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
2016-04-17谭琳全国妇联书记处北京100730
谭琳(全国妇联 书记处,北京 10073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
谭琳
(全国妇联 书记处,北京 1007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期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正确方向,指出了新形势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重任,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沈跃跃同志专门就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了批示,要求我们结合妇女研究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妇女研究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包括女性主义在内的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面对党领导下的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改革的新期待,面对广大妇女群众日趋多元的新需求,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多学科、跨学科的妇女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如何回应社会公众关于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热点难点问题的重大关切?如何在借鉴国际妇女运动有益经验的同时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提高国际话语权?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妇女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一、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是包括妇女研究在内的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区别于其他妇女运动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的思想灵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刻认识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有机联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核心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要求我们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妇女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贴近妇女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回应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始终坚持以妇女群众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新形势下中国妇女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经济新常态下的妇女就业问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工作与家庭平衡问题、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立场、观点、方法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总结规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运动新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二、构建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中国特色女性学学科体系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要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为新时期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妇女/性别研究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的特点,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多年来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尽管目前中国不少高 校都开设了女性学课程,有的设立了女性学专业,或在一些主流学科设立了女性学相关方向,培养了一批妇女/性别研究专门人才,但是总体上看,中国多学科、跨学科的女性学学科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与女性学学科体系建设相关的支持性条件还不完备,一些主流学科中妇女/性别研究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妇女/性别研究还没有真正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新增长点。
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女性学学科体系,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中国特色的女性学学科体系应该基于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宝贵经验,借鉴国际妇女运动和国外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有益经验,融通古往今来有关妇女发展的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运动理论和实践应该是最重要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妇女发展史是值得挖掘的宝贵资源;国际妇女运动和国外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有益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有用参考。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中国特色女性学学科建设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而是要根据中国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人才培养方式,从研究问题提出、研究计划实施到研究成果应用,都要体现主体性和原创性。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妇女/性别研究的多学科、跨学科性质决定了女性学学科建设需要兼顾系统性和专业性。要推动将妇女/性别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促进女性学与相关主流学科的对话交流、融合发展,通过不断推动妇女/性别研究和学科建设使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视角、方法、内容和体系更加完善。
三、构建立足国情、对话国际的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多年来,中国妇女/性别研究学者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借鉴国际妇女运动有益经验和研究成果,扩大与国际妇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就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议题,积极开展研究项目,参与和组织国际会议,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尽管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但总的来说,目前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声音还不够大,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与国际妇女运动、国外妇女组织对话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增强中国妇女/性别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需要构建既能准确表达中国妇女发展的价值主张,又能生动反映中国妇女发展的实际情况,还能与国际社会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要善于从国际国内妇女运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善于从妇女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学习话语和总结智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和沟通方式;要善于从新时期中国妇女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中,提炼出解决全球共同面对挑战的中国立场和中国方案。同时,还要善于结合中国妇女运动实践来分析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吸收借鉴国外妇女/性别研究的理论方法。
总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是一项具有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繁重任务,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学科建设,探索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创新,更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妇女研究者不忘初衷,坚定理想,不懈努力,共同奋斗。
谭琳(1960-),女,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妇女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性别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