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2016-04-17陈喜花
陈喜花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陈喜花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数学是小学的主要课程,肩负着传授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小学数学学科育德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的模范作用、并结合社会实践,深化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效果从而实现小学生德才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教育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同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任务,而忽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一生的发展都会受道德形成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强调学科育人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道德和品格形成的键期,是教育万万不可忽略的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始终生动有效的贯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认知:
一、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数学是小学的主要课程,除了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之外,还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它以自身独具的学科特征,肩负着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五育教育,德育为先,而小学时期又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所以全面深化改革将“立德树人”作为其根本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一)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数学本身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内容和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很大部分来源于课堂教学,同小学中的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毫无疑问地在小学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和大量的课时数。同时就数学本身而言,辉煌灿烂的数学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的爱国情操;对称、统一、曲线、平面、立体等等的数学美学特征可以间接的熏陶学生的美学情怀;论证严格缜密的、逻辑清晰谨慎的数学学科特点,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二)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丰满人性、完善人格、提升品格、养成习惯、形成德性。数学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知识纯粹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更应当具有使用的价值、思维的价值和陶冶的价值等等。时间久了,不用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会有所退化,甚至完全遗忘,但学习数学过程中所领悟到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却长久地存在着,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因此对于有素养的数学教师来说,他们都十分重视数学学科所包含的那些育德内容和功能。于此同时,在数学的课程目标中也要求数学教师必需具备有将学科知识
和学科育德相结合的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深化课程改革的十几年来,德育一直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它在课程改革中一直拥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而今课程的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的历史阶段,立德树人更是成为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进一步提高数学等自然科学的育德功能也成为现代教育内容中重点强调的部分。数学虽然是自然文化科学,但数学教学的课程目标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向学生灌输纯粹的数学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通过数学学科的育德功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优秀品质,是符合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达到学科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挖掘小学数学学科的育德功能也就应该成为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
二、挖掘小学数学学科育德的潜能
(一)利用辉煌的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所应当具备的最根本的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出无数的辉煌,同样,在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也有相当值得一提的历史成就。因此,有目的地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些灿烂的数学史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就会在无形之中,使学生渐渐的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起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有理数》这章节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对负数使用已拥有很长的历史,比东方的一些国家早了有六百多年,而比欧洲其他国家则早了有一千多年;在给学生讲解二项式定理这一章节的时候,同样可以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对二项式定理的理解和运用的历史也是非常久远,相比于西方最早使用二项式订立的国家而言要早大概四百年;在讲解《圆的周长》时也可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的小数点后七位的人是我国的祖冲之;同样在现代,华罗庚的“优选法”以及陈景润的“陈氏定理”都在数学研究领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3]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恰当的运用这些辉煌的数学史熏陶,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之心,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利用数学的对称美统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育是德育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4]真正的美育是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并对德育起到积极作用。数学作为学科之一,当然也毫不例外的渗透着美。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以美育作为德育的辅助,反之也可以用德育来促进美育的发展,美育和德育可以相辅相成的。数学是一门处处充满美的学科:对称的美、统一的美、曲线的美、简洁的美、纵横交错的美等等。“数学本身是充满无穷的美妙”,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不可否认丰富多彩的美育知识内容本身就存在于平常的数学教材之中。利用这些因素可以让学生在寻找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的建立起欣赏美的能力、运用美德技能和感受美的积极人生态度。尤其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则更为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对美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美学意识和德育价值观将会深刻的影响人的一生。
2.利用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我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分析、按照相应的法则去应用,按照对应的方法去计算,按照符合的章程去运筹、自始至终强调学生不要违背数学的科学性;我们要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态度、要有认真学习的心态、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数学课上学生必须要有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后的作业则要清晰了然,遇到应用题时,要分析问题,步步推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求证方法;遇到有多种解法的题目时要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大胆求证;遇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时,要认真推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捷高效的解决问题。
3.利用数学的客观性培养学生唯物辩证的思维
数学具有客观性,很多概念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并不是直接能从头脑中想象出来,而是需要实践经验从我们得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都是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产生的,都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试图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学习和运用客观唯物辩证的思想,自觉地通过数学具有的客观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的思维。[5]
(二)“以师为范”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立德树人的模范作用
数学老师除了要会挖掘学科的本身“育德”的素养之外,还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这个特殊学龄阶段,教师的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德育起了榜样的模范的重要作用,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的道德模范性是促进学生立德树人的前提。
首先,只有那些懂得作为教师自身行为的重要性的小学数学教师,才会在数学教学中兢兢业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只有那些懂得作为教师自身行为的重要性的教师才会以自身的言行去引领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道德楷模,新形势下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不但要有学科育知的能力更应该有学科育人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是永远不够的,正如“学高才能为师,身正也才能为范”。学识渊博是每个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但仅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不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偶”像。只有配上高尚的“德行”,才能让学生得以真正的信服。“以德治教”以自身的道德魅力来感染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为去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道德素养。
(三)结合实践经验,深化数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效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永远是德育大课堂最有效的途径。数学德育要达到内化效果,必须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首先,教师必须明白,数学学习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实践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应该有意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校内外的数学实践活动,将这些活动实践视为数学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明白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实践经历、更切实的模仿榜样行为、从而更有效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养。
至于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向学生讲授爱国主义教材和许多数学家的轶事外,更应该组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翻阅查找资料、自己动脑去搜集整理资料、自己开口去阐述演讲资料。开展多种形式多样而又丰富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和体验这些数学活动。并且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素养、增强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其他学生所具有的优良品质,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在数学学科育德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的利用这些,必将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让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理论知识带到所生活的实际实践之中,切身的感受数学在现代社会方方面面中所作的贡献、所拥有的重要地位和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此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目的进行深入浅出地的教育,将今天的个人的学习和祖国的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6]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教育的本质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的传递,更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让人的生命变的更加厚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正是对真正教育的契合,正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呼应。因此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是现代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
[2]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徐乃楠,刘鹏飞,王宪昌.中国数学文化发展与数学文化学构建[J].数学教育学报,2011(2).
[4]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
[5]李海东.整体把握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
[6]孔企平.国际数学学习测评:聚焦数学素养的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1(11).
G623.5
A
1673-9884(2016)09-0047-03
2016-04-12
陈喜花(1990-),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