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2016-04-16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实训

刘 明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刘 明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在阐述生产性实训特征及基地建设模式基础上,通过生产性基地建设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并从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建设、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现岗位需求与实践项目的无缝衔接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索。

高职院校;生产线实训基地;理论研究;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现代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生产性实训基地承载着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企业等多种功能。一个功能完善、软硬件设备齐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而通过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生产性基地建设已获得共识。本文将对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 生产性实训的特点与基地建设模式

1.1 生产性实训的特点

生产性实训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在具备生产任务的单位进行的实际训练活动。高职院校教学中,生产性实训展现出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双重特点。教师通过结合产品生产,整合并融入知识点以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为基本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一般而言,生产性实训教师一般有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员共同担任,且要求担任生产性实训的老师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生产技术能力以及能够进行生产管理。生产性实训的价值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为高职院校师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并通过生产性实训创造经济效益,取得的经济效益可用于新设备的购置、技术的研发与升级以及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实现变传统消耗性实训为可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的途径,培育大学生自立能力和自立意识,使学生在参与生产性工作实践中获得成就感积累。

1.2 实训基地的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大致分为如下三类:一是校内实训基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结合本校专业特点建立独立的校内实训基地,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企业独资兴建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依据合同规定享有训练基地的使用权,而训练基地的产权仍归企业所有。三是政府兴建的公共职业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由政府出资兴建,具备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无偿实用等特点,是面向社会,面向高校的培训机构。例如,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

1.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是在校内进行实践的,具备生产性特点的实训教学。也可以理解为是高职院校立足自身优势,与企业、行业、政府等联合等方式,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具备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在培养学术实践技能及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2 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研究

高职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两个层面,具体如下:

2.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哲学基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和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一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我们认为人通过由主观到客观的反复过程来进行认知,在认知过程中需要无限循环的经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过程。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过程,便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他们通过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实现知识的积累和不断丰富。二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依据——建构主义“主动学习”的哲学思想。建构主义一种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术的自主探索与发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参与生产性实训来实现工学结合、知行结合,变知识灌输为自主学习。

2.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

“行为导向”和“教学做合一理论”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两大理论不仅是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更是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具体如下:

首先,行动导向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体现在学习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统一,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作为导向,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通常,在开展实训活动时,依据行为导向理论,我们遵从“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行动导向理论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真实工作环境或高仿真工作环境的职业工作实践,获得真实的工作体现,并通过实践掌握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在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生通过真实的生产任务 可以获得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符合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的内涵。

其次,教学做合一理论。陶行知先生曾说:“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真实的生产活动中,学生更易于掌握专业技能,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3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3.1建设初期,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双方合作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应主要从资金投入和运营资本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初期,可以多主体合作来解决基地投入自己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单纯依靠自身理论是无法担负其生产性基地建设必须具备的场地、设备等巨大投入。同时,生产性基地的要求要高于一般性的教学实训基地,力求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投入资金应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双方合作来解决。

其次,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资金。运营资金的来源应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来解决: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场地、管理人员、建筑及能用等基础条件,而企业负责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和企业一线师资。在此基础上,以真实的工作环境运营生产性的活动,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用于弥补材料使用及消耗,设备维护及更新等。此外,企业也可以支付一定的运营资金,并享受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带来的实质性的利润回报及人才回报。

3.2实训基地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应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从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的契合点入手进行实训基地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岗位素质、能力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题体系以及课程具体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转变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使之成为稿子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角,参与学校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的相关管理与决策。具体而言:

首先,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行业专家与本校师资精英共同组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行业需求对专业进行调整和重新设置。在此过程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专业发展规划方案制定。

其次,由教育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以及用人单位共同负责对专业设置优化,确保我专业能够随着市场需求以及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随之调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产业升级以及行业技术创新的需求,确保高职院校能够主动适应行业需求,进而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主动性。

3.3将实践项目与岗位的有效接轨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开展具体的实践项目时,必须做到有真实工作岗位的有效接轨,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获得在真实的岗位工作体验,进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灵活结合,在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基础上,最终使实现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被社会认可的目的。

一方面,企业可以将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渗透教育之中,体现在生产性实训的各个环节,提升企业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另一方,企业应将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以及规格等充分体现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具体的实践项目之中,培养自身所需,行业急需的优秀人才,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未来员工招聘方面的成本,更可以为缓解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使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以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方面。

[1]邱金林.新时期推进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5(12):107-109.

[2]莫明立.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4):61-63.

[3]赵东明.高职校企共建二级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1):311-313.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Ming

(Fuyang college of technology Fuyang, Anhui 236031)

Based on statement of productive practic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 construction mod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through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the early stages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realization of seamless cohesion between posit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 programs and so o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theoretical research; practical exploration

G717

A

1672-4437(2016)04-0030-03

2016-09-18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487);安徽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157)。

刘明(1982-),男,安徽淮南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