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用户满意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构建
2016-04-18杨晓冬武永祥姚嘉玉
杨晓冬,武永祥,姚嘉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面向用户满意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构建
杨晓冬,武永祥,姚嘉玉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少子化,导致我国传统家庭和养老机构已经不足以单独承担社会养老责任,依托社区的养老方式逐渐成为解决养老难题的突破口。我国养老社区起步较晚,且发展不够成熟。本文从用户满意的视角对养老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和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建立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在借鉴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满意度测量结果,从服务功能、服务环境、服务支持体系三方面构建了现代化、人性化、系统化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为提升养老社区用户满意程度奠定理论基础,为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满意度模型
一、引言
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和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向。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达13.26%[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超30%,其中20%为80岁以上老人。当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分为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对养老责任更多的承担,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都使得养老方式的社会化不可避免[2]。养老社区的出现,缓解了养老压力,满足了老年人的感情需求,也节省了养老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养老社区以家庭、社区和政府相结合作为养老主体,社会和市场共同参与社区运作,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民政部颁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辅助的基础上依靠家庭养老,3%的老年人依靠养老机构养老,7%的老年人依靠社区养老”,为中国特色的养老热潮提供理论依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名誉会长宋春华表示,养老地产的规划建设应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充分体现“适老化”。养老问题的热化,使得养老地产在房地产市场中崭露头角,知名房企、保险巨头纷纷涉足养老地产。因此,建立现代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养老社区的在国外发展的比较早,现在发展的也较为成熟。社区养老是主要由政府引导和支持,面向长期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以社区为核心的养老服务[3]。能够更加便捷、及时地照顾老年人,是其区别于其他养老模式的最突出的优势之一[4]。养老社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物质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文化娱乐、人文社区环境等。老年人在居住的社区中养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5],不仅能够缓解机构养老的窘境,还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6-7]。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除了供需对接的差异,养老社区在发展中还存在服务质量低、服务功能缺乏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养老服务定位不明确、养老观念陈旧、政府责任缺位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资金不足、服务队伍不够专业、制度不完善等。
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只停留在对现状、问题、各种做法的叙述,缺乏对现代养老社区体系的系统论述。其次,已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家政服务、医疗卫生等,比较少关于精神生活和服务环境的研究。另外,已有文献对于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的服务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合理按需分配社区资源。因此,全方位地总结养老社区特点以及优劣势,建立现代化的、完善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建立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针对养老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构建现代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理论模型,最后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围绕系统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未富先老的社会形势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建设适老化的服务环境和完善的服务支持体系,构建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解决现阶段整个社会的养老问题、促进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界定
(一)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定义
目前我国主要养老方式及其区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社区养老完全具备居家养老的功能,可以说是居家养老的延伸;同样,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中的养老社区是指独立开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供老年人居住的社区。养老社区是一个综合型社区,具有养老属性,配备适老化的公共设施和专门的养老服务设施。养老社区与普通养老公寓的区别在于它的“全龄化”,社区中有各年龄层的人们。同时,这种新型社区,在满足老年人居家式的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能够和子女、儿孙生活在一个社区,共享天伦之乐。
表1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区分
本文所说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它以社区为依托,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标准为目标[8],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抚慰以及医疗护理等养老服务,它具有机构养老的功能,并更加完善。
(二)养老社区服务体系的定义
我国的养老社区起步比较晚,仍处在探索之中,但发展迅速。虽然养老社区还没有普及到各个城市,但很多企业和政府都在尝试,较发达的城市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案例。北京的太阳城和上海的亲和源也一直作为早期的成功案例被广泛学习。
近年来,在市场的带动和政府的引导下,养老社区的投资发展越来越明朗。在各大房企投身养老地产之后,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保险巨头也参与其中。虽然各方的投资势头十分迅猛,但我国针对新型养老社区的开发项目仍发展迟缓,没能到达实践阶段。所以,对于养老社区的开发、建设及运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我国,养老社区服务的开展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发展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
1.覆盖面不足。我国现有的养老社区中的服务,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弱势老年群体服务的,如经济困难的、身体状况不好的、残疾的、孤寡的老年人,而对经济状况较好的老人或者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则考虑比较少,这与社区养老公共服务的宗旨不符。
2.设施简陋。目前我国的养老社区内的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社区内的服务设施也并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配备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服务设施的适用性差,面向老年人的针对性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3.服务功能缺乏。已有研究表明,目前人们对社区内养老服务的理解并不清晰。现有养老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包括种类较少、功能单一、质量较差等,这些都与老年人个性化、多层次的客观需求严重脱节。目前我国养老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对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照料和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的补贴,然而针对老年人健康的医疗服务尚未满足需求,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医疗服务纳入整体社区养老服务系统中。此外,目前的养老机构在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十分匮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更是少之又少,老年人精神生活很难得到满足。
4.资源、经费不足。目前,养老社区的经费筹措渠道单一,投资主体少,投入方式随意性大,各方配套不到位,发展也因此受阻。同时,养老社区所拥有的可利用资源十分有限,可支配的资源利用率也不足,尤其是一些早期建立起来的社区,其人员和资源的利用更是有限。因此,我国的社区养老发展十分受限,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也很不成熟,其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和素质都很低,实现高层次服务略有困难。
此外,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也并不健全。目前的社区养老虽然已经在全国很多城市推进,但很多城市还只是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善的服务评价机制,且评估机构缺乏专业性。基于这种状况,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针对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三、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分析
(一)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内涵
1.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定义
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是老年人对养老社区的服务使用后的感受的测度,它本质上是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的预期与使用后的感知的对比所产生的评价。评价主体为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满意”在这里不但表示公众对养老社区的直观感受,而且体现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及老年人在使用后的感知价值与老年人在使用前的预期比较后的吻合度。
2.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形成机制及差距原因
根据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定义,本文建立了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形成机制(图1)。表2针对图1中所示的5个“差距”进行了含义及原因分析。
图1 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形成机制
差距含义产生原因差距1建设规划与公众期望脱节对公众需求的分析不明确、存在无效沟通、社区服务运营时管理部门不够务实差距2社区服务规范设置不合理管理层对社区内服务的承诺不足、服务定位不清晰、服务的界定和标准化不合理、服务标准让人感觉不可行差距3社区服务绩效较低服务目标不明确、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性、缺乏实际感知的控制差距4社区服务内容的沟通不理想过度承诺或者对负面反馈处理不当、社区服务过程可视性差、公众团体之间沟通不畅差距5感知与期望不相符对公众需求理解不深入、公众未明确社区服务的过程及意义、公众期望过高难以实现
通过分析表2,可以定义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为:老年人在使用养老社区服务后对这些服务产生一个总体感知,这个感知与使用前的期望将产生一个“差距”,这个“差距”就是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使用后的主观评价。产生的差距如果很小,就说明老年人在使用养老社区的服务后感觉比较满意。如果养老社区的服务质量、服务绩效及使用后的感受超出了老年人使用前的预期,那么产生的差距就是负值,即“负差距”,就说明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的满意度非常高。
(二)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构建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对公众的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作为潜变量,并借鉴顾客满意度模型(CSI模型)选取了可测指标(显变量),合并入表4。
(1)公众期望:期望是一种希望满足需求或实现目标的重要心理活动,因此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期望对最终的满意度的影响很大。期望因人而异,同时受到环境的影响。本文将公众期望分解为整体期望、可靠性期望和个性化需求期望。
(2)感知质量:感知质量就是产生于公众使用产品或消费服务的过程中的感受和认知。本文将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社区服务构成要素(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队伍、服务机构)、社区服务方式(社区服务运作机制和社区服务响应效率)、社区服务获取途径(服务与公众的交互性、服务的个性化程度、参与程度)以及社区参与(知晓程度、利用频率、便利程度)。
(3)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是老年人对于从社区服务中感知的质量和其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权衡。以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为参考,将“服务成熟广度”、“服务成熟深度”这两个指标作为感知价值的可测变量。
(4)公众满意度:社区的满意度与养老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依照文献本文将“使用后感受与使用前预期的差距”、“服务实际质量与预期质量的差距”和“整体满意度”三个变量作为公众满意的可测指标。
(5)社区形象:欧洲ECSI模型中形象作为一个潜变量,表示顾客对某品牌的感知,认为该变量对顾客忠诚有影响[9]。本文通过“接受监督的畅通度”、“对公众建议的反馈程度”以及“提高服务效率的程度”三个可测变量来解释社区形象。
(6)公众信任:公众信任诠释了老年人对于养老社区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是满意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将“对社区服务的信任程度”以及“对社区服务的支持程度”作为公众信任的测量指标。
2.假设建立
(1)公众期望与相关变量:公众对期望的预测体现了公众期望对公众满意的正向作用[10]。同样,公众期望对感知价值也有直接的影响。同时要把养老社区服务成熟度作为公众期望的一个影响变量,由上文可知,衡量社区成熟的深度和广度由感知价值这一潜变量体现,因此,公众期望将影响公众满意,感知质量,感知价值三个变量。
(2)感知质量与相关变量:根据社区服务的研究文献,感知质量有四个前因变量:养老社区服务方式、服务构成要素、服务获取途径以及公众参与,这四个前因变量将直接影响感知质量[11],同时又有其自己的可测变量,因此把这四个变量也纳入到潜变量中。同时,养老社区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公众对于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评价[12]和其在付出成本上的权衡,分别对应公众满意度和感知价值。因此在受到四个前因变量影响的同时,感知质量本身也在影响着感知价值和满意度。
(3)感知价值与相关变量:感知价值是老年人对感知质量和其付出成本之间的权衡,质量大于或等于付出是老年人对养老社区的养老服务感到满意的前提。国内外成熟的公众满意度模型在选择潜在变量时,通常将感知价值作为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
(4)社区形象与相关变量:社区形象作为满意度模型的一个潜在变量,一直被视为满意和期望的前提。老年人的满意程度会直接影响养老社区的形象,而且老年人对于社区形象的评价是建立在使用社区服务之后。因此,将公众满意度选作社区形象的前因变量更加合理。此外,由于公众形象是公众满意的前提,本文将社区形象作为公众信任的前因变量。
(5)公众信任与相关变量:大量的研究人员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顾客的满意度对顾客忠诚度有正面的作用[14,15],即满意度越高,顾客就越忠诚。本文将顾客忠诚度引申为公众信任,由此我们将公众满意这一因素选作公众信任的一个影响因素。
3.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
图2 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
本文参考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兼顾养老社区服务的自身特征,在分析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建立起具有因果关系的模型假设,如图2所示。该模型以公众满意度为核心,通过13种相关关系连接10个变量。(三)基于PLS模型的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测评及结果分析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数据采集。调查问卷共分为天津市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与背景调查两部分。满意度部分主要包含上文所阐述的对社区各方面的满意程度、感知质量、感知价值、对社区的期望等内容。背景调查部分主要包含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体状况、医疗保险、邻里关系等内容。问卷采用随机调查模式,共发放240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77.9%。
由于PLS结构方程模型适合解决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回归,因此本文通过重复提取主成分建立最小二乘回归的方程,最终获得基于PLS的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测评模型。对结构模型进行检验,各内生潜变量的复测定系数R2数值均在合理范围内,表明PLS满意度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变量间的复杂关系。再对载荷系数进行检验,PLS算法估计的系数都在0.55以上,说明模型中的可测变量能够很好的解释它对应的潜变量,模型的结果可靠。
本文得到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测量模型的相对重要度如表3、表4。
通过对潜变量之间路径系数进行分析可知:①目前的养老社区服务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众期望对公众满意的路径系数是0.125,说明这两个因素呈现出弱相关性,从而可以看出当前养老社区服务尚且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此外,大部分大众居民没有太多的养老服务社区的经验,因此他们无法正常地评价和调整对养老社区的期望值。②影响公众满意度的潜在变量感知价值(0.595)和感知质量(0.545)对公众满意度都具有积极影响。③对养老社区形象和公众信任影响效果最大的是公众满意,分别是0.866和0.716。养老社区形象是居民的感知定位,这种定位是由养老社区服务与管理部门对综合信息进行总结和模糊整体评价得出的。居民对养老社区的满意度越高,对社区的信任程度就越强,同时会对养老社区产生更高的信任。这种满意度和信任感的产生就是居民对养老社区的无形价值的评价。
在影响感知质量的4个因素中,社区服务构成要素(0.948)和社区服务方式(0.936)对感知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养老社区的服务内容、服务设施、服务队伍等进行重点改善,并在运营养老社区时确保运作效率和运作机制,能够带来明显的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通过观察潜在变量与其可测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度,可知有三个可测变量与公众期望有联系,被调查人员对社区服务的整体期望为0.929,其中对社区服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期望较高而可靠性期望较低,说明公众期望的重点在于功能服务。
在影响社区服务构成要素的四个变量中,对社区服务机构(0.965)与设施(0.901)的期望影响较大。这表明在提升公众满意度方面,重点在于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机构,这两方面提高就会大幅度提高公众满意度。
表3 PLS算法得到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
表4 测量模型的相对重要度
目前看来,老年人对养老社区的利用率并不高,尤其是服务功能的使用。服务内容作为感知质量的可测变量,能够很好的解释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的感知。该指数值偏低,说明服务内容的缺失和功能的不完善。虽然老年人对于养老社区的公众期望较高,但是感知价值和公众满意却没达到预期水平。同时,社区服务构成要素的指数数值较低,说明构成服务要素的四个因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都需要加强建设。
满意度测评的结果显示,天津市有养老需求的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满意度一般,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公众期望较高,相比较公众满意度而言,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养老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从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测评结果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养老社区的服务不是十分满意,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根据测评结果,老年人对于养老社区现存的服务感知并不十分满意。这个结果在我们的预期内,与满意度研究之前对我国养老社区服务现状的分析相符,侧面反映出我国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发展不健全。对社区中养老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的结果表明,我国的养老社区发展并不成熟,在未来的养老事业中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这是养老社区发展的契机,也是社会对养老社区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2.养老社区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服务内容作为感知质量的可测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老年人对于社区服务的感知。该指数值偏低,说明服务内容的缺失,服务功能的不完善。在今后养老社区的建设中,要着重构建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功能。
3.养老社区服务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服务设施是社区养老服务的辅助,是实现社区内服务功能的介质和工具。满意度测评的结论显示,公众对于养老社区中的服务设施期望很高,因此养老社区内的设施需要加强。
4.养老社区服务队伍需加强
服务队伍具有主观能动性,与社区服务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正相关。目前,养老社区中服务队伍的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性不足,责任感缺乏的问题。无论是专业性服务人员,还是后勤的服务人员,目前来看都比较缺乏责任感和养老意识。
5.养老社区服务意识陈旧
虽然老年人对于养老社区的公众期望较高,但是感知价值和公众满意却没有预期的高,这和养老社区的服务意识陈旧关系密切。现有养老社区大多仍坚持“让老年人走进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而不是主动服务老年人。这种方式难以使老年人对养老社区寄予厚望,也难以真正发挥养老社区的功能。
6.养老社区的医疗保障较低
医疗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养老社区中的医疗机构自然是备受瞩目的焦点。目前养老社区里大多建有专门的医疗机构,但普遍存在医疗水平低、服务收费贵、服务效率差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社区内老年人就医问题,才能让老年人没有后顾之忧的享受老年生活。
四、基于满意度分析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构建
本文根据老年人对社区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基于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建立了现代化养老社区服务体系。
(一)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目标
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反映出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的供给情况的感知,通过对比目前养老社区服务的供给现状和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的需求,就能够从中找到养老社区服务的建设方向。首先,从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和老年人的需求中,不难发现养老社区服务的供需不对等,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养老社区的服务理念不适应目前社区的养老需求。其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出,服务环境和服务设施建设对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再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表明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环境对老年人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最后,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研究突出显示,医疗服务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
在明确了老年人对养老社区服务内容的需求,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后,本文确立了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1)让养老服务走进社区,而不是老年人走进养老社区;(2)适老、尊老、爱老的社区环境;(3)完善的服务功能;(4)健全的医疗体系。
(二)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建立
针对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显示的问题,参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2011-2015)》,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将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作为构建的目标,并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出发点,为处于养老阶段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养老服务,以及适老化的社区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保障。养老社区服务体系见图3。
图3 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框架图
1.功能体系
(1)生活照料服务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照料服务,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最基本的需求。主要包括:建立家政服务中心,提供衣、食、住、行的养老需求;建立服务呼叫系统,实现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建立社区随行班车,陪护出行。
(2)医疗护理是养老社区服务的重点,主要包括: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城市中的大型权威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提供上门看病的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医疗档案系统;定期开展社区内医疗保健以及科普宣传活动等。
(3)精神抚慰服务是社区养老相较于机构养老最大的优势,包括:建立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再就业中心等。
(4)文化娱乐服务使得老年人不但不容易感受到被社会孤立,通过建立社区娱乐中心、社区图书馆、老年人创造教育体系更可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乐。
2.环境体系
(1)建设适老化服务设施,将打造老年人的宜居生活环境,促进养老服务开展。这里的适老化不仅体现在设计理念,还体现于养老设施的覆盖面。
(2)养老社区旨在营造一个适老、尊老、爱老的人文化社区环境和氛围,主要通过开展养老服务营造尊老、爱老的氛围,通过宣传适老理念加深社区养老的人文色彩。
3.支持体系
(1)专业化护工是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出行服务的必要人力支撑,老年医疗护理应由专业性的护工完成,来自社会或者社区内的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培训完成部分社区护理工作。
(2)完善的物业是社区服务内必不可少的后勤服务,养老社区的物业除行使一般物业的功能外还要求有养老特色,主要体现在支持养老服务的开展、养老环境的维护上。
五、结论和建议
本文从公众满意度的角度研究我国养老社区的服务供给情况和服务需求,构建了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针对满意度结果分析构建出了养老社区服务体系。该养老社区服务体系以服务功能为中心,结合服务环境和服务支持体系,旨在提供一个适老、尊老、爱老的生活环境。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使用PLS算法对养老社区服务满意度模型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有养老需求的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满意度一般,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公众期望较高,养老社区服务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一个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的平台,将是我国老年福利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桂雄.当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经济纵横,2015(6):100-103.
[2]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106-112.
[3]王承慧.全面连续、集约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2013(10):90-96.
[4]FEASLEY J C.Best at home:Assuring quality long-term care in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ttings [M].National Academies,1996.
[5]郝晓宁,薄涛.我国城市老年人口的社会网络及社区养老分析——基于北京市的抽样调查[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2):17-23.
[6]王德文,任洁.论人口老龄化语境下老年友善社区的构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25-135.
[7]李芳.老年人精神需求及其社会支持网的构建[J].学术交流,2012(8):116-119.
[8]宋凤轩,丁越,尤扬.基于SERVQUAL模型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测评与提升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4(52):34-39.
[9]FISHBEIN M,AJZEN L.Beli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M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5.
[10]高晓路.城市居民对养老机构的偏好特征及社区差异[J].中国软科学,2013(1):103-114.
[11]ANDERSON E W,FORNELL C,LEHMANN D R.Customer satisfaction,market share,and profitability:Findings from Sweden [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9):53-66.
[12]丁志宏,王莉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等化研究[J].人口学刊,2011(5):83-88.
[13]ANDERSON E W,SULLIVAN M W.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firms [J].Marketing science,1993,12(2):125-143.
[14]ANDERSON E W,MITTAL V.Strengthening the satisfaction-profit chain [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0,3(2):107-120.
(本文责编:辛城)
Study on Building Endowment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YANG Xiao-dong,WU Yong-xiang,YAO Jia-yu
(DepartmentofConstructionManagement,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06,Chi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family endowment and the institutional pension cannot take the full responsibility of social retirement along with the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ging and declining birthrate.At the same time,the endowment model relying on community,though not mature enough,increasingly becomes a feasible way of pension.This study made a survey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condition of endowment community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 satisfaction,and established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model of endowment community service.We have constructed a modern and humanistic endowment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service function,service environment and service support system,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sults of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The result provides a foundation of improving the custom satisfaction of endowment community and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dvance of the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endowment community;service system;customer satisfac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6)03-0175-09
作者简介:杨晓冬(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从事房地产投资与管理、城市建设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06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G201407);黑龙江哲学和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B013);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基金(LBH-Q13089)。
收稿日期:2015-09-12修回日期: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