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需求角度的中职德育课教学

2016-04-17朱梅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中职

朱梅梅

(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松溪353500)

基于学生需求角度的中职德育课教学

朱梅梅

(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松溪353500)

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从学生资源角度出发,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阐述德育教师务必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创设“以生为本”的德育课堂,建构丰富合适的学习内容、实施多样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发挥德育课应有的育人功能。

学生需求导向;中职;德育课教学

教育部《德育教学大纲》要求要重视德育课教学,强调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学生心目中,德育课应该给人如沐春风的快乐,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似乎很难进入这样的佳境,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德育课教材中有的内容脱离实际,部分德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等等,严重影响中职德育课的功能。

教学中一样存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即教师的教学模式、课堂资源、教学方法等等是否为学生所接受的、所喜欢的和所需要的。在中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导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才能突破现有教学困境。实践表明,基于学生需求的了解与调动,并据此构建适合中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心理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以发挥德育的功能是关键。

一、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导向,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由于生源的影响,中职生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不良、偏科。学科组教师对本校一年级的216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是有个性、有想法的矛盾体,有时看起来表面坚强,实则内心脆弱。72%的学生对各自专业的认识、课程学习、未来发展存在茫然感;91%的学生渴望学有所成,有自己的梦想;83%的中职生认为自己心理较敏感,信心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认可;65%的学生独立性强,有主见。因此,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德育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育德培智。

1.和谐的课堂来自平等交流,尊重学生

在以往观念中,德育课少不了严肃的说教,常常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聆听教诲的场面,德育效果不理想。陶行知先生曾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和“金口玉言”,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因此,改变教师说学生听的模式,采取话题式教学,多让学生说体验、提观点,辩论、形成一定共识,创设一种亲切的德育课堂,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勇于质疑,同时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这些都是引导教育的好机会。而对于学习困难或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特别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信任和期待,让教师的期待成为学生的动力。

2.和谐的课堂呼唤智慧的眼光,赏识学生

生命在被常识中孕育快乐成长的因子。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与鼓励中树立信心、肯定自己,从而更好地肯定别人。虽然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班

级活动中有的表现力强,有的沉默少语,但他们的共同点,都希望得到认可、渴望得到赞赏[2]。因此,教师的智慧在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发学生的潜质,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给学生创设表现、尝试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交往的乐趣。这样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和谐,教学效果才能显现。因此,教师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及时当众表扬,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经有位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第一次上交的德育作业工整、漂亮,当他的作业课堂上被老师当众展示并得到赞叹时,从来没有受到表扬的他内心震动了,毕业时,他动情地说“感谢恩师,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他奋发有为走上成功之路,正所谓赏识成就了人生。

3.和谐的课堂需要恰当使用教学机智,等待学生

等待是一种智慧。教学常常会遇到学生的反常言行,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耐心地加以引导,而不是急于求成。如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直截了当地回答:我不会,我不知道。此时,当老师柔和地说:不会没关系,我们就是从不会学起,来吧,我们一起学。这时看到学生主动站起来了[3]。或者说,请思考几分钟再回答。真诚的等待也会换来学生的改变,也是和谐课堂所需要的。

二、以学生求知需求为导向,建构合适有效的教学内容

当代中职生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数量是空前的,而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滞后性和局限性,造成一些观点与实际不符,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偏差。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以本为本”照本宣科的教学现象,树立“以生为本”思维导向,调整补充教材内容,选取新近的生活实例、案例以及新颖素材,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学习的效力。

1.适度整合教材资源,提高德育课的鲜活力

新版国规教材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但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教材”,必需创造性地“用教材”。如进行学科内的整合:对教材中的文本资源、题图、案例和探究活动等进行取舍、整合、补充,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还可以进行科际间的整合,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等相近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链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2.适时引入相关专业的时政信息,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感

适时适当地把时政引进课堂,既是德育课紧密联系实际的需要,又是提升、活化教材有效方法。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把相近行业有关的新闻引到课堂,不仅拓展了知识,也有利于增强专业思想,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如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时,结合不同专业教学班,引入最新的专业前景及国家政策精神等等,如学前教育专业班教学,引入国家政策有关办好学前教育、当地幼儿园创办情况及就业趋势,让学生对专业发展充满的憧憬,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适量引进乡土资源,增强德育课的亲和力

教育来源于生活。打破学校的围墙,让学生回归生活本色,体现了中职学校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原则,学科组教师认为乡土资源是一门丰富生动的活教材,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环境,为其创设一个适合学习探究的情境,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促其协商、合作、交流,更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与意义选择。

如学习“企业”有关内容时,我们引入了本地企业、获中国地标企业的“福建亚达集团有限公司”的创业历史、企业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把优秀在校生或毕业生的经验或技能作品变成“活”的德育素材,“现身说法”,让德育更具有感召力。学科组教师搜集历届优秀学生资料,做成技能竞赛之星、创业之星、成果展示的图册,适当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榜样的力量中受到激励,德育的生动性和亲和力在无形中产生。

三、以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为导向,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中职生是未来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是多方面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德育如何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品质服务呢?中职德育课涵盖范围广泛,每一学科有其特点,教学中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法和学法,必定陷入僵化和教条。学科组教师调查发现,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因此,应从学情出发,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内容和不同

专业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1.进行话题式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入有效话题情境的是一堂德育课成功的关键。有的话题太简单,无趣;还有的问题太难,生畏。教学中怎样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而又有意义的话题?首先应结合内容与学生实际,如学习价值规律时,“今年各乡村桔子丰收了,为何却大量倾倒在山坡上?”以这个学生熟悉的话题,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与理解。其次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捕获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挖掘学生的资源,适当开展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对话交流,如说说同桌的优点,我家乡的变化、我的学习方法等积极的话题,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传递积极信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带动学生重燃学习的信心。还可以提出学生关注的专业课学习困难、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情感问题、职业前景等等,这些源于学生学习与生活问题与困惑,都是德育情境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组织互助合作式学习,培育学生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对于德育课必修教材中安排的合作探究活动课,大多教师不是很关注,甚至被忽略了,但这些活动探究课组织得好,不仅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提炼和拓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教学中重视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一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指导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举办“模拟招聘会”。全班36位同学分为五个小组,从搜集行业前景资料、统计本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设计在校生问卷调查、撰写“生涯规划设计书”以及到组织“生涯设计——我的未来不是梦”成果交流主题汇报会等都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互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学生有感而言“规划未来,充满信心”。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生的潜能也得到挖掘,这对于将来职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运用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德育课堂生活化,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体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技能竞赛、模拟公司项目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对话生活、感知生活。如针对松溪县构建生态旅游县的前景,在旅游专业班开展如“美丽屏南,我来导”职业演讲;在学前专业班开展“我爱我的专业——多彩的幼教”职业理想演讲;在建筑施工专业班开展“廓桥古韵话乡情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同时也加深了对家乡的文化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感情,同时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展示出中职生的创造潜能。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德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德育课堂充满活力和热情,教师在课堂上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分爱心、多一份信心。[4]让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感悟知识的乐园,让学生体验一次成功,感受一份喜悦,找到一个自信,掌握一种技能,这是我们德育教师所期待的。

[1]董凌达.实践完整性教学,构建和谐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2).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徐承博.愉快学习,有效课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钟启泉,崔允淳.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G711

A

1673-9884(2016)09-0007-03

2016-06-23

朱梅梅(1967-),女,福建松溪人,松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