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艰辛探索
——纪念齐齐哈尔解放70周年
2016-04-17李志明郑志勇曹连庆
李志明 郑志勇 曹连庆
沧桑巨变艰辛探索
——纪念齐齐哈尔解放70周年
李志明郑志勇曹连庆
自1691年建城以来,齐齐哈尔先后为黑龙江将军衙门、黑龙江省公署、黑龙江省政府所在地,是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1946 年4月24日,齐齐哈尔市解放后,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在中共嫩江省委和中共西满分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对齐齐哈尔市的全面接管和社会改造工作,在没有现成模式、没有领导城市工作经验、经济基础又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攻坚克难,积极探索,领导了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工作,把齐齐哈尔市逐步建设成为全东北最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工业基地,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后来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齐齐哈尔解放后,成功地接管和改造城市,为党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做出了贡献
(一)在政治方面,以巩固新生政权为中心,全面实施社会治理。1945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东北局派刘锡五、于毅夫等一批干部来到齐齐哈尔市开辟工作。1945年11月9日,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员会在齐齐哈尔成立。随后,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工作委员会、齐齐哈尔市政府成立。市委、市政府成立后,在苏军管制下,正式接管齐齐哈尔市各级政权,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接管后的政策及民主政府的主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动员一切社会力量,积极配合军队和公安部门,全面整顿社会治安。
(二)在经济方面,以生产为中心,恢复和发展工商业。一是恢复和发展私营工商业。齐齐哈尔解放后,党把保护、扶植和发展私营工商业作为党接管城市的中心工作。由于措施得力,工商业在解放初期恢复和发展非常迅速。到1949年6月,全市私营工商业户由1945年的1 640户发展到4 392户。到1951年,全市私营工商业已经发展到4 633户,比1949年增加9.2%;私营工商业总产值比1949年提高170.6%;私营工商业零售额比1949年提高1.3倍,达到了解放后几年来的高峰,私营工商业者自称为“黄金时代”。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市私营工商业者捐款购买了3架飞机和1门大炮。二是接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公营)工商业。三是制定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实现工作重心转移。首先是优先发展国营工业,其次是整顿和发展地方工业,再次是引导手工业走合作化的道路并创办国(公)营商业。
(三)在社会发展方面,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中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恢复中小学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先后成立了蒙古师范学校、黑龙江师范学校,从甘南迁入了西满朝鲜人中学,创办了齐齐哈尔聋哑学校。二是传播革命文艺。解放后的齐齐哈尔,很快便成为西满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二、作为巩固的战略后方,齐齐哈尔为东北解放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齐齐哈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中共嫩江省委积极动员青年参军,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7月,超过63 900人参军。同时做好战勤工作,1947-1948两年间,嫩江省参战民工超过51 900人。为保障前线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的供应,齐齐哈尔修械所(现建华厂)迅速恢复生产,制造各类武器弹药。齐齐哈尔铁路工厂(现车辆厂)修复各类机车、客车和货车。齐齐哈尔黑龙江制鞋厂日夜赶制军鞋。各企业、机关、学校和群众团体竭尽所能捐献干菜、铜铁,赶制军鞋、被服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全力支援前线。为支援辽沈战役,昂昂溪机务段由穆成斌、范永等16名党员组成了3005次临时包乘组,冒着车毁人亡的危险,经过4昼夜的艰苦努力,将一列车军火送到了前线,荣获了“3005次英雄列车”光荣称号。为支援开辟新区工作,1949年1月,东北局决定抽出大批新老干部随军入关南下,建立新生政权,开展各项建设工作。2月,中共嫩江省委抽调符合要求的青年干部,经过3个多月学习和培训,挑选出700余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干部第三大队——嫩江大队。其中除一部分去广州、武汉外,大部分留在江西。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水土不服等诸多困难,分赴各地、县发动群众、配合部队,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同新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一道建立人民政权,为全国解放及以后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建设工业基地,齐齐哈尔为全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是“南厂北迁”和国家“三项重点工程”建设,奠定了齐齐哈尔工业基础。从1950年10月开始,有6个工厂先后由沈阳迁到齐齐哈尔,与齐齐哈尔本地企业合并组建成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和平机器厂、华安机械厂、车辆制造厂、医疗器械厂、烟厂等一批企业。“南厂北迁”重大决策,对于奠定齐齐哈尔工业基地和中国装备工业基地的基础起到了重大作用。到1952年,齐齐哈尔市大型国营工厂增加到12个,职工人数达到17 207人,比1949年增加3.5倍。
1950年到1954年,有3项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落户齐齐哈尔,包括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北满钢厂和富拉尔基发电厂。3项重点工程建成仅用5年半时间,速度空前。第一重型机器厂被誉为“国宝”,北满钢厂被誉为“掌上明珠”,热电厂被誉为“嫩江之畔的一颗灿烂明珠”。3项重点工程和一大批大型工厂企业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使齐齐哈尔由以小手工业为主的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
二是马恒昌小组的班组管理经验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为建立和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马恒昌小组是随着沈阳第五机器厂一起迁入齐齐哈尔的,仅1950年,马恒昌小组就创造了15种生产工具,创造了25件新纪录,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从1950年起就在全国推广了马恒昌小组“钻研技术、分工明确、各有专责、帮助新工友”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小组奋发图强,勇于探索,在“一五”计划的5年间完成了14年的工作量。马恒昌小组以“四个第一”,即第一个试行班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第一个实行岗位责任制,而享誉全国工业战线,被誉为“我国班组建设的摇篮”,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马恒昌小组发出的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适应了当时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作的需要,对于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起了重要作用。
1958年,北安庆华工具厂、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和华安机械厂在生产过程中共同创造出“两参一改”的经验。其内容是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和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简称“两参一改”)。这就是新中国企业管理历史上著名的“三华”经验。后来,又学习、推广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创造的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进行技术革新的经验,二者结合在一起称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1960年3月,毛泽东将“两参一改三结合”纳入《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经验,在新中国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设中起了积极作用。
三是作为共和国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齐齐哈尔成为国家工业基地后,在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还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富拉尔基发电厂投产后,承担了为外厂培训技术骨干的任务,从1955年起,先后为吉林、太原、北京等地的30多个发电厂培训技术骨干2 000多人,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多所院校培训实习生2 000多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经历了70年风雨沧桑的齐齐哈尔,如今已是旧貌变新颜。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多年,齐齐哈尔市历届市委、市政府传承历史,为把齐齐哈尔市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艰辛探索、努力实践。特别是近年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建设“龙江丝路带”的重大战略机遇,致力于“发展经济、建设城市,规范秩序、推动文明,带出干部、带出队伍、带出精气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之都”“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等殊荣。面对“十三五”,齐齐哈尔将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统领,以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增进城乡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