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
2016-04-17何腾兵
刘 眭,何腾兵,2*,罗 睿,徐 芊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中山510275)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
刘 眭1,何腾兵1,2*,罗 睿1,徐 芊3
(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25;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中山510275)
为探索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明民主、村容整洁4个方面构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大规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文明民主和村容整洁方面的效益等级分别为优、良、优、良,综合效益等级为优。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政府制定有效的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综合效益;贵州
土地整治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工程措施之一,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1-2]。土地整治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整治项目四大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提出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3]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见,土地整治是实现现代农村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的重要平台,是突破农村地区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4-5],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单方面的评价研究已很丰富:新农村建设方面,朱春江[6]在综合加权法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理论对连云港新农村建设进行实证研究;李立清等[7]根据新农村建设方针,运用AHP法构建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方面,围绕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展开研究[8],主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能值分析法等。付臣梅等[9]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选取土地产出率、人均耕地占有量、土地垦殖率等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刘名冲等[10]引入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选取单位面积投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评价河北省保定市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也有学者从生态涵养方面进行评价,何如海等[11]选取绿色植被覆盖率、土地受灾比例减少值等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目前,将土地整治和新农村两者结合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少。李冰清等[12]基于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包含项目决策、管理、效益3个层次的土地整治绩效评价体系。高明秀等[13]基于国家、区域和项目3个层次,构建包含内容、模式和管理三方面的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模型。甘晓林等[14]从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出发,选取新增耕地率、道路通达改善度等评价指标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景观三层次的评价体系。进一步看,综合评价贵州喀斯特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效益的研究更是缺乏。从现实情况看,政府部门和行业内部尚未制定评价土地整治项目成效的统一标准,导致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评价缺失,整治成效难以判定。因此,构建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借鉴现有研究,结合贵州山区新农村建设以及土地整治项目特点,构建新农村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土地整治项目为实例进行评价,以期为政府制定有效的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项目区总面积、建设规模、土地利用结构、道路沟渠长度等数据来源于项目规划设计资料以及项目区1∶2000实测现状图和规划图的处理统计。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等数据来源于2012—2014年湄潭县统计年鉴;土地权属纠纷、村民参与率、群众满意度、土地流转面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后续利用保护意识等数据来源于乡镇统计数据以及问卷调查。
1.2评价指标
借鉴现有研究[12,15-19],结合贵州新农村建设以及土地整治的特点,共选取16个评价指标构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准则层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生产发展,反映农业生产水平;生活宽裕,反映农民收入、生活水平提高程度;民主文明(乡风文明与管理民主的综合),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层民主水平;村容整洁,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程度。指标层包括以下两方面:
1)通用指标:灌排密度增加率,反映耕地灌溉保证率以及旱涝保收水平;耕作距离缩短率,反映整治后的机耕道路建设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提高水平;农地单产增加率,反映整治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程度;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反映新增耕地对区域人口承载力的增加水平;群众满意度,反映项目工程以及各环节是否结合实际、符合民意;村民参与率,反映项目公开透明程度以及政府和群众工作的协调水平;土地纠纷减少率,反映项目对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的效果以及村民和谐度;田块规整度变化率,反映土地整治对田块归并的成效和景观提升水平。
2)区域性指标:根据贵州山区土地利用特点——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田块坡度大且高度破碎化、耕地资源稀缺,以及新农村建设滞后等地区特点,结合专家意见,选取以下区域性指标:耕地平均等级提高值,反映整治后耕地质量的提高水平;改善土地平整度比率,反映耕地平整度提高水平;农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增加率,反映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后续利用保护意识,反映项目区群众对生产、生活公共设施的保护程度以及村民的公共素质水平;水土流失治理率,反映项目区保护土地资源、防治石漠化能力水平;交通便利度增加率,反映山区群众耕作、出行等生产生活便利水平;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比率,反映项目对废弃宅基地的治理情况以及村容村貌的提升水平。
结合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将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作为最高的目标层A,将各单项效益作为准则层B,具体评价因子作为最下层的指标层C,构建由3个层次组成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利用1—9标度法对所选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偏离度检验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和组合权重(表1)。
微课的授课时间短,要想在10 min内把要讲的知识点讲完,就必须做到精炼,就必须做到重难点突出,学生看完就能很快知道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就能很快掌握所学的知识点.相反,如果微课做的不精炼,杂乱无章,学生看后不知所云,更是摸不着头脑,那么这样的微课是失败的,不但浪费了教师制作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浪费了课堂上的授课时间,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给学生的学习添加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1.3评价方法
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将评价等级标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评价集合表示为:
根据表1中的指标权重,定义综合效益评价的权重向量为:
各单项效益评价权重向量分别为:
设A、A1、A2、A3、A4为整治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生产发展效益、生活宽裕效益、文明民主效益和村容整洁效益,则各单项效益的评价模型和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分别为:
表1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Table 1 Evaluation indexes of land reclamation comprehensive benef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式中,U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R为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Ui为第i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Ri为第i类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根据(1)式,可判明单项收益和综合收益所得到的优、良、中、差评价结果占比。
2结果与分析
2.1项目区土地整治概况
2.2项目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
基于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CAD和ARCGIS10.0计算得出表1中各指标值,并邀请贵州省内土地、农业、水利等部门的10位专家,根据项目区情况及评价指标值判断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表2)。
根据表2中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集,可得各单项收益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分别为:
进一步计算得出各单项效益的评价结果分别为:
以A1,A2,A3,A4构成综合效益评价的隶属度矩阵R,则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
A=U×R={0.45,0.34,0.17,0.04}
表2 项目区土地整治评价指标值及其评价等级标准集Table 2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valuation grade standard of rural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project area
上述结果显示,该土地整治项目的生产发展效益等级为“优”占50%,生活宽裕效益等级为“良”占43%,文明民主效益等级为“优”占78%,村容整洁效益等级为“良”占4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该项目的生产发展效益评价为“优”,生活宽裕效益评价为“良”,文明民主效益评价为“优”,村容整洁效益评价为“良”。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中,总体评价等级为“优”占45%,“良”占34%,“中”占17%,“差”占4%,同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优”。
2.3项目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的验证
1)生产发展效益“优”。由表2看出,土地整治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通过建设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使得平均耕作距离缩短55.08%,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都得到极大提高,农民从事生产活动更便利。另外,调研发现,通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使得耕地质量得到提高,灌排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作物抵抗旱涝灾害能力;土地平整工程促使土地更加平整化、规整化,符合机械化生产和土地集约化要求。
2)生活宽裕效益“良”。由表2看出,新增耕地提高了项目区人口承载力水平;农地单产增加率达7.65%,提高了土地生产潜力。另外,调研发现,通过土地平整、田块归并措施,使得当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鱼养殖、蔬菜基地建设、茶园等产业得到扩张,土地集约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使得收入得到较大提高。
3)文明民主效益“优”。调研发现,项目区涉及的两路口村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村民素质水平较高,项目的村民参与率高达91.67%(表2),使得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更加符合民意,结果更令农民满意。同时,土地整治通过权属调整,使得土地权属明晰,土地权属纠纷基本上得到消除,促进村民和谐相处、乡风文明。另外,村民重视项目的后期管护,自行进行渠道清淤、路面维护等措施,保护意识较强,体现出较高的公民素质。
4)村容整洁效益“良”。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达32.63%,即保护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村景观面貌;主干道硬化率达97%,村民出行便利、新农村形象得到提升(表2)。另外,调研发现,通过对废弃宅基地复垦,一方面盘活了集体建设用地存量,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村住房规模更加科学合理、住房质量得到提高,村庄面貌得到改善。通过田坎归并、土地平整,降低了田坎系数以及田块破碎度,使得田块更加规整,形成更好的田园风景。但由于贵州山区田块破碎度极高,而土地整治涉及内容多,资金相对紧缺,导致全区域田块归并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该项目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改善了农村基础交通水利设施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治理水土流失、复垦废弃宅基地使得村容村貌更加美好。因此,该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优”符合项目的实际成效。
3结论与建议
1)将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土地整治内容相结合,针对贵州土地利用特点构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要求与贵州土地利用特点,科学性强。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进而得出评价集合的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应用于多个项目综合效益水平的比较,对新农村建设与土地整治二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当前,贵州省土地整治存在明显的“重规划建设、轻管理、轻事后评价”现象,土地整治项目应建立统一的事后评价考核机制,而本研究亦可作为参考。
2)湄潭县两路口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结果为“优”,其中,生产发展效益为“优”,生活宽裕效益为“良”,文明民主效益为“优”,村容整洁效益为“良”。结合现实情况看,项目成效显著,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也表明本研究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3)农民广泛参与、高度的民主对整个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成效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村民参与机制建设。同时,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看,土地整治应加大涉及村庄整治的内容,联合涉农部门开展包含废弃宅基地复垦、村民排污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水源点治理等内容的综合整治项目,进而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新农村建设。另外,贵州山区田块的高度破碎化直接阻碍农业机械化和土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高的田坎系数导致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也影响新农村景观面貌。为此,土地整治应有条件地加大田块归并工程,以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1]罗文斌,吴次芳,吴一洲.国内外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90-96.
[2]胡振琪,赵艳玲,苗慧玲,等.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3):89-96.
[3]周 俊.加强村庄规划推进长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19,99.
[4]吴次芳.农村土地整治的问题指向、国际经验和现实选择[J].四川改革,2009(8):11-16.
[5]张叶生.土地整治与乡村治理的协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15-10016,10052.
[6]朱春江.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1):466-468.
[7]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7(1):45-50.
[8]王万茂.土地整理的产生、内容和效益[J].中国土地,1999,9(3):20-22.
[9]付臣梅,王金满,王广军.土地整理与复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0]刘名冲,刘瑞卿,张路路,等.基于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13,44(5):1047-1052.
[11]何如海,聂 雷,何 方.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项目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4):232-237.
[12]李冰清,王占岐,金 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3):68-74,96.
[13]高明秀,赵庚星.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模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5):82-87.
[14]甘晓林,张军军,王乐乐.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928-4932.
[15]陈 婷.黎平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222-224.
[16]石 剑,张路路,刘瑞卿,等.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以河北省顺平县为例[J].土壤通报,2012,43(6):1300-1304.
[17]杨 俊,王占岐,金 贵,等.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1036-1042.
[18]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1-7.
[19]刘姝驿,杨庆媛,何春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重庆市3个区县26个村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证[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54-60.
(责任编辑:黄筑斌)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in Land Recla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IU Sui1,HE Tengbing1,2*,LUO Rui1,XU Qian3
(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2.College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New Rural Development/China Center of Western Development Ability,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3.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Zhongshan,Guangdong510275,Chin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reclamation comprehensive benefit is established from four aspects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affluent life,civilization and democracy and clean,tide village to evaluate discuss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the lager-scal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in Fuxing Town,Meitan County,Guizhou is analyzed by AHP and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iscuss the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Results:The benefit grade of production development,affluent life,civilization and democracy and clean,tide village is excellent,good,excellent and good respectively,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grade is excellent.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ity,feasibility and operability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in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rural land reclamation;new rural construction;comprehensive benefit;Guizhou
S-9;F301.21
A
1001-3601(2016)02-0096-0190-05
2015-12-04;2015-12-31修回
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贵州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土地整治模式研究”(JD2014013);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计划项目“贵州省土壤水肥调控与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黔科合人才团队(2013)4020];贵州省土地整治中心专项“贵州省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H130029)
刘 眭(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E-mail:835358915@qq.com
*通讯作者:何腾兵(1963-),男,教授,从事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E-mail:hetengb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