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腌鲜(外四则)
2016-04-18野鹤
野鹤
刚过元宵,李强来看我,带来一块类似“刀板香”的皖南产咸肉。菜过三巡,话谈一时辰,想了一想,他又出去买了几只竹笋和猪脚圈、排骨回来,然后捋捋衣袖,要做几个菜让“老爷子”尝尝。他一面忙着,一面跟我说着话。半天,他说,好了。我一看,好家伙,香得很,炉子上还在咕嘟咕嘟。
葱香蚕豆,时鲜货,酥而不烂,又不油。白灼鲜蛏有一泡鲜汤。绩溪咸肉烧素鸡,素鸡滋润而入味。琴鱼木耳是在黑木耳上撒了若干煎香的琴鱼。因为琴鱼很难得,所以这是今天最珍贵的菜。正一一品尝好味道,李强上了最后一道菜,内有竹笋、咸肉,也有脚圈、排骨。咦,这不是腌笃鲜吗?怎么没有汤汁?李强说,汤水少些,最后收汁,味道浓。腌笃鲜汤太多,味道都散到汤里去了。
菜苋
那天到青浦联怡枇杷园,找一个小包房坐下,一会儿菜上桌。满桌的好菜,只记住三个:竹笋、芹菜、菜苋。竹笋用肉片提鲜,芹菜药香很浓。有些人怕药味,情愿吃水芹,甚至美芹。水芹、美芹也是芹菜,但终不能同药芹相比,尤其是血压高的朋友。菜苋是此时青菜中的尤物。其实,再过几天菜苔更长,甚至有花了,那就干脆叫“菜薹”了,炒腊肉很配。芹菜、菜苋都是枇杷园自产,采来就烧,状比“活杀”。尤其菜苋,一股菜香之外,嚼在嘴里还感到非常柔、糯,与芹菜的脆相映成趣。多素少荤,真如易安居士李清照《如梦令》的末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明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段时间人们心中总归不大受用,但幼时我们也有开心事,那就是可以大啖清明馃。
婺源人把饼、团叫做“馃”,清明时吃就成了清明馃。米粉是自家用粳米或糯米磨好,还要备好艾叶。艾叶洗净,煮好,连汁带叶将米粉揉好。馅有韭菜肉丁、雪菜笋丁、辣椒笋丁(此辣椒是婺源人嗜吃的腌辣椒)也有甜馅豆沙。有时,老家也寄点清明馃来,有藠头馅,似蒜非蒜,味道很特别,鲜倒是非常鲜的。兄弟姐妹遇到自家蒸馒头(包子)、包馄饨、煮粽子,包括做清明馃,就是食品节到了,做一锅吃一锅,蒸一笼吃一笼。清明馃也不例外,直到吃撑为止。
清明馃是冷食,因为此节令食品源自寒食节。晋文公即位前逃难十多年,幸亏大臣扶持,特别是介子推在危难中割下腿上一块肉,烤熟了给饿晕的重耳(晋文公)吃,使之逃过一劫。但执政之后文公却忘了介子推。经大臣提醒,召介子推入朝为官。介子推推辞不了,就背着老娘逃入绵山。文公下令烧山,介子推抱着大树,和老娘烧死在绵山中。文公伤感之下,将此日定为“寒食节”,全国不准举火,故曰“寒食”。寒食是清明前三日,后来就和清明合在一起,成为扫墓、踏青、赐火(熄火后,重新钻木取火,成为新火种)的节日。即便在现时,踏青扫墓时作为随身携带的干粮,清明馃也是非常适合的!
琴鱼
好朋友钱圣贤近年来在安徽泾县帮他同学管理一个农庄。他告诉我,泾县琴溪有一种琴鱼,非常稀有,他想办法弄一点让我尝尝。
我知道,琴鱼是泾县琴溪中一种小鱼,长不盈寸,天生丽质、白亮剔透。山里人把它捕来,必须争分夺秒,连夜加工,制成“琴鱼茶”,一旦过了夜,那琴鱼就会味道大变。
丙申新春之前,有机会在一次饭局遇到圣贤,他从包里摸出一个小罐,对我说:“有了,好不容易搞了这么一点,您试试看。”惊喜之下,忙问他怎么吃。他说,都可以呀!我内心颤了一下:他自己还没吃过呢!这小小的一罐鱼,拿在手里变得沉沉的。
那天,李强问我第二天中午是否在家,他想来看看我。好久没见李强,我也很想见见他。当晚,我想第二天可以请教李强琴鱼怎么吃好。想起曾有人做过“双耳听琴”这道菜。次日一早,我把黑木耳泡发,汆熟后用酱油、醋拌好。如有白木耳,我就会做“双耳”了。李强来了,想一想,决定把琴鱼煎后,放在黑木耳上。中午,我们一尝,味道真是非常的好。李强又煎了一些,另用一只小碗盛好,这样,晚上尝时,鱼还能保持脆性。
菜干、黄豆煲猪手
弟弟常年在广东工作,曾送我一些菜干,那是他们公司所在地村长的妈妈晒得焦干送他的,他让我煲龙骨用。菜干煲龙骨味道很好,但总不能老是煲龙骨汤呀,能不能变个法子吃吃?那天,老太买了猪脚要做个“猪脚黄豆汤”,我说:“让我加点菜干吧!”遂将菜干泡发,洗净,切段;黄豆隔夜已涨发,猪脚刮洗干净,斩块;拍松一块姜;将猪脚焯水,撇去血沫放入瓦罐内,注入沸水,放入菜干、黄豆、蜜枣、生姜,加盖用小火煲3个半小时,加入精盐,鲜中有点甜,但不觉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