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的选育

2016-04-17郭贵敏杨顺国李正强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株系单产区域试验

郭贵敏,江 兵,杨顺国,李正强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优质高蛋白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的选育

郭贵敏,江 兵,杨顺国,李正强*

(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

为选育品质优、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应用于生产,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自育的黔花生一号为母本、引进的粤油200为父本组配,经8年7代成功选育出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性、抗倒性及休眠性强,高产等特点。适于贵州省海拔1 300m以下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黔花生六号;选育;高蛋白质含量

花生是世界性油、食、饲兼用的油料和蛋白源作物,在世界性食物生产与供应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人们对食物结构合理化需求的提高,作为优质蛋白与油料作物的花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花生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宗农作物,在有效调整我国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活跃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保障我国油料产品生产与消费安全、改善我国土壤营养结构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

贵州是全国花生产业发展滞后的省份,科技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花生产区划分中,贵州为云贵高原区。花生分布于海拔137~1 800m区域,主产区在海拔800m以下温暖和低热河谷地区。改革开放之初,贵州花生种植面积约1.2万hm2,平均单产徘徊在1 200kg/hm2左右,80%以上面积种植珍珠豆型小粒种兴义扯花生,该品种仁食香酥可口,气味浓郁,在贵州大面积栽培有近50年历史。但该品种严重退化,表现产量低、抗性差,种植面积逐渐萎缩。20世纪90年代初,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相继开展了花生品种资源搜集整理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先后成功选育出中花四号(引种审定)、黔花生一号等新品种,并配套相应栽培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贵州花生面积从90年代初的3万hm2迅速扩大到现在的6万hm2,平均单产水平从1 200kg/hm2提高到2 100kg/hm2左右,面积和单产几乎同步翻番[4]。但是,贵州省花生生产主要用于食用,地方老品种兴义扯花生虽然品质优良,适口性好,享誉省内外,但产量低,且已严重退化,抗性差,之后推广的花生新品种,产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品质无法满足贵州省需要。针对花生品质优、产量高的选育目标,笔者等利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自育的丰产、适应性强的新材料和引进的高蛋白、抗青枯病材料杂交,育出优质、丰产、适应性强、抗病性较强的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并于2014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油2014003号)。

1选育过程

1.1育种目标的确定

贵州是典型的山区省份,土壤贫瘠,质地粘重,且类型多样,海拔变幅大。花生传统消费以果食为主,种植的品种大多为珍珠豆型小粒品种,品质好,产量低,抗性差。因此,育种目标确定为优质、丰产性好、适应性好、抗性较好、易收获。

1.2育种技术路线的确定

花生属于闭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异花授粉机率较小。根据花生这一生物学特性结合花生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采用混合选择法进行后代选择。即早世代主要针对质量目标性状进行单株选择,中世代主要针对综合性状较优良的株系进行株系选择,高世代针对产量性状优良的株系或株系群进行集团选择,从而大大提高了选择效果。既保持品种主体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又尽可能地保持其遗传基础的丰富性。

1.3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按照亲本优点多、亲缘关系远、主体性状突出、亲本间性状互补等的原则,母本选择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育成的丰产、适应性好的品种黔花生一号,父本是引自广东省农科院提供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抗青枯病品种粤油200。于1999年人工杂交后通过2代单株选择,2代株系选择,2代集团选择而成。2007年性状基本稳定,2008年进行品系观察鉴定,2009年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品种比较试验,2011—2012参加贵州省花生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贵州省花生生产试验。其选育过程见图示。

图示 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六号的选育过程Fig.The breeding process of Qianhuasheng 6,a new peanut variety

表 2011—2013贵州省花生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黔花生六号的产量Table Yield of Qianhuasheng 6in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in Guizhou during 2011—2013

2产量表现

2.1品种比较试验

在2009年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单产5 184.4kg/hm2,比对照黔花生一号增产8.4%。

2.2区域试验

2011—2012年参加贵州省花生区域试验。2011年6个试验点平均单产3 589.5kg/hm2,比对照黔花生一号减产2.03%;2012年6个试验点平均单产3 622.35kg/hm2,比对照黔花生一号增产3.37%。2年平均单产3 569.4kg/hm2,比对照黔花生一号增产0.64%(表)。

2.3生产试验

2013年参加贵州省花生生产试验,3个试验点平均单产4 320.0kg/hm2,位居第一,所有点均增产,比对照黔花生一号增产15.3%(表)。

3主要特征特性

3.1品质性状

目前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食用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在26.0%左右,黔花生六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籽仁含油率47.50%,蛋白质含量32.22%,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黔花生一号高4.12百分点,为高蛋白品种。

3.2生育特性

黔花生六号属于早熟品种,长江流域低热地区春播全生育期128d左右,夏播125d左右,在海拔1 000m以上地区全生育期135d左右。

3.3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黔花生六号属珍珠豆型早熟品系,株型直立紧凑。在区域试验中,表现主茎高45.4cm,侧枝长48.7cm,总分枝数7.1个,结果枝数6.0个,单株结果数24.0个,百果重154g,百仁重58g,出仁率74.5%,叶片椭圆形,叶色浓绿,果型斧头型,种皮粉红色。

3.4抗性表现

黔花生六号抗旱性、抗倒性、休眠性强,叶部病害和枯萎病发生较轻。

4主要栽培要点

黔花生六号适于海拔1 300m以下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多雨地区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地块,行距40cm,株距10cm,单株留苗,种植密度27万株/hm2左右。其他日照充足地区或土壤肥力较低地块,行距40cm,株距8cm,单株留苗,种植密度30万株/hm2左右。播种时按750kg/hm2磷肥与120kg/hm2硫酸钾(或750kg/hm2草木灰)混匀后撒施作种肥。清棵后施尿素225kg/hm2作提苗肥,有条件地方可酌施农家肥作基肥或追肥。缺钙地块施用750kg/hm2熟石灰作基肥,清棵后10d左右深中耕1次,盛花期培土应针1次,及时收获。

[1]孙大容.花生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2]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王汉中.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4):100-105.

[4]李正强,郭贵敏,杨顺国,等.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黔花生4号的选育[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31-32.

(责任编辑:姜 萍)

Breeding of Qianhuasheng 6,a New Peanut Variety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Protein

GUO Guimin,JIANG Bing,YANG Shunguo,LI Zhengqiang*
(Guizhou Rape Institute,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Qianhuasheng 6,a new peanut variety,was successfully bred from Qianhuasheng 1(♀)bred by Guizhou Rape Institute×Yueyou 200(♂)after seven generations of eight years to breed new peanut varieties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for peanut production in Guizhou.Qianhuasheng 6with high protein content,drought resistance,lodging resistance,strong dormancy and high yield was approved by Guizhou Crops Variety Examination Committee in June,2014.Qianhuasheng 6should be planted in areas below 1 300min Guizhou and other similar ecological areas.

Qianhuasheng 6;breeding;high protein content

S565.2

A

1001-3601(2016)02-0052-0010-02

2015-12-10;2016-02-06修回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黔农科合(基金)2011022]

郭贵敏(1970-),女,副研究员,从事花生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E-mail:623791751@qq.com

*通讯作者:李正强(1956-),男,研究员,从事花生育种及成果转化工作。

猜你喜欢

株系单产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库塔垦区早中熟陆地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