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强军目标实践
2016-04-16贾永强
贾永强
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强军目标实践
贾永强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打造强军文化”思想,要求为实现强军目标做好文化准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铸魂、育人、励志的重要作用,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加以充分利用,不断增强我党我军的文化软实力,使“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成为广大官兵的信仰追求和自觉践行。
一、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励志的引领作用,夯实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面对信息泛滥、良莠难分的情况,如何引领官兵辨别真伪,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在与不良信息斗争中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嘱托,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优势,教育官兵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感悟熏陶。古代有苏武的牧羊不屈、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近代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战斗故事,要教育引导官兵从中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体悟“以战为荣,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我其谁、敢于争锋”的英雄气概。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大力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官兵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是融入实践。深挖传统文化盘活教育资源,将历史人物、部队战斗历程汇编成册,下发基层组织学习,让官兵在传统教育中感悟历史、亲近英雄、鼓舞斗志、提振士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组织参观部队史馆、驻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认清党的领导是人民幸福、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按照“解析一段历史、理解一个观点、领悟一条要义”的模式,引导官兵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上来认知、把握、感悟强军目标的思想内涵和根本要求,从我党我军光荣的史册中寻求信念之根、荣誉之根、使命之根,砥砺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品质。
三是军地合力。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宣传国防理念、普及国防知识,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危机意识和国防忧患意识。大力整合学校、社会、部队、家庭等力量资源,让国防教育走入学校、走入课堂,进入家庭、进入社会,使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入伍之初就培育官兵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怀。大力改善军人现实待遇,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在全民热爱军队、尊重军人的浓厚氛围中激励官兵奉献国防、报效国家,使他们真正成为爱党爱国的一代、奋进自强的一代、勇于担当的一代,为实现强国梦和强军目标积蓄力量。
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砥砺奋进的功能,锤炼能打胜仗的过硬素质
能打仗、打胜仗,前提是有敢打必胜的信念。要创造性地转化、运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力学习中不断锻造军队精气神,使之成为涵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魂,成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之根,成为助推强军实践、催生制胜智慧、培养战斗精神的力量之源。
一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培育战斗精神。在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出了优秀的尚武文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些豪迈的诗句彰显着临敌不怀生、报国不惜身的豪情壮志,彰显着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骁勇作风。要注重传承,融入生活,广泛开展诵读、演讲、赏析、评论等活动,利用好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灯箱文化、石头文化等特有载体,在军营中形成浓厚习武氛围,在学习中缓解压力、丰富生活、激发斗志,潜移默化地为官兵注入“打胜仗”基因,激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意志、“敢于亮剑、骁勇善战”的军人血性。
二是在熟悉历史文化中增强打赢信心。中国兵家留下的战略、战术和治军论著中含有丰富的制胜机理,“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等,短短数言却指明了制胜方向,要注重学习领会、融入时代内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在工作中严格落实习近平主席“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的指示要求,引导官兵读懂改革、投身改革,强化联合作战、联合制胜意识,积极备战打仗,破除和平积习,熟练使用手中武器,在焕发爱军习武、练兵打仗的高昂热情中胸有成竹应对挑战。
三是在遂行使命任务中铸牢忠诚之魂。我们熟知的“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诗句,饱含着为国家和民族舍生取义的拳拳之心,荡气回肠、激扬奋进。要充分利用执行演习拉练、抢险救灾、紧急任务等大项活动时机,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励、鼓舞官兵爱党报国。注重发挥广大官兵的才智,拓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舞台,让官兵在自编自演中牢记使命、笃信忠诚,在文化熏陶中知恩思责、明责思进。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军队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的信念,敢于叫响“能打胜仗、敢打硬仗”,用优秀传统文化占领官兵思想阵地,让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为铸忠诚、谋打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以治军的实践成果,固化作风优良的优秀品质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历来强调治军要亲附而不放纵,爱抚而不娇宠,倡导“视卒如爱子”“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我们要从历史传承中总结经验,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切实把作风建设作为 “生命工程” 来对待,作为 “胜利之源” 来维护,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
一是注重依法治军。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当前,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武器装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部队体系结构、力量编成和组织运行相对复杂,官兵民主法治观念越来越强,部队教育训练、安全管理的要素增多、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法规制度。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强化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上率下形成依据法规制度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贯彻力执行力,不断提高部队管理的质量效益,实现部队管理精确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二是狠抓作风培育。作风不硬,难以打胜。必须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地抓作风培育,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积极倡导靠品德立身、靠学习进步、靠素质发展,选树各类标兵典型,让典型上讲台、上灯箱、上网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发挥文化的辐射功能,利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好网络、影视、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多法并举,教育官兵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作风培育渗透到部队日常生活,延伸到营区每个角落,突出军事文化的战斗性,赋予营区文化精神内涵,培养官兵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取胜的战斗精神。
三是做到宽严相济。“宽”不能“溺”,“严”不能“土”。要在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监管奖惩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人性化管理,让制度成为高悬的警钟,让关爱成为暖心的春风。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常抓不懈、一抓到底的劲头,确保各项法规制度执行有力、贯彻到底、落实到位,不允许在法规制度之外另立规矩,坚决废除各种“土政策”“土规定”,努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管理、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要关心官兵的困难疾苦,做好一人一事想工作,围绕了解掌握官兵现实思想、家庭婚恋、实际困难等情况,自下而上广泛开展群众性谈心交心活动,把解决现实困难和思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坚决落实“三还两减”要求,下大力纠治“五多”问题,严格落实双休日制度,保证基层工作安排的自主权和官兵节假日的休息权,营造在宽严相济中育人才、在科学管理中树新风的好作风。
(作者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助理翻译)
责任编辑/甄真zhenzhen@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