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

2016-04-18甄孝丽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测量结构

陈 辉,甄孝丽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2.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

陈辉1,甄孝丽2

(1.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2.山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作者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编制了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文章通过对30名中学政治教师预测和200名中学政治教师正式施测,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项研究编制的《中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包含24个项目,分属于三个因子: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效能体认和职业行为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一线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结构;测量

一、问题提出

教师的职业认同关系着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课程改革实践表明,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1](P1~8)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自身,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对职业发展的追求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息息相关。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认同关系着教师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的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及素质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教师角色得到有效转变的关键是帮助教师克服旧有的思路,重新建构和发展教师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教师职业认同关系着教师具体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学政治教师不仅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实践德育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工作。对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对教师职业认同及相关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教师职业认同的定义主要体现为:1.是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状态;2.是教师主体与职业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3.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体系。因此。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主体与职业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教师对自身的认同(如对自己能力),对职业的认知,对职业环境(包括学校与社会)的满意程度,进而产生的情感等。同时教师对职业及其环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师的行为。

在国外用量化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进行的研究中,框架比较清晰的有Kremer & Hofman和Brickson的研究。Kremer & Hofman认为教师职业认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中心性(Centrality),即指教师职业认同本身的意义、重要性;价值(Value),即指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产生的作用和吸引力; 同一(Solidarity), 即指教师个体与其周围环境对教师职业产生共鸣;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即指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认同的意志、行为表现。[2](P89~93)Brickson提出了教师认同的三因素模式,认为教师认同的形成和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个人的、集体的、相互的三大因素,每个因素又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面:个人因素即指教师认同要以教师的自我意识为出发点,对教师个体来讲要在知、情、意、行方面有充分的自我意识,不仅能意识到自我的独立性,更要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社会环境互动;集体因素即指教师的认同受到集体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来讲要在知、情、意、行上有集体意识,并且受集体意识的影响,个体与集体和周围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相互因素即教师的认同是教师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在互动中的相互统一。[3](P10~13)简言之,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受到教师个人、教师所处的集体或社会环境、教师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互动情况等因素影响的。此外,一些学者采用教师访谈法和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方法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研究,如Gardner[4](P107~128)对44位1888至1917年出生的退休教师的开放或封闭式的访谈;Goodson and Cole[5](P85~105)对7位教师进行生活史的研究;Antonek, McCormick And Donato[6](P15~27)对两个师范生的研究;Samuel and Srephens[7](P475~491)对两个南非师范教师的个案研究等。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量化研究主要轨迹如下:1.从心理学和认知学的角度来建构教师职业认同所包含结构,如魏淑华[8]和孙利、 佐斌(2010)[9]等的研究。2.从教师职业认同的对象所包含的不同方面来建构职业认同结构,如于慧慧[10]等的研究。3.对不同学科、群体的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研究。如温艳红[11]对山西省3所成人高校的188名成人高校教师进行职业认同及相关因素研究;丁洁[12]对连云港市区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研究;贾盈楠[13]对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研究等。此外,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如宁晚玫[14]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陈梅英[15]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研究等。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1.对教师职业认同进行研究特别是采用实证研究正受到学者重视,但对教师职业认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2.教师职业研究重点多基于基础教育领域,分学科、群体的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还不够多,而以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3.对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缺乏科学的、专门的职业认同研究工具。目前国内专门用于测试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的量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1)预测问卷被试。研究对山西省太原市30名不同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进行问卷预测,并选取5名中学政治教师进行了访谈。

(2)正式问卷被试。太原市范围全日制普通中学政治教师200名,其中男性94名,占47.2%,女教师103名,占52.8%;平均年龄为40岁,平均教龄为15年;高级职称占比30.1%,中学一级职称占比26.7%,中学二级职称占比38.6%,中学三级职称占比2.8%。

2.问卷编制

(1)问卷结构的理论基础

教师的职业认同结构应体现出教师主体与教师职业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应包括三因子:

①职业自我认知:即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职业的作用、意义和喜欢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已有的研究中也有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强调,如杨宏[16](P20~22)认为,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在内心里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价值、意义的判断,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知是教师主体与职业客体之间建立联系并产生认同的基础。

②职业效能体认:即教师个人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随着职业认知的不断发展而在内心形成的对职业的情感、意志、归属感、自尊感等方面的评价。职业效能体认是教师个体与职业之间深化职业认知,产生职业情感,形成职业意志的过程,是产生职业行为的前提。

③职业行为评价:即教师对自己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包括在教学中的表现,在与家长、同事及领导交往中的表现。职业行为评价是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情感及意志程度的集中体现。

从理论上讲,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是由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效能体认及职业行为评价3个因子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2)量表项目的编制

借鉴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对部分中学政治教师的访谈记录(本次访谈选取了太原市5名中学政治教师,3名男性,2名女性)和教师职业认同结构的理论构想,初编30个题目。问卷采用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请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对构成问卷的题目作逐一审核,同时在问卷中设计了反向计分题,力图使问卷的编制更加科学。

经过预测后,进行项目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删除项目 6个,还剩余项目24个。职业自我认知因子包含10个题目,职业效能体认因子包括7个题目,职业行为评价因子包括7个题目。

(3)研究工具

①国外量表研究如Ashforth和Macel编制的《职业认同量表》包含一个因子共6个项目。David在调查使用中删除了一项信度指标太差的项目,保留了5项信度指标相对较好项目。本研究中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7。

②国内学者如魏淑华的编制的《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分4个维度,共18个项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量表的同质性系数为0.89。

③自编的《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共24个项目。5级计分制,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

(4)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问卷项目分析、项目同质性检验,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因素抽取法——主成分分析&转轴法——最大变异法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采用 Amos4.0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把正式施测的有效问卷176份(有些问卷由于存在漏答题而被删除)数据作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30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KMO=0.942,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5.253E3,P<0.001,表明本份问卷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并结合陡坡图及转轴后的因素结构。统计学中认为量表项目共同性愈低,表示该变量愈不适宜投入主成分分析,若题目的共同性低于0.20可以考虑将该题目删除。本量表删除6个项目,剩下24个项目。对剩下的24项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0.936,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4.956E3,P<0.001。三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7.708%,三个因子分别为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效能体认及职业行为评价。从因素陡坡图中可以看出,从第四个因素以后坡度线甚为平坦,表示无特殊因素值得抽取,所以本问卷的保留三个维度比较适合。

2.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常用于测量构想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从而检验构想模型的正确性。一般认为拟合指标的理想数值应具备:X2/df 需接近 2,样本较大时,5左右也可接受;[17]NFI、TLI、GFI、CFI大于 0.9,模型拟合较好;如果,RMSEA<0.08,表示拟合合理,RMSEA<0.05,表示模型拟合较好。[18]从表1可以看出,本模型拟合比较理想。

表1 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主要拟合指数

3.信度分析

本量表采用Cronbach一致性系数、Cuttman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考察自编的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信度。各因子的信度与问卷总信度分析见表2。由表中可以看出,本次问卷量表三个因子的Cronbach一致性系数在0.852~0.886之间,折半信度在0.841~0.875之间。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折半系数都比较高,均在0.841以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折半系数在0.891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较好的分半信度;选取一所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作为重测被试,间隔时间2周,有效被试27名,数据显示重测信度为0.846,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表2 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信度分析

4.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

量表的内容编制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基础上。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质性访谈初步得出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的内容。然后在预测分析中对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把区分度差、鉴别力低的项目进行删除。问卷项目经过相关专业的教师审查最终确定,保证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中的因素抽取法——主成分分析&转轴法——最大变异法对问卷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由三个因子构成的,其总方差解释量达到了77.708%。各因子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呈高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各因子较好反映了问卷要测查的内容,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四、讨论

借鉴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对部分中学政治教师的访谈记录,形成初步预测问卷。经过探索性验证后发现,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的特征可以整合为三个因子: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效能体认、职业行为评价。其中,职业自我认知指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包括对职业的作用、意义和喜欢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职业效能体认指,教师个体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随着职业认知的不断发展而在内心形成的对职业的情感、意志、归属感、自尊感等方面的评价;职业行为评价指教师对自己在具体教育环境中的表现,包括在教学中的表现、在与家长、同事及领导交往中的表现,是教师对从事职业的认知、情感及意志程度的集中体现。

研究发现所编制的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都符合统计学要求;经过质化访谈和专家评定,保证了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结构效度也符合心理学要求。本量表经过大样本施测可以作为研究工具使用。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被试样本来自整群抽样,因此样本抽样本身可能存在偏差;其次,研究中被试样本均选自山西省太原市范围内的中学政治教师,量表是否适用于其他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地理区位仍待研究;最后,本量表包含项目受社会及群体称许性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性,作为工具使用时要明确表明测量目的,以取得被试者信任。

五、结论

共176名中学政治教师作为有效被试参与了本次调研,从半结构访谈入手,经过预测、正式施测,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本研究编制的中学政治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包含三个因子,共24个项目,三个因子分别是职业自我认知、职业效能体认及职业行为评价。

2.职业自我认知因子可以测量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包括对职业的作用、意义和喜欢程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情况;职业效能体认因子可以测量教师个体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随着职业认知的不断发展而在内心形成的对职业的情感、意志、归属感、自尊感等方面的评价情况;职业行为评价因子可以测量教师在具体教育环境中的表现评价,包括在教学中的表现,在与家长、同事及领导交往中的表现等。

3.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指标,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统计学要求,可用于测量一线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认同状况。

4.本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条件。

参考文献:

[1]吴遵民,秦洁,张松龄.我国教师继续教育的回顾与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3).

[2]Kremer,L. and Hofman,J.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Burnout[J]. Research in Education, 1981,(34).

[3]Denver, Brickson. S. The Impact of Identity Orientation 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in Demographically Diverse Setting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82-101.转引自:沈之菲.近十年西方教师认同问题研究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

[4]Douwe Beijaard, Pauline C. Meijer, Nico Verloop,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4,(20).

[5]Goodson I.F. Cole A. L. Exploring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dentity and Community[J]. 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 1994,21(1).

[6]Antonek, J.L. McCormick D.E. & Donato,R. The Student Teacher Portfolio as Autobiography: 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7,81(1).

[7]Samuel,M. & Stephens, D. Critical Dialogues with Self: Developing Teacher Identities and Roles-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0,33(5).

[8]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孙利,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10] 于慧慧.中学青年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来自湖南省小城市中学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 温艳红.山西省成人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 丁洁.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及其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 贾盈楠.小学男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 宁晚枚.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5] 陈梅英.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6] 杨宏.和谐校园文化与教师职业认同[J].教学与管理,2007,(21).

[17] 孙春晖,郑日昌.学习适应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1,(2).

[18]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与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The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the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HEN Hui, ZHEN Xiao li

(1.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2.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Taiyuan Shanxi 030006)

Abstract: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draw up the questionnaire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fter predict to 30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and formal test to 200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 contains 24 items, belonging to three factors: the occupational of self-awareness, the recognize professional efficacy and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duct. The scal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hich can be used to measure poli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professional identity,structure,measurement

作者简介:陈辉,山西长治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辅导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标准(项目编号A1018)”研究成果。

甄孝丽,山西长治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测量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论结构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多元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做法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论《日出》的结构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