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与软环境改善

2016-04-16何德隆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德育工作师生

何德隆

(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福州350025)

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与软环境改善

何德隆

(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福州350025)

文章从中小学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的目标;工作信息化创新的优点;网络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原则三方面论述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与软环境改善,通过开发并经营好在线德育管理系统,让中小学网络德育和传统德育无缝衔接、相辅相成。

德育;信息化;软环境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的目标

互联网的发展为学校德育的开展带来了特别的契机,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开展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工作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主动开辟中小学德育的网络新战线,掌握德育工作的“制网权”,通过网络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利用互联网优势,为孩子们提供更多自主参与德育的机会,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建立通畅的在线沟通渠道,形成师生互动、家校互补、师师协作、生生互助的立体德育网络,推动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超时空性,扩大德育的覆盖面,推动德育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全球意识;逐步建设一个系统完备的在线德育管理系统,改善中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软环境。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的优点

(一)大数据、高效率

网络德育是一个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云技术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通过在线德育平台可以保存学生大多数的德育过程记录,学校可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阶段性德育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据此采取适当的教育和管理手段,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

(二)趣味性、预见性

网络德育可凭借多媒体技术,给德育过程带来快乐的体验。学生可通过生动的在线微课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游戏来感受社会人生。作为未来人生的预演,师生都能从结果中清楚地预见体验者道德品质中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对症下药、扬长避短。

(三)开放性、多元化

网络德育资源十分丰富,有极大的可选择性;人们的认知不受时空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也是开放的,任何善意的观点都能自由地表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在线德育平台沟通渠道、指定的社交媒体(如微博)账号或即时聊天软件(如微信和QQ)交流群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灌输”为主动参与对话交流,突出德育工作中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家长变传统的接受“告状”为主动参与家校协作,提高家长在德育过程中的积极性。

网络德育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一道成为德育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信息渠道和视角的多元化,必然使得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也变得更多元、更均衡;使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变得更公平、更民主、更加人性化。

三、中小学网络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原则

与传统的中小学德育一样,网络德育也要完成教化、沟通、管理、评价等工作;不同的是,网络德育在形式和手段上都有了新变化。

(一)建设体系完备的德育资源库、营造生动有趣的网络德育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道德教化

学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整合优化德育资源:一方面应有专人从网上搜集、精选既有的成品佳作;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德育实际出发自行开发制作课件,双管齐下,为德育工作者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仓库。

1.通过学校德育网站和社交媒体窗口,给学生提供健康、有趣的精神食粮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德育工作需要,建立德育网站,或在官网上开辟德育专检,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播思想、弘扬主旋律。学校官网上还可以开设班级主页、师生博客,在学生乐于刷屏的社交媒体(如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设官方账号,主动定期向学生推送文章。内容可以是心灵鸡汤,可以是针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和引导,可以是普法宣传或安全教育;只要是图文并茂、写得精炼而有感染力,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德育课程搬上网,升级为可在线交互的网络道德讲坛

网络讲坛不是把线下的课一成不变地移上网络,平等互动、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是它迥异于说教式课堂的标签。与普通的德育版面不同,网络讲坛每天都需要一位值班的主持人,他不负责授课,但负责与学生就课堂的内容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

网络讲坛可以邀请校内教师、校外专家或道德楷模,定期上网进行真人实时授课直播,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进行实时互动讨论;也可以播放精选的德育微课或实录视频,学生则通过留言与教师或讲坛主持人进行非实时的互动交流。

网络讲坛的每一次授课都应做到短小精致、点到即止、动人心弦、引人深思。小学生的讲座宜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中学生的讲座也不应超过半小时。讲多了,学生就腻了;腻了,下次就不来了!只要做到让学生保持兴趣、每课有一点收获,就算成功。网上讲坛的选材、备课、授课和讨论都应遵行这样的原则

3.超越时空,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德育活动

一是让学生在虚拟体验活动中得到真实的道德教化。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仿真性。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在网上建立虚拟社区,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参与虚拟创设的德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去面对社会、体验生活,并用自己的道德判断去处理问题。系统会给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言行做出适当的评判。无论表现好坏,学生都能从中对照出自己的道德优点和不足,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受到实实在在的道德教化。传统的德育无法做到这一点。像“防灾避险”“交通安全”“性教育”“远离毒品”等德育主题,若能通过在线虚拟体验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其效果必定会比纸上谈兵要好得多。

创设网络虚拟德育情境可难可易。难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软件公司开发相关德育主题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逼真的社会环境中体验、成长。VR(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此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易者则以最简单的人机实时交互技术来解决问题。只须在网页上使用文字描述虚拟情境,学生回答随后的选择题即可。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程序判断所选择的行为的是非优劣,并给出恰当的建议。同样可以实现在虚拟体验活动中得到真实道德教化的目标。

二是让学生在网络竞赛活动中玩得开心、学得轻松。通过设计教育目的明确的网络游戏竞赛和网络知识竞赛,是开展在线德育活动的有效方式。譬如可以模仿许多大型游戏攒分升级的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每次参加完在线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后会得到一定的积分,达到一定的分数后,就会从最初的“学童”开始升级。一个学期下来,完成所有学习任务的孩子都会成为“进士”;表现最好,积分最高的孩子将会高中“状元”。这样,简单的十几个不同等级的“头衔”设置,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动力,也让原本乏味的德育过程变得充满活力,学校还能以此作为表彰学生的依据。这样,学生在竞争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教师的教育也更有效,做到两全其美。

三是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体现价值、超越自我。网络,不是脱离社会的另一片天空;它是一座桥梁,两端连接的还是现实生活;只不过,它能把天涯变成咫尺、天堑变为通途。

德育活动不应被束缚在小小的教室里,德育活动也不会被束缚在虚拟的网络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组织孩子们通过网络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体现自己的价值。譬如:为了宣传慈善事业,某大型公司曾联合政府部门在微博上开辟助学专页求点赞;每多一个点赞,该公司就会为帮助失学少年多捐一分钱。许多学校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点赞助捐活动,在鼠标轻点中实现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教化。孩子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通过网络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是网络德育的特色和优势。学校还可以结合节假日进行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母亲节”开展“网上为妈妈写贺卡”活动等,都是为了让学生从发现自我中超越自我,进而学会反哺社会。

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竞选学生干部、推选优秀学生、评选先进班级等活动。利用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的“投票”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庄重地投下自己的一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教育。

(二)建设通畅的在线信息沟通渠道并用心经营,形成一张师生互动、家校互补、师师协作、生生互助的立体德育网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建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能产生教育合力的德育网络。但由于受时间、空间和设备条件的限制,人员之间联系不便,沟通不及时,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即便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上述追求也很难完全实现。不过,得益于互联网信息共享的交互性、快捷性优势,建成一个师生互动、家校互补、师师协作、生生互助的立体德育网络已经成为可能。

1.师生互动,群聊讨论和个人私聊应有界限和分寸

在网络聊天时代,在中小学,班级的学生聊天群已是标配。或是微信,或是QQ,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沉浮其间,为师生间的密切互动创造了条件。网络技术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平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学生们为了平等交流的需要,主动地去搜集知识、寻找答案。在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自主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在群里,教师的角色十分关键,既是一个平等亲切的谈话参与者,又要是一个班级舆论的引导者。教师的谈话不宜过于严肃。学生好不容易上网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若因聊天动辄受到教师的“指教”甚至批评,可能今后就“潜水”了。长久之后,聊天群也就名存实亡了,师生间也就失去了一个沟通的渠道。

教师的谈话也不宜过于随便。聊天群是一个公共场所,教师应思而后言,不要信口开河,须知言多必失。教师不要在群里发表低俗的内容,也不要在群里公开议论他人的隐私,因为这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对于个别学生粗俗的发言,教师宜幽默地予以纠正,不应视而不见。如果该生仍不改正,教师最好通过私聊进行提示,应该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在群里,教师的角色不好扮演:是关爱孩子的长者、是轻松互动的朋友、是指引方向的向导;但不能是喋喋不休的巫婆!

有些时候师生还需要单独沟通,就适合通过聊天工具进行私聊。单独交流中,学生往往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教师也能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对教师而言,这种用间接途径直接沟通的方式,教育效果通常会更好。

但私聊也应注意分寸。既要了解学生的心事,又要注意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既要拉近距离,想方设法解开学生的心结,又要保持距离,坚守师生之间的分寸。

2.家校互动,三条网络沟通渠道都要畅通无阻

一是家长聊天群。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应当由班主任牵头迅速建立班级家长聊天群,任课教师也要加入群中。学校和家长的双边互动才会得心应手。家长群既是教师们发布信息的布告栏,也是家长们向教师咨询的服务台。有了这个群,教师们能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家长能及时了解校园的动态,一般的家校信息沟通就没有问题。

二是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们对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教育孩子的能力也相差甚远。建立网络家长学校。一方面要向家长传达党的教育政策、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统一学校与家长的认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对那些在教育能力和技巧上有所不足的家长进行“继续教育”,力求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以期实现育人上的家校互补。网络家长学校重在探讨,重在协调,重在倾听家长心声的基础上的专家释疑解惑,不能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授课。家长学校固然可以请教育专家讲课,也可以请有见识的家长授课。家校双方认识水平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才能精诚协作,合力育人。

三是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家长登录学校在线德育管理平台,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入学以来的德育表现。在针对自己孩子的每一条批评或表扬的德育评价信息之后,都可以发表看法和建议,并能够及时地反馈给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在这里,家校之间的沟通精确到点,就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更加具体也更有针对性,不泛泛而谈,因此对孩子的德育教化帮助也更大。

家校之间的三条网络沟通渠道从面到点,由浅入深。三条通路,路路通畅,则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家校协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教师之间的通力协作,示范引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

中小学的德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事,也是所有任课教师的工作。全员德育强调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要求教师们精诚协作,因此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必不可少。

然而由于课程安排时间错开、个人教学或行政工作的任务繁而各异,教师们虽然办公上课的地点很近,但真正促膝谈心的机会却不多,关于学生德育工作的专题交流就更少。因此每个班级建立德育导师网络聊天群就显得非常必要。

网络聊天群能够充分利用教师们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很好地满足了教师们沟通协调的需求。教师们有商有量、分工合作,班级的德育工作才能各司其职、有条有理。教师之间的通力协作,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起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德育导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自己的学生通过微信、QQ等软件畅聊学习、心理、交友等生活心得,指导学生通过互学互助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建设一套有思想的在线德育管理系统,让数据说话,让网络德育和传统德育无缝衔接、相辅相成

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复杂、最繁琐、最辛苦的工作。德育工作任务重而专业的德育工具少,导致教师工作效率低、工作时间长。从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全局说,管理者难以即时掌握学校的德育全貌,从各班分别搜集来的信息只能管中窥豹,既有片面性、又有滞后性;由此造成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评价也难以做到准确公正。由于日常工作中德育过程资料无法及时保存、家校沟通中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的陈述也总是挂一漏万,期末写评语时只好泛泛而谈;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表现所知甚少,无法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因此,可以开发了一套专业的在线学校德育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一个有思想的德育管理系统。整合便利的德育工具平台和强大的校内德育信息搜索引擎,改善德育工作者的育人软环境。

[1]叶昌华.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软环境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

[2]唐励.关于创新大学德育管理软环境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朱雅芬,邢黎闻.以信息化创新力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访上城区区长陈红英[J].信息化建设, 2009(4).

G633.2

A

1673-9884(2016)011-0007-04

2016-09-24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Y201501A),福州市“幸福教育”专项课题课题成果(FX2014XF008)

何德隆(1971-),男,福建连江人,福州第十八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家校德育工作师生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麻辣师生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