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016-04-17林碧清
林碧清
(闽侯县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100)
例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林碧清
(闽侯县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100)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引导教学,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学习过程与工作场景、工作流程的高度仿真。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通常实行六步法教学,即资讯阶段、计划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了职业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中职学前专业教玩具制作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提升后的关键能力。
行动导向;学前教育;教玩具制作;关键能力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职业人,而且是要培养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1]这样的社会人必须具备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了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了适合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西方许多国家都进行了职业教育改革,德国在职业教育理论探讨中逐渐放弃了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刺激-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行为理论和行为主义,也有别于杜威的活动教学及活动课程理论,而是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张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效。近年来,笔者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玩教具制作课,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概述如下,求教于方家。
一、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在职教改革中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学术界还有行动引导、实践导向等不同的提法,尽管名称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和活动中心,以模拟职业场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综合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2]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职业教育认为,教育目标是外在的,先有教育的目标,后有教学行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则认为,教育目标就在行动之中,行动即是学习,行动就是目标。简而言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是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行动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也成就了中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个性发展的动力源。[3]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职教专业人才到世界各地去参观学习。2013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高级研修班,到德国的大学、企业、职业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深入的参观、访问和学习,学成以后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指导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教学尝试,收获颇丰。与此同时,全国一批批先后学成回国的教学骨干
在各地职业学校中成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形成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风尚、新趋势,同时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的本土化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行动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聚
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经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职业场景或者企业生产中具体的业务流程为牵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模拟的未来职场生活情境中,以此促进学生对具体职业能力的学习,也包括方法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学习,因而是一种全面的学习。由此,也决定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全过程,在具体的学习行动中获得能力的全面进步和提升。按照德国职业教育界普遍的认识,行动导向教学实施大致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六步法教学,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步骤。[4]
第一步资讯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行动导向学习的关键。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展开讨论,布置任务,告知课堂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任务难度、任务解决方法,以及协商沟通的基本方式。通过讨论,让学生胸中有数,并明白协作与协商在完成任务过程的重要性,以便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以及应对困难的心理准备。资讯阶段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讨论法,等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步计划阶段,主要解决如何完成任务。这一阶段主要是讨论任务的性质、难度以及时间安排。计划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意在培养学生统筹协调能力、全面分析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第三步决策阶段,主要落实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手段。教师综合考虑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再由学生讨论各小组的内部分工、解决任务的手段、工艺和实施的步骤,最后形成任务项目书,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手段、工艺、材料和汇报方式,等等。这一阶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协调沟通、摆脱困难、领导决策能力,等等。决策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第四步实施阶段,主要是目标产品制作。各行动学习小组依据任务项目书的规划、难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搜集信息、准备材料、分工合作、记录工作流程,碰到意外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实施阶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转换环节,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内部协商、咨询老师等各种方式解决问题,遇到的困难越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提高越快、越明显。
第五步检查阶段,主要检验目标产品是否符合专业标准。目标作品完成之后,各行动学习小组必须独立地检查本小组是否规范地、专业地解决了任务。如果达到专业标准了,应该总结经验,或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专业标准,应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修正的对策。这有助于培养行动学习小组乃至每个学生实现目标任务的调控和修正能力。检查阶段主要采用展示法、说明法等等。
第六步评价阶段,具体评估目标作品。各个行动学习小组必须自我评估、互相评估,既要评估本小组目标作品的完成质量,还要分析合作过程的具体分工、合作、协调以及冲突解决情况,既要找出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也要评价其他组的作品情况。最后,教师视情况做总结性的或者对比性的分析,从理论上提升学生对作品用材料、工艺、构思等方面的特点。评估阶段主要使用讨论法、访谈法,等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到底要采用项目法、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还是使用讨论法、展示法,并无定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即可以兼而用之,也可有所侧重;但是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三是有利于发挥学校的实验设备、教学设施优势。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玩具制作课的应用
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中第四单元《幼儿园教玩具制作》为例,详细阐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玩具制作课程的具体运用。
教材简介:《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中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知识目标是:了解玩教具的相关概念、玩教具制作的意义、设计原则和方法;能力目标:可以根据幼儿特点和教学活动要求设计玩教具、
能熟练操作几种自制玩教具。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玩教具的相关概念、玩教具意义、方法和原则,并能较熟练完成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玩教具的制作和评价方法。
设计理念:本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综合用眼、用心、用脑、用手等多器官活动,展开全方位学习。主要运用“头脑风暴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到六个步骤中,在模拟职场场景中学习专业能力、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
项目任务:制作幼儿园教玩具,并讲解设计理念、制作流程和使用方法。
创设情境:模拟四组学生分别代表四个幼儿园,参加福州市玩教具制作比赛,分组展示各组制作的教玩具、讲解制作方法和用法。教师组织评论,提出改进建议,通过点评力求四组学生都能提高制作教玩具和指导幼儿操作教玩具的能力。
资讯阶段:明确任务。授课教师提出项目任务,模拟福州市举办“幼儿园制作玩教具比赛”。学生首先明确本节课目标:能根据幼儿特点和教学活动要求设计玩教具,并能熟练地指导幼儿操作各种自制玩教具,然后根据项目任务要求,独立展开分析,灵活选择目标作品的工具、材料、工艺和方法。
计划阶段:划分项目实施小组,详细规定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各行动学习小组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实体商店收集相关信息,并展开讨论后制定详细的规划,写成项目计划书。
决策阶段:各行动学习小组,进一步讨论目标作品的完成方式、材料、时间分配,以及小组内部的交流协商方式、与教师交流的时间,等等。并将决策结果告知教师备案。
实施阶段:根据项目任务和要求实施制作教玩具,并制作汇报PPT课件。
检查阶段: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作品、演示制作方法和汇报制作过程。
评价阶段:目标作品完成后各行动学习小组展开评价时,既要反思作品的结果,还要反思作品的制作过程,既要自评还要互相评,最后选出本组代表推荐介绍本组作品,评价别组作品。
四、结语
这节幼儿园教玩具制作手工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流程,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知识传授以及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模拟的职业场景中考验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进入角色,不但学会了自我定位、自我管理、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还学会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批评、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也得到全面的培育和提升,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形成了关键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一个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和执行者转换为参与者、思考者和决策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全方位的调动,让手、口、眼、心等各种感官全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2).
[3]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Hopp,M/Frede,W:HandLungsorientiertleren[M]. Konstanz:UniversityofKonstanz,2002.
G424.1
A
1673-9884(2016)09-0104-03
2016-08-20
林碧清(1974-),女,福建闽侯人,闽侯职业中专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