响最深远的变化。
二是从世界全局看,当今世界有三个中心,动荡、局部战争、冲突和仇恨的中心在中东和北非。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人预言会持续30年。危机叠加的中心在欧洲。欧洲东部的乌克兰危机,南部毗邻全球动荡的中心,难民潮、恐怖袭击一浪接一浪,再加上欧洲内部的危机,欧洲人疲于应付。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在亚洲,这里讲的亚洲是东亚、南亚和中亚。亚洲尽管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其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把三个中心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亚洲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
三是东亚和中亚加强经济合作的必要性进一步突出。中国经过30多年大发展后,增长速度放慢,进入了一个经济转型期,从原来过度依靠出口和投资,逐步转向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的可持续增长模式。中亚国家对资源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大,能源和资源的出口就占到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半壁江山。然而近两年来,石油价格、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资源出口依赖性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发展国内的制造业。而在这方面,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补性极强。
地利有三层含义:一是中亚和中国都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亚洲。二是中国和中亚毗邻,交通方便。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有5条公路、2条铁路。两国边境有5个口岸,都相当繁忙。三是两国是实现“一带一路”这一历史性宏伟倡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一带一路”的倡议最早是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说时提出的。习近平主席选择在哈萨克斯坦提出这个意义深远的倡议也绝非偶然。
人和是最重要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没有任何根本的利害冲突,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很多。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1991年中哈贸易额仅为3.7亿美元,2014年上升到172.5亿美元。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存量已达65亿美元。
人和特别是指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很好。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与中国历届领导人关系都很密切。近两三年,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来往特别频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问了哈萨克斯坦。2015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国进行了回访,并出席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两位国家元首还多次在多边场合举行会晤。
2014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根据中哈务实合作发展的情况,并结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提出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马西莫夫总理就开展中哈产能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会见了马西莫夫总理,双方就推进中哈产能合作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2015年3月,马西莫夫总理前往中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会见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就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2015年6月,张高丽副总理访问了哈萨克斯坦;8月萨金塔耶夫第一副总理访问了中国。
12月马西莫夫总理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出席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见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两国总理签署并发表了中哈政府联合公报。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中国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如此高频率的互访是罕见的。这些互访是富有成果的,双方一共签署了12个合作文件,双方合作的项目高达52个,总金额近240亿美元,涉及冶金矿产、能源资源、机械制造、建材化工、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汽车组装、聚丙烯两个项目已经开工。轻轨、水泥、钢铁、采矿、风电、冶炼、钾肥等领域的10个项目将于2016年内开工。十分明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为中哈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哈经贸合作包括产能合作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
人和还指中哈双方心灵相通,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安全上都面临着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的威胁。哈萨克斯坦19 9 1年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1992年哈萨克斯坦的GDP仅为249亿美元,2014年上升到2122亿美元。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哈萨克斯坦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张大使告诉我,在哈萨克斯坦没有乞丐,治安也比较好,社会稳定。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合作配合得很好。
中国1978年的GDP仅为1481亿美元,2014年上升到10.3万亿美元。中国人民的生活大为改善,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发展的重要性。
我在哈萨克斯坦与哈方人士接触,大家谈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发展,如何把中哈之间的合作推进到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
人和还包括两国人员交往越来越频繁。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留学生已经上升到2万人,中国去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也在增加。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大发展的阶段,必将会带动中国与整个中亚地区合作的发展。中亚五国地域辽阔,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但人口仅为6600万。中亚和中国经济上的互补性极强,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关起门来是不可能发展的,要想发展必须开展国际合作。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国家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总之,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重要性在上升,我真切地希望中国与中亚各国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发展机遇,开展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使双方的合作越做越大。这样不仅会造福于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人民,而且也会造福于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