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探析
2016-04-18王素梅
王素梅
摘要: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大多数国有企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然而由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极为严重,如何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针对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 保值 增值 解决对策
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正处于国有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现有体制下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目前所有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环节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能够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例如在对国有资产进行出售的过程中,一些企业联合中介机构故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以个人意志左右国有资产价格,使得国有资产在出售的过程中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产权转让时,利用国家的政策漏洞恶意压缩国有资产的价值,套取国家利益。
(二)企业经营管理环节
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是国有企业内部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不能有效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致使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少企业为了解决内部管理问题进行裁员或管理部门合并,不仅没能解决经营管理问题,还大大削弱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同时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账目混乱,甚至出现商品大量囤积的现象,最终使得库存商品出现霉变、变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尤其是一些缺乏财务会计制度、内部规章制度的国有企业。如果没有形成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极易导致大量坏账,给国有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投资和决策环节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前没有对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片面追求政绩,忽略了投资报酬率,同时决策环节不科学、不严密使得国有资产的决策违背经济规律。决策者如果没有对国有资产内部人力、物力以及资金全面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很容易出现投资错误,使企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另一方面,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同时也应该兼顾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
(四)贷款担保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改变,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通,目前国有企业普遍采用了贷款担保这一债权债务形式。贷款担保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市场流通,活跃市场经济,成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国有资产尚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对贷款担保这一新兴事物还未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我国曾出现过个别国有企业在为其他国有企业进行担保时承担连带责任造成自身倒闭的情况。
(五)权益和利润分配环节
国有企业由于出资主体不明确、不唯一导致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出现不分和少分的情况,导致出资和收益不对等。如果上市公司分配的是股份,国有企业没有分配到理应分配到的股份,则会削弱国有企业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损害了国有企业股东的权益。甚至一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操纵企业利润分配,自行决定分配方式,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
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理清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国有资产实际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我国目前首要工作就是要让所有权具体体现在人格化上。针对这个情况我国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在人格化得以体现。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国有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其次要重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过后,我国调整了战略性部署,通过国有中小企业的改组、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使国有中小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吸引外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革都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一股独大”局面。
最后要通过规范产权转让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属于市场行为的一部分,所以要靠市场机制来规范。为了保证国有产权的正常流通和转让,应当建立一个成熟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产权交易环境。同时在进行产权转让时要依法对资产进行评估,不得出现压缩资产价值、企业与中介勾结的现象,真正做到产权交易的公平公正透明。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国有资产性质的特殊性,人民无法直接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进而就直接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层能仍以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不干涉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保护出资人的权益。现有的国有资产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构成分为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以及经理等,多方发挥自身的职能,努力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
(三)健全经营预算制度
经营预算反映的是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目标,也是国资委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是国有企业财务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经营预算制度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预算编制主体。目前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常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预算应当由国资委和财政部门共同编制,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代表全体出资人进行预算编制。只有明确预算编制主体,才能真正发挥预算编制的重要作用。
其次要规范编制的主要内容。国有资产的预算编制不同于一般预算,不仅要反映国有资产收入变动情况,同时还要反映国有资产价值形态及价值的分布状况,所以要明确编制的主要内容。对于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来说,主要由收支预算和财务会计报表两部分组成,是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的关键内容。
再次要加强经营预算与其他预算之间的联系。经营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其他预算例如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都对推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该预算与其他预算之间的联系,发挥各个预算的优势。
最后要改善经营预算的法治环境。首要工作就是要根据国有资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将国有资产的经营预算正式纳入《预算法》当中,为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当修改会计制度,逐渐淘汰落后的会计准则,切实保证国有资产预算能够真实反映国有资本的运作情况。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对经营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情况要严肃处理,保障国有资产可以实现保值增值。
三、结束语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进行国有资产运营的主要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极为严重,已经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我国要立足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伟灵.浅析我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4):71
[2]张亲花.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5,(22):136-136
[3]丁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研究[J].会计师,2013,(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