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扎实推进
2016-04-18
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 那顺孟和
突出“全”字 先易后难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确立一个好的指导原则。呼和浩特市紧密结合首府实际,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全字、先易后难”的16字指导原则。统筹规划,就是对全市965个行政村都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哪些村需要搬迁,哪些村需要保留,保留的村怎么搞,绝不搞豪华版新农村,也不搞没人住的“空村”。分类指导,就是根据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对武川县、清水河县的农村,主要是结合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对位于土默川平原的村,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市四区及开发区的村,主要是结合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统筹推进。突出“全”字,就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不管是近郊还是边远旗县的村,都要进行全面推进;不管是近郊的农民还是5个旗县的农民都要全面覆盖。先易后难,就是先选择行政村、人口多条件好的中心村、沿路沿线的村率先实施,接着向其他自然村延伸。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我们充分考虑农村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休闲观光旅游、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及加工销售等产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比如,武川县圪顶盖村着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优质牧草种植等特色产业并在全县推广,着力打造食用菌大县、草产业大县;土左旗兵州亥村、上十里坡村重点发展奶牛养殖、林果经济等特色产业;回民区东乌素图村、玉泉区西地村、新城区水磨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2016年,市里还将拿出5亿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产业发展。
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对加强后期管理提前统筹,每个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后,就让管理人员马上介入。2015年市财政投入500万元,选择100个村作为试点,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实施环境卫生等各方面管理。2016年,我们还要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村庄环境卫生管理,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村庄管护长效机制,打造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创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自治区党委常委、包头市委书记 王中和
确保“十个全覆盖”始终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带领全区农牧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一份政治责任,又是一项职责担当。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问题,确保“十个全覆盖”工程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
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全面发挥各级组织作用的同时,更多地研究运用市场的办法加以推进。在规划建设上,要尊重市场规律,防止不计成本、大拆大建。在资金筹措上,要在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涉牧资金的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广开融资渠道。在土地利用上,要强化市场运作,鼓励企业先期投资建设,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实现农企共赢。
二要处理好组织引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在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做好示范引领工作,让农牧民群众真正成为工程的建设主体、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
三要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比如,各级财政可以拨出一些预算作为补贴,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让城市执法向农村牧区延伸;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乡规民约的作用;多搞一些文明户、文明村评比等。
四要处理好认识和行动的关系。在坚定信心的同时,更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总体要求、时序进度,确保不走偏、不极端、不浮躁、不浮夸。
五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实现农村牧区持续发展,还要在产业支撑上做好做足文章。要依托各地优势农牧资源,加快实现农牧业生产资料聚集和产业化经营,同时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农牧服务业。要加强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和村镇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牧区持续发展的承载力。
自治区党委常委、锡林郭勒盟委书记 张院忠
解决好“上心”和“上手”问题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统领农村牧区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从“上心”“上手”4个字上下功夫、求实效,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努力使广大群众实现幸福全覆盖。
“上心”,就是从10个“有利于”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认识。这10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有利于争取民心、汇聚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农村牧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有利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投资、拉动发展;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培养锻炼干部;有利于检验和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上手”,就是要通过10个“抓”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抓班子、抓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班子的领导核心和示范带动作用。要抓目标任务,将各项工程拉出清单,建好工作台账。要抓资金筹措,切实做好资金筹措整合工作。要抓干部深入,组织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沉在一线。要抓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要抓产业带动,为村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要抓基层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抓文明创建,同步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要抓宣传发动,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要抓考核督导,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当前,全盟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不够“快”、不够“全”、不够“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工程进度还需加快、与全覆盖的要求尚有差距、资金保障整合力度不够、统筹调度不够科学、干部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组织发动群众不够、后期管护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完善、宣传工作没有同步跟上等8个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乌兰察布市委书记 王学丰
坚决打赢这场事关民生福祉的攻坚战
两年来,乌兰察布市完成了“十个全覆盖”工程60%以上的任务量,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仍然繁重的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巡回观摩检查会议精神,抓覆盖、抓产业、抓党建,坚决打赢这场事关民生福祉的攻坚战。
抓覆盖。一要摸清底数,对全市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自然村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划分为实施村和整合后实施村两大类分别推进工程建设。二要精心准备,由包村干部和群众共同研究制定具体改造方案,并做好材料、物资和资金等的调度筹措工作。三要做好“巩固、扩面、整合”3篇文章,对已经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村庄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完善;把大的自然村全部纳入实施范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将小的自然村通过移民搬迁等方式进行撤并整合,并同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确保到2017年上半年完成所有村庄的“十个全覆盖”任务。
抓产业。我们要把产业开发与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活改善相同步。一要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把“十个全覆盖”示范村、达标村建成产业开发示范村。二要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积极引进首都和其他地区农字号龙头企业、农牧业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企业,促进“互联网+农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业,借助“中国草原避暑之都”这一金字招牌和北京—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培育文化旅游名村,让乡村游成为农村牧区经济的新亮点。
抓党建。要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四级示范抓引领、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全面落实“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要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抓好嘎查村“两委”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工作,选派好“第一书记”,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要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紧紧围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广泛开展“党建引领·创建五好家园”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示范点。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 何永林
满怀真情 牢记使命 抓细抓实
“十个全覆盖”工程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细胞工程。在下一步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满怀真情,牢记职责使命,始终把群众的关注点当成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深入地了解农牧民的实际需求和内心感受,把工程建设标准、资金投入、工作方法、产业发展等问题研究深、研究细。
一要把握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群众满意”是我们搞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核心标准。要尽可能保持村庄自然风貌,缺什么补什么,少花钱多办事。要顺应群众意愿,以群众为主体,不搞包办代替,组织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全过程参与。在保证完成10项建设硬任务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村庄进一步解决好公厕和垃圾污水处理等问题,建设互助幸福院。
二要核算好资金投入。一方面是算好大账,算清楚全市的总投入、每个旗县区的投入、分年度的投入;另一方面是算好细账,算清楚每项工程及每个村庄的投入,切实做到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三要掌握好工作方法。我们先后出台了2个有关“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核心要求主要有:施工按
照清“五堆”、拆危房、建新房、修巷道、搞绿化5个步骤推进;多拆多清少建,尽量保留原貌;建设房屋、院墙、围栏等尽量与村庄整体布局相协调;细化村庄道路修建标准;将农村牧区多余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复垦;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庭院经济等。
四要把握好工作节奏。正在建设的,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度;已完成清拆的,抓紧开工建设;准备建设的,在开春前尽快确定施工方案,争取春季尽早开工;规划撤并的,深入做好村民工作。
五要谋划好产业发展。认真处理好“家”与“业”的关系,树立产业主导理念,突出产业支撑,防止出现“空壳村”现象。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光伏产业、种养业、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等有效结合,培育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
六要建立好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理”和“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原则,组织农牧民共同研究、制定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和各类村规民约,把活动广场、街巷、文化室、卫生室、超市等管好用好,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同时,认真研究制定以旗县为单位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
阿拉善盟委书记 包 钢
搞好“十个全覆盖” 维护边疆安全稳定
按照自治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要着力在“全”字上用心思、下功夫的要求,阿拉善盟从维护边疆安全稳定、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把每一户居边农牧民都纳入“十个全覆盖”工程范围,力求把每项工作都做实做细做到位。
按照总体上整合集中的思路,推动空心村、生态脆弱村等向苏木镇所在地嘎查村整合,向行政村所在地整合,向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整合,向道路交通便利的嘎查村整合。农区鼓励引导农民向苏木镇政府所在地、大的行政村集中;牧区在尊重牧民意愿基础上适当集中。全盟统一编制嘎查村布局规划,对撤并村、保留村、重点发展村进行科学分类。城中村、城边村改造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全面融入城市;苏木镇所在地嘎查村按照小城镇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对边境地区的居边农牧民,从守土戍边、保护生态的需要出发,为他们解决住房、饮水、通电等问题,让他们安心守边护边。
坚持把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努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富民产业,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更长久、可持续。严格控制耕地面积,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守住生态红线,适度发展生态节水高效精品农牧业;推广种植苁蓉、锁阳、沙地葡萄等沙生植物,建设种植、加工、销售基地,大力发展特色沙产业;鼓励农牧民依托沙漠、湖泊、胡杨、奇石等旅游资源,打造“胡杨人家”“大漠人家”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借助京新高速公路建设等契机,鼓励沿交通干线农牧民发展路边经济。
加大投入改善居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危房改造上,按照面积适当、设施齐全、宜居实用的要求,全部高标准建设砖瓦房。在用水保障上,安装净水设备、太阳能热水器,让居边农牧民喝上干净水,洗上热水澡;在电力保障上,升级扩容风光互补系统,让他们能用上大功率家电;在广播电视通讯上,安装“户户通”卫星接收设备、卫星电话,让他们看上电视、听上广播、打上电话;在医药和生活日用品供应上,采取流动服务车方式定期上门配送常用药品、生活用品,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在社会保障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通过采取实实在在、差别化的措施,真正让居边农牧民安心留下来、生活好上去,成为守土戍边的不倒界桩,维护边疆安宁、长治久安的不倒长城。
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艾丽华
推进“十个全覆盖”要 统筹处理好6个关系
对乌海市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工作方式,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统筹处理好以下6个关系。
一是统一思想,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农区发展的关系。要进一步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一项符合乌海市实际,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区支持农区,弥补农业和农区建设短板的发展工程;是一项立足基层党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广大干部为民服务能力的素质工程。
二是立足实际,统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因地制宜的关系。要把规划设计与农区“三清”“三改”“三化”相结合,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结合,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加快推进农区环境综合整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在危房改造工程中,要让困难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房。积极打造示范行政村、示范村民小组和示范农户,在典型引路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确定资金投入量。
三是加强宣传,统筹处理好政府引导和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发挥驻村干部以及村“两委”班子、妇代会、共青团、民兵连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宣传工程意义、解读相关政策。要在房屋功能设置、公交线路站点设置等方面积极采纳群众意见。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外务工农区居民回乡改造房屋、清理庭院。
四是产业带动,统筹处理好村庄建设和产业配套的关系。一方面,鼓励农区居民种植蔬菜、葡萄、花卉,重点发展温室大棚、游园采摘、葡萄酒庄、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另一方面,依托阳光田宇、吉奥尼葡萄酒庄等龙头企业,全面带动农区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
五是立足长远,统筹处理好工程建设和长效管护的关系。要建立农区环境卫生长效运转机制;制定加强农区综合管理制度;推动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区延伸;成立以村集体为主体的文化活动室管理机构;实现农村超市网上配送。
六是落实责任,统筹处理好引领示范和分工负责的关系。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要深入建设工地,亲力亲为推进工程建设、研究具体问题。区四大班子领导要明确每村、每户的驻村责任人、工作时间表,紧盯现场。市直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从项目开工建设、质量监管、竣工验收全过程给予指导。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 欧阳晓晖
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健康问题,将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列入“十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来,全区卫生计生系统认真落实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在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建设方案明确,卫生室使用面积不得少于60平方米,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不低于8万元。同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和村医增加投入,结合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建设面积。如今,宽敞明亮的卫生室代替了原来低矮破旧的房屋和农家小院,一批有资质的医务人员也开始主动到卫生室工作。卫生室条件的改善,村医队伍的稳定,加之新农合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村牧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有效保障,让农牧民群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的目标。
随着自治区党委“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落实,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将实现全覆盖。在房舍建设任务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卫生室内涵建设。首先,要着手解决卫生室诊疗设备配备问题,改变部分卫生室医疗设备仍然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的现状。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村医待遇,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年龄结构,提升人员素质。再次,要进一步完善以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为基础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牧区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解决在草原深处生活的牧民群众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实施,促进着卫生计生系统工作作风的转变,激励着全区卫生计生工作者自添压力,全面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为全区人民健康服务,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 佟国清
全力推进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推进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十个全覆盖”的重要内容。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的部署,文化厅及时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制度,下达通知,要求各地按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为10000个嘎查村配备文化设备的任务。同时,我们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借力而为,从硬件和软件建设入手,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加大。从2014年开始,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文化厅对农村牧区文化室建设提出了要求,各地区按照要求,在完成村级文化室设备采购配发规定任务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地方的资金、力量,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了一批达到标准要求的文化室。与此同时,将文化、广电、出版、教育、体育、党员远程教育、科技设施资源集中利用,整合了一批多功能的综合文化室。各地在推进文化室建设工程中,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通过多种建设和管理模式,为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场所,便于群众就近接受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
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为了管理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各地区大力推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想方设法为文化室配备专职管理和服务人员。各地区以文化室为阵地,积极扶持民间剧团、业余文艺队伍、非遗传承人、文化能人等,使广大群众既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又成为文化的受益者。
利用现代新技术为边远地区还没有条件上网的农牧民群众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是我区推进公共文化均等化的一个新举措。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我区在20个边境旗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大大方便了边远地区的农牧民群众,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自治区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 姜 华
为“十个全覆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自治区金融办以“明思路、定措施、抓落实”为核心,在“十个全覆盖”工程3年规划期内,通过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发挥直接融资优势,创新服务模式,建设农牧区普惠金融等多种形式,扎实推动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金融服务,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持续稳步推进。
一是依据“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需求,联合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出台金融政策。要加大对“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信贷投入,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努力拓宽“十个全覆盖”工程融资渠道,稳步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基础服务全覆盖。
二是依据农牧户院内院外工程建设,做好农牧民家庭和农村牧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两篇文章。在院落以内,各金融机构要在财政奖补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针对农牧民贷款的具体方案,开发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在院落以外,各金融机构要综合考虑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设施的管护方等主体的资金需求,分别与这些主体实现对接。
三是依据农牧业发展地域差异和服务需求特点,支持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现代种业、农机装备等领域投入。加大县域信贷投入,重点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大客户的服务需求。把符合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要求的专业大户、合作组织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支持重点。
四是针对各地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灵活采取多样化手段延伸村级基础金融服务。对没有任何金融服务的自然村,利用固定电话、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打通人力、网点无法到达的“最后一公里”。对已有基础金融服务的自然村,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充实银行卡、小额贷款申请受理和基础信用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服务。
五是依据金融服务信用基础,做好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建设。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增强信用评定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培育农户信用意识,夯实行政村金融服务信用基础和服务环境。
自治区民政厅厅长 兰恩华
从民政系统职能出发 重点做好6个方面工作
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从民政工作的角度,要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配合做好自然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前期对自然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调查调研工作,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为盟市、旗县科学制定自然村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规划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在现行嘎查村民委员会范围内,原则上按“一嘎查村一社区”的形式组织社区建设。对规模较小、人口居住分散或生产生活方式相近的地方,可按照“多嘎查村一社区”的形式组织社区建设。
三要进一步强化基层民主协商。在完成全区第九届嘎查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基础上,协调组织部门强化对换届基层党组织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认真执行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要求,将“十个全覆盖”纳入民主协商重要内容,认真听取嘎查村民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意见建议,切实做好政策要求、建设标准、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公开工作。
四要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主动深入基层,入村到户,摸清实情,建立台账,进一步摸清农村牧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要进一步做好农村牧区殡葬改革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结合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注重在农村牧区培育良好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统筹规划好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逐步扩大火葬区范围,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牧区公益性墓地等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安葬方式。
六要进一步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及时组成督查组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积极查找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基层对改进发放工作的意见建议,将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认真做好建立高龄津贴数据库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开发出一套符合工作要求、便于基层操作、方便科学的高龄津贴发放管理系统,提高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 孙炜东
打通农牧区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便民连锁超市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的一项,旨在构建新农村新牧区流通体系,开拓和满足农牧民的消费需求,改善农牧区消费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区商务系统全力以赴,坚持“政府引导、盟市因地制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便民连锁超市工程。新建或改造后的便民连锁超市,改变了过去农村牧区小商店“土台子、黑屋子”的陈旧面貌,悬挂统一标识,货架摆放整齐有序,购物环境明显改善。我们要求,在店内要张贴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健康证和服务承诺。各超市通过配送中心配送商品,增加了商品品种,保证了商品质量,稳定了商品价格,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所需商品。同时,助力企业开拓农村牧区市场,促进了工业消费品下乡和农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结合各地实际,在信息化改造、电子商务功能拓展、店容店貌、商品配送率、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升便民连锁超市建设质量,着力打造立足长远、布局合理、运行良好的农村牧区商品流通网络。扎实推进信息化改造工作,在便民连锁超市为农牧民提供小额取款、刷卡消费、查询银行卡余额、移动话费充值等服务。根据后台数据监测,目前我区的农商通开机率和交易情况均位于全国前列。
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全区“十个全覆盖”工作观摩检查后,自治区商务厅党组认真传达学习自治区领导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一是在行政村便民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建设与常住人口消费能力适宜的便民连锁超市,扩大覆盖面,满足农牧民消费需求。二是认真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把握政策,履行验收程序,确保资金补贴到位。三是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质量,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店,体现“互联网+”的实际效应;鼓励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着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巩固连锁经营网络,提升农村牧区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四是科学推进,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