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捐赠讲席:高校吸引人才与资金的制度创新

2016-04-16瞿晓蔓

复旦教育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捐赠者教授大学

喻 恺,瞿晓蔓

捐赠讲席:高校吸引人才与资金的制度创新

喻 恺,瞿晓蔓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40)

捐赠讲席制度是西方一流大学利用社会捐赠吸引和留住国际顶尖学者、促进学术发展、增强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模式。捐赠讲席教授这一头衔既被认为是学者的至高荣誉,也是对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教授的极大奖励。本文对国内外一流大学捐赠讲席制度的起源、价值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建议国内高等院校合理有效地利用捐赠讲席制度,吸引世界顶尖科研人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捐赠讲席;顶尖人才;捐赠基金;高校发展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和科学研究的重地,其人才竞争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国际化而日趋白热化。引进一流顶尖学者是提升高校学术科研竞争力、带动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顶尖人才的可流动性极高,大学不仅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大学竞争人才,还面临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部门等机构的竞争。吸引和留住世界级顶尖学者,不仅需要大量的科研费用支持其科研项目,也需要支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国内大学仅凭自身的资金很难与欧美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竞争,这就要求高校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地寻找资金,尤其是社会资金来解决大学的资金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一些大学已引入了捐赠讲席(Endowed Professorships/Chairs)这种结合了学术资源、社会捐赠和现代基金管理的制度。那么捐赠讲席制度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捐赠讲席制度在大学发展建设中的作用?社会资金和投资管理制度的引入是否会带来伦理问题?

一、捐赠讲席的起源

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中,讲席都被认

为是高于正教授的头衔,获得该头衔的教授都在相关领域有着杰出成就。[1]捐赠讲席是讲席的一种,其设立基金来自于社会捐赠,捐赠者一般情况下可以对该捐赠讲席进行命名。大学设置捐赠讲席,利用社会资金奖励最优秀的教授,或是从其他机构聘请领域内的顶尖学者。[2]捐赠讲席的标准高、要求严,获得这一席位是对学者学术名誉的极大肯定。美国学者杰罗姆·A·卡茨(Jerome A.Katz)将讲席教授比作奥运金牌,学者获得捐赠讲席跟奥运选手得到奥运金牌一样光荣。

为了维持捐赠讲席的永续运行,捐赠讲席基金在设立时对初始捐赠金额通常有最低要求,大学通常对获赠的讲席资金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然后利用投资收益支付获得该捐赠讲席的教授的薪酬以及科研经费。

捐赠讲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76年的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的皇帝,著名的帝王哲学家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在当时四所著名的哲学学院分别设立了一个捐赠讲席。之后,类似的捐赠讲席在罗马帝国的其他学院也逐渐设立。[3]

捐赠讲席于1502年被引入到现代大学。是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HenryⅦ)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Margaret Beaufort)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设立了名为“玛格丽特女士神学教授”。[4]1540年,亨利八世(HenryⅧ)在剑桥和牛津设立了皇家钦定教授席位(Regius Professorships)。

皇家捐赠讲席教授出现之后,私人捐赠者也纷纷效仿设立捐赠讲席。一些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大学捐赠讲席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学术头衔。例如1663年卢卡斯数学讲席(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在剑桥大学设立,迄今为止,已有17位教授出任过这个捐赠讲席,包括牛顿、霍金、狄拉克等,[5]该讲席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数学讲席。[6]

二、从大学资源筹措及外部关系的视野看捐赠讲席制度

学术资源、社会捐赠和现代基金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大学捐赠讲席”[7]。社会捐赠在美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国一流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社会慈善文化历史传统,完备的相关慈善的税法体系和政策对教育捐赠事业的支持,高校伦理遵从与规范专业化的治理,为美国一流大学在资金筹措和处理外部关系上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美国大学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筹措捐赠的体制,校长等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和考评与筹措资金目标挂钩。为保证学校筹措资源有序开展,一流大学普遍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筹款事宜[8]。另一方面,美国国家或政府对教育捐赠提供政策导向,给予捐赠人税收减免政策,或者将“获利能力”纳入大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调动高校筹资的主动性。同时,美国慈善文化包括基督教慈善文化、个人慈善价值观和企业慈善理念,为美国世界一流大学顺利实现资源的筹措营造了良好的捐赠文化氛围[9]。因此,解读西方一流大学社会捐赠制度的路径对我国高校合理有效进行资金筹措和处理外部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高等教育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我国政府对大学财政支持的相对额度逐渐减少[10]。尽管目前我国政府仍然是大学的主要出资者,但企业和校友也是大学筹措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高校所需经费已从国家统一划拨的方式改为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11-12]。从经费来源上看,我国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个人和社会三部分。从国家角度,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政府对大学的经费投入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个人角度,大学收费受城乡二元结构及学费标准的限制,在大学经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社会捐赠成为大学未来筹资的主要渠道之一[12]。社会捐赠对大学摆脱财政经费不足的困境,提升综合实力和优化治理结构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社会捐赠的主体包括校友、公司、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或者基金会。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讲,信任、网络和规范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社会捐赠者与大学之间的信任是筹集捐赠基金的基础。社会网络是大学捐赠基金筹资的平台,包括以校友为主体的网络,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二级院系合作的网络以及以公众为主体的社会参与网络。筹资机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和互惠规范的维系。大学捐赠资金筹集过程中涉及各方主体的互惠互赢,比如允许冠名捐赠,树立企业社会形象,实现个人公益理想。大学捐赠讲席借助社会捐赠获取社会资源,吸引人才并进行内部整合优化资源,从而促进大学的发展[13-15]。但近年来一些冠名捐赠也引起了社会争议,例如真维斯冠名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李嘉诚冠名香港大学医学院、萨义德冠名牛津大学商学院等,社会关注冠名与大学形象不符。而可能随外部资金而来的附带条件是否会有损学术自由也是一个敏感的议题,例如最近的孟山都公司资助的大学研究得出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结论受到了广泛关注。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捐赠讲席机制将大学和社会各群体包括校

友、家长、企业和社会个人紧密联系起来,大学作为受赠者,其自身的声誉、发展规划、校长的领导能力、捐赠基金会的公信力/筹资宣传力度、捐赠基金的用途等都会影响社会各界捐赠者的决策。另外,大学不可能完全按照自身意愿支配捐赠资金,往往需要考虑捐赠者的利益。如果大学对双方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则会滋生腐败,影响大学的声誉及发展。这就需要大学在接受捐赠时要以符合高校伦理价值标准,不妨碍重大学术决定为原则,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要求捐赠者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不能将不义之财捐赠给高校,维护国家、社会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16]。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理顺与社会捐赠者、国家及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政策和制度,营造良好的捐赠文化,本文进一步梳理了捐赠讲席的设立和国内外大学捐赠讲席制度的实施现状和经验。

三、捐赠讲席的实施

(一)捐赠讲席的设立

校友、公司、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或者基金会都可以成为捐赠讲席的捐赠者,其中校友是欧美高校募捐的主要对象。学校在选择捐赠者时,主要考察捐赠者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是否恰当以及该讲席是否设立在合适的研究细分领域等方面。因此捐赠者需要与高校在主题、研究领域以及发展目标和规划方面共同协商,达成一致,从而达到学校与捐赠方的双赢。[7]高校通常会赋予讲席捐赠者冠名权,可以是捐赠者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是其家庭成员、企业、基金会或所要纪念的其他人或组织机构的名字。捐赠者对捐赠讲席的命名得到学校的认可之后,就会被标注在受聘的捐赠讲席教授的网页、名片、办公室等地方。在捐赠讲席的设立上,中外高校各有特点,国外高校基本以高薪吸引人才,而我国高校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除了工资和待遇,某些高校解决高端人才的住房问题,甚至还有高校提供配偶及子女的就业安排。

(二)捐赠讲席教授的选聘

获得捐赠讲席是对学者学术成就的重要肯定,在选聘和考核捐赠讲席教授方面,美国大学通常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范。首先,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大学的董事会、监事会、校长、教授委员会、院系负责人等;然后,各委员相互制约与协作,选拔出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受聘者无论是学术成就还是学术声望都要得到相关领域内学者的公认,并且能够为大学的学术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选聘时,除了留聘本校顶尖学者,也会放眼全球,在全球范围内甄选合适的人才。高标准、严要求的选聘机制,使得捐赠讲席教授成为具有至高学术声望的学者的代名词。

(三)捐赠讲席教授的分类及考核

按照聘用期限的不同,目前大学中的捐赠讲席可以划分为终身性和期限性两种。终身性的捐赠讲席基金为讲席者提供永久性的资金支持,终身捐赠讲席教授必须是已经获得终身教职的教师,聘期至其退休或辞世,例如卢卡斯数学讲席。终身性讲席在聘用期内分阶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续聘。一般每5年需要接受一次考核。期限性讲席教授的聘期一般为3-5年,在聘用期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并决定是否续聘。[7]期限性捐赠讲席教授对于捐赠的最低限额和聘用者的要求都要低一些,只给获得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资金支持。各大学的捐赠讲席不仅在授予对象和期限上不同,在管理制度上也不尽相同,不少高校基于自身需求灵活地设计捐赠讲席制度。

(四)捐赠讲席基金的运营

捐赠讲席基金一般在成立的时候就规定了基金的使用范围和支出方式——只能用于支持特定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基金的本金不能直接用于开支,只能使用基金的投资收益支付相关费用。在综合考虑初始资金的投资规模与投资收益后,捐赠讲席基金通常对初次捐赠金额设置一定的最低限额。例如,耶鲁大学命名讲席的最低捐赠数为300万美元,[17]北京大学要求一次性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作为永久性基金的不动本本金。[18]

捐赠讲席基金成立之后,首要目标就是实现捐赠资金的保值增值。国外大学在长期实践中已总结出一套较为全面的投资管理体系。捐赠讲席基金的投资运营通常由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负责,科研经费、教授工资、福利津贴和其他日常性费用,以年度支出的名义从基金的收益中提取,基金收益的多余部分留在基金中,为应对投资风险和通货膨胀做准备,以保证基金本金的稳定和增长。捐赠讲席基金的开支原则是必须实现收益目标,保证营业收支预算,同时还要控制风险,保持捐赠资产的现金价值,防止通货膨胀贬值或者本金亏损。绝大多数大学将捐赠讲席基金的年度支出率保持在基金市值的4%-6%,并根据捐赠基金的市值不断调整。当捐赠资产快速增值的时候,实际支出率比目标支出率要低,然而当市场萧条或者金融危机的时候,支出率就要升高。支出率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支出预算的稳定。为了吸引外界捐赠,扩大基金初

始规模,很多大学还设立了专门的配比资金——为讲席捐赠者提供一定比例的配比资金,这些配比资金也通常来自校外的社会捐赠。[7]

值得指出的是,募捐和捐赠是一种合同行为,通过制度明确权利和义务是保证捐赠讲席成功的关键。[7]大学对于捐赠讲席的建立、学者的聘用、基金收益的使用以及年度考核报告等都应当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对学校、捐赠人和讲席教授等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进行说明。捐赠讲席基金的管理者有义务定期将基金的投资、收益、支出等情况反馈给捐赠者。大学在每个聘期结束后也应当向捐赠者告知该讲席教授的学术成果总结以及职位聘任的变动情况。

四、国外捐赠讲席教授案例

(一)剑桥大学捐赠讲席

剑桥大学的捐赠讲席最初是由英格兰皇家设立的,自17世纪起,私人开始捐赠设立讲席教授。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剑桥大学在其业务领域设立捐赠讲席教授。例如,1986年设立的毕马威管理研究教授(KPMG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6年设立的玛莎百货农业动物健康、食品科学及安全教授(Marks&Spencer Professor of Farm Animal Health,Food Science,and Food Safety)和2008年设立的塔塔钢铁冶金学教授(Tata Steel Professor of Metallurgy)。捐赠讲席的数量有了大幅增长,16世纪仅设立了6个捐赠讲席,20世纪设立了64个捐赠讲席,而21世纪仅前8年就已经设立了22个捐赠讲席,超过了上个世纪总数的三分之一。[19]

(二)哈佛大学的捐赠讲席

哈佛大学历史最悠久的捐赠讲席是1721年设立于哈佛神学院的霍利斯神学讲席(Hollis Chair of Divinity),这也是美国最早的捐赠讲席。[20]该席位的捐赠者托马斯·霍利斯是一位英国商人[21],首位受聘教授是爱德华·威格尔斯沃(Edward Wigglesworth),他的儿子是该讲席的第二位受聘教授,这是历史上罕见的父子两人获得同一讲席教授头衔的情况。[22]现在哈佛大学在校级和各院系级别都设立了捐赠讲席,例如经济学院的威廉·亨利·布隆伯格经济学教授(William Henry Bloomberg Professor of Economics),法学院的约翰·格雷法学教授(John L.Gray Professor of Law),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查尔斯·里弗教授(Charles River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等。讲席的捐赠者包括全球的校友、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及非政府组织等。其中捐赠者为同班同学并以班级命名的捐赠讲席更是一大特色。1954级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校友们在入学30周年返校重聚时捐赠设立了1954级MBA工商管理学教授(MBA Class of 1954 Professorship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此后,设立捐赠讲席成为哈佛商学院返校重聚的惯常活动。

(三)耶鲁大学的捐赠讲席

耶鲁大学最有名的捐赠讲席——斯特林讲席(Sterling Professorship)由1864届校友约翰·威廉·斯特林(John William Sterling)捐赠。1918年斯特林去世时,赠予耶鲁大学1800万美元,捐款用于设置斯特林讲席、建设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和其他基础设施等。[23]经耶鲁大学董事会批准,斯特林讲席由耶鲁大学校长任命,该席位的聘期长达40年。[24]第一位获得该席位的学者是化学家约翰·约翰斯顿(John Johnston),他在1920年摘得这一头衔。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基金会最多可以授予18名学者斯特林讲席[25],1958年增至27人,但随着捐赠资金的持续增长,2011年拥有该席位的学者累计已达40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退休的斯特林教授。[23]随着捐赠讲席的捐赠者越来越多,耶鲁大学也设立了最低限额,捐赠一个有命名权的捐赠讲席的最低要求是300万美金。近年来,院长或院系主任等行政职务也可以命名,获得其命名权需要捐赠至少600万美金。[13]

除了哈佛和耶鲁,其他美国大学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等都通过设立捐赠讲席教授来奖励、吸引教授中的佼佼者。例如,杜克大学的詹姆斯·B·杜克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被视为杜克大学教授的至高荣誉,201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杜克大学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教授即持有该席位。[26]

五、国内高校引进捐赠讲席的实例

1998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如何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国内条件还不足以大规模吸引世界一流学者的情况下,要突破过去的人才引进模式,借用世界一流学者的智力资源,就需要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捐赠讲席教授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27]

(一)清华大学引进捐赠讲席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早设立捐赠讲席的大学。2001

年2月14日,清华大学校务会议通过了《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试行条例》,设立“讲席教授基金”,共设30到50个讲席教授职位,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情况,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和知名学者到清华大学执教。学校用国内外企业捐赠设立的“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基金”支付讲席教授的相关费用,受聘者人均年薪为10万美元,聘任期为3年,可连续聘任。讲席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制定并领导相关学科的学科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开展对学科前沿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为相关学科迈入世界一流的行列做出贡献。[28]自2001年讲席教授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06年7月,共有20个讲席教授(团组)受聘,有100余名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以讲席教授的身份在清华工作[27]。捐赠讲席教授组的成员深入参与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中[29],不仅大大提升了清华大学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更为国内大学利用社会资源引进人才开创了先例。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其后又得到了曹光彪、香港溢达集团、中国建设银行、联想集团、美国EMC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家和企业的支持。

(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捐赠讲席

中国与欧盟合作设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走在了国内高校引进捐赠讲席的前列。2005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了社会责任、创新与研发管理等五个捐赠讲席领域,捐赠者最低捐赠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其讲席捐赠主要来自欧盟和欧洲的企业,包括西班牙政府、巴塞罗那港、荷兰银行、欧洲委员会、欧盟、西班牙国际银行等。[30]近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校友也开始积极捐资设立讲席。例如:2011年6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得了首笔校友捐赠的讲席教授基金,由现任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蔡明泼校友捐赠;2011年12月,校友黄怒波代表中坤集团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讲席;2012年,担任中天集团董事长的楼永良校友向学院捐资1000万,设立中天集团讲席;2014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深圳鹏瑞投资集团董事长徐航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捐资1000万元设立讲席。

(三)北京大学设立捐赠讲席

200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第一个校级讲席教授基金,捐赠者是香港实业家叶谋遵先生,叶先生捐赠500万元设立“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席教授基金”,首期聘请了原香港大学校长张信刚教授和知名经济学家曹凤岐教授。目前北京大学已利用社会捐赠先后设立校级、院系级讲席教授基金超过20个,例如“北京大学天元法学讲席教授基金”“泰普工学讲席教授基金”“迈士通工学讲席教授基金”“季羡林东方学研究讲席”以及“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等。根据北大教育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捐赠规定,捐赠人需一次性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作为永久性基金的不动本本金,由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长期投资运作,方可在北京大学设立讲席并获得冠名权。[13]

在北大、清华以及中欧之后,其他高校也相继设立捐赠讲席,例如复旦大学的“姚士华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鸿文讲席教授”、武汉大学的“郭水尧讲席教授”以及南开大学的“欧阳氏青年讲席教授”等。目前,尽管捐赠讲席模式已经被国内各大高校吸收引进,但是这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引进优质师资的捐赠通道还需要规范和发展。

六、对高校实施捐赠讲席制度的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高校设立捐赠讲席,吸纳社会资金,是大学利用社会资源来维持生存、提升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设立捐赠讲席,引入社会资金这种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原有资源的不足,通过结合高校教育和社会资金两者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体现学者的价值,是对高校学术聘用体系的创新。

对高校而言,捐赠讲席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建设,推进人才国际化以及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这种创新型人才引进制度完善了现有的人才引进体系,也带来了国际视野与理念,能够大幅提升我国高校的学术声誉与学术地位。要合理利用捐赠讲席制度,笔者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第一,要保证引进的讲席教授真正参与到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引进的讲席教授当中,仅有36%的教授到高校实地指导。[31]要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基金筹集渠道,为海外学者在国内进行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要制定清晰的目标管理与考核机制,保证海外学者来高校工作的实际时间和质量。

第二,要将引进捐赠讲席教授与建设本校一流教师队伍相结合。高校的发展需要借鉴与吸收海外智力资源,但是不可过度依赖引进教授。高校在资源分配上必须考虑到两者的平衡,讲席教授只是高校人才引

进体系的补充,通过学习交流,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术水平,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发展。对于高校原有的核心人才,特别是暂时还没有重大成果,仍处于成长阶段的人才来说,也需要加强相应的扶持政策。

第三,为社会资金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捐赠通道。确保捐赠基金的运营和再投资专业化,促使捐赠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高校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制定高灵活性、高可行性的捐赠方案,使社会资源更加积极地流向高等教育领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在吸引社会资金的同时保持高校学术独立性。对社会资金的吸纳,高薪引智,加剧了高校之间的人才抢夺,也加剧了社会对大学保持学术独立性和纯洁性的担忧。[32]高校在吸引社会资金时要有明确的筹资机构,由学校校长或副校长等管理者及其团队负责,避免高校教师队伍将学术与研究活动与筹资等商业活动挂钩,进而保障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真正发挥学校人才智库的作用。

[1]贺卫方.捐赠讲席教授[J].中国慈善家,2014(8):99-104.

[2]康奈尔大学[EB/OL].[2015-11-03].http://www.celebrate.cornell. edu/learn/mentor4.html.

[3]LYNCH J P.Aristotle's School:A Study of a Greek Educational Institution[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2.

[4]JONES M K,UNDERWOOD M G.The King's Mother:Lady Margaret Beaufort,Countess of Richmond and Derb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5]BRUEN R.A Brief History of the Lucasian Professorship of Mathemat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6]杨庆余.近代科学建制史上的丰碑——卢卡斯数学讲席教授的设立、意义及其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11):99-104.

[7]张和平,沈红.捐赠讲席:美国大学聘用顶尖学者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78-79.

[8]蒋国河.推进高等教育捐赠事业:价值传承和制度创新[J].江苏高教,2005(6):33-36.

[9]胡娟,张伟.哈佛大学资金来源、筹资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5):104-109.

[10]谢安邦.构建大学外部利益关系者信息反馈机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30-33.

[11]王卓君.论中国大学的外部经济关系[J].江苏高教,2002(4):14-17.

[12]赵月东.大学筹措经费需要处理的内外部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156-158.

[13]BOURDIEU P.The Forms of Capital(1986)[G]//SZEMAN I,KAPOSY T.Cultural Theory:An Anthology.Wiley-Blackwell, 2011:81-93.

[14]侯志军.社会资本与大学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15]程艳彬.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教育基金会筹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

[16]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7]耶鲁教育基金会[EB/OL].[2015-11-11].http://giving.yale.edu/ ways-to-give/endowment-fund.

[18]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EB/OL].[2015-12-01].http://www.pkuef.org/ pkuef/newdetail.php?id=1026.

[19]University of Cambridge.A Cambridge Alumni Database[D/OL]. [2013-09-15].http://evnn.lib.cam.ac.uk.

[20]WOOD N E.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Baptist Church of Boston (1665-1899)[M].American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1899.

[21]VAN DOREN C L,MCHENRY R.Webster's Guide to American History:A Chronological,Geographical,and Biographical Survey and Compendium[M].Springfield,MA:Merriam-Webster,1971.

[22]HOEVELER J D.Creating the American Mind:Intellect and Politics in the Colonial Colleges[M].Lanham,MD:Rowman& Littlefield,2007.

[23]FELLMAN B.How Sterling Professors Get ThatWay[J/OL].[2015-11-05].Yale Alumni Magazine,1999(02).http://archives. yalealumnimagazine.com/issues/99_02/sterling.html.

[24]DOCKENDORF J.The Sterling Professors of Yale:Evolution of a Species[N].Yale Daily News,2011-01-21.

[25]HICKS F C.Book Review:John William Sterling(1930)[EB/OL]. [2015-11-05].Faculty Scholarship Series.Paper 4712.http:// digitalcommons.law.yale.edu/fss_papers/4712.

[26]ROBERT J,LEFKOWITZ M D.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EB/OL].[2015-11-08].http://www.hhmi.org/research/ investigators/lefkowiz_bio.html.

[27]生云龙.以制度创新实现海外智力引进——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制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05):97-100.

[28]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EB/OL].[2015-11-12].http://www.tuef.tsinghua. edu.cn/.

[29]孙茂松.讲席教授组机制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手段[J].计算机教育,2008(01):16-19.

[30]中欧商学院教育基金会[EB/OL].[2015-11-03].http://www.ceibs. edu/foundation_c/programme/chair/index.shtml.

[31]祝昊泉.“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评介[J].神州学人,2007(3): 40-41.

[32]陈爱民.美国高校捐赠基金管理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 64-74.

Endowed Professorship: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Talent Recruitm ent and Fundraising

YU Kai,QU Xiao-man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Endowed Professorship,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western universities,has been an effective mode to attract and retain outstanding scholars who are expected to make enormous contributions to top-class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i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nhance the social impact of universities.Endowed Professorship is regarded as both great honor and award to the holders.It also helps to increase the endowment fund to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an ideal charity opportunity for the donor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rigin,value and current status of endowed chair or professorship in top-class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s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make thebestuseof this institution to recruitand retain top-notch scholars.

Endowed Professorship;Outstanding Faculty;Endowment Fund;University Development

2016-01-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一流大学永续型基金发展与管理研究”(71203140)

喻恺,1985年生,男,江西临川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瞿晓蔓,1988年生,女,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职科研助理,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捐赠者教授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The unusual gym man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大学》
刘排教授简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美国粪便银行接受捐粪,捐赠者一年赚8万元
网上捐赠面临新挑战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