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字放心头 感动出新闻

2016-04-16高慧玲

奋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鸡西张良标段

高慧玲

“真”字放心头 感动出新闻

高慧玲

真正的好新闻,要用真情,去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用真实,去报道生活中的苦与乐;用真心,去赢得社会的温暖和尊重。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想采出有价值、有分量的好新闻,就必须沉下身子,走进基层,走进百姓的心中,用“真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把解决鸡西城市引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一个个标段相继开工,我也开始了日夜兼程的报道工作。2015年9月23日,我和同事来到了引水工程的起点顶管施工现场,我们从临时搭建的管梯下到几十米深的工作面,发现顶管的施工面与地面温差有7到8度,工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因为顶管的每一米都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的误差,所以工人们要24小时关注进度。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就用塑料桶拉根绳子把饭送下来,很多工人的午饭就在工地上解决。他们争分夺秒与工期赛跑,用100天时间,顽强地拿下了高寒地区1150米的北方第一管,成功地将输水管顶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工人是干线25标段的电焊班组长张良,他提着一袋矿泉水,满嘴上海口音,说:“喝点水吧,女记者到工地来太辛苦了,也没个遮阳的地方。”当我说要采访时,张良赶忙说,“你去采访冯工,他老爸住院挺严重的,这次工期紧,还没回家看看呢,他的故事多。”这时张良的电话响起,他大声地说“生了?男孩女孩?快给我发张照片看看。”满脸的喜悦让他合不拢嘴。他挂了电话哽咽了许久说,因为工期紧,没能回家陪临产的爱人。这时他的手机里传来了一张婴儿的照片,他激动地说,“看,这就是我儿子。”看得出他心中有喜悦也有愧疚,泪水伴着汗水从两颊流下,他笑了笑抹去眼角的泪花,转身回到工作岗位。其实,他们不是不可以回家,而是为责任选择留下;不是不可以放下,而是为真情选择坚守。为了城市的供水事业,有多少人顾不上骨肉亲情。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想到奋战在输水管线的上千名建设者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鸡西,为鸡西人民早日喝上甘甜的优质水,他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不仅感动了我,也在感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

老家浙江的周军卫是17标段的电焊工。为了不耽误他工作,我在工友的帮助下,踩着木梯,颤颤悠悠地下到他工作的4米多深的沟渠面。施工现场,没有任何遮阳的地方,炽热的阳光直射在工人们的身上。他们不仅要戴着帽子、手套、防护罩,手里还要握着被晒烫的电焊工具。2米多高的管线内,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几句话的工夫,身上的汗水就开始淌流儿。可他们在里面一呆就是五六个小时,周军卫最感动我的一句话就是,“我每天多焊一根管,老百姓家里就能早一天通水。”就这样,他们与烈日对抗,在绵延百公里的输水线上顽强苦战。由于沟渠挖的比较深,渗出的水将我穿的布鞋浸透了。周军卫看到后,赶紧叫工友去给我取双靴子来,他关心地对我说:“待时间长了女孩会着凉的,你要不嫌弃,先把我的靴子穿上。”多少次采访中,被采访者递来的一杯水,送上的每一句关心的话语,饱含着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

我带着真情和感动写出了城市供水工程系列报道《为有清流润心甜》,之一水问、之二破解、之三推进、之四创新和之五丰碑。五篇连续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都自发地前往建设工地,慰问这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今年7月15日,鸡西城市引水工程一次调试通水成功,实现了全天供水的夙愿。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带着真情,才能体会不断的感动;只有做到真实,才能记录每一次顽强的精神;只有拿出真心,才能收获更多有温度的新闻……记者就像田野里的庄稼,只有根植沃土,才能茁壮成长;只有用脚步丈量出的新闻,才更有价值;只有把真情融入到新闻事业,青春才能在新闻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作者单位:鸡西电视台)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鸡西张良标段
张良书法作品选登
张良受书
努力让鸡西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更好生态环境更优 全力开创鸡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局面
张良拾鞋
《鸡西石文化》出版
张良拾鞋
恩亿梯中标嫩丹高速公路两个标段的机电工程
西安地铁5号线5标段
黑龙江鸡西油页岩综合利用过程能效分析
鸡西矿业集团瓦斯发电机组尾气余热利用的实践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