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经验启示

2016-04-16刘长发

福州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干部

刘长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42)

延安时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经验启示

刘长发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河南 郑州450042)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领导人率先垂范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前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风向标,健全的监督体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的重要保障,严厉执纪执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政治生活现状和政治发展环境,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是政治生态的核心。政治生态良好,好干部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治生态恶化,好干部也很可能不得不顺应“潜规则”,逐渐变成坏人。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政治生态最好的时期之一。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延安时期,我们党培育出一大批有理想、有作为,不怕苦、敢担当,不爱财、不好色的好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使延安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今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从事的工作、担负的使命更为纷繁复杂。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实施了落实“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重大举措,找准了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实践基点。我们对延安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要在深刻审视与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与借鉴,从而建设“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一.领导人率先垂范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前提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延安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的关键原因,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延安时期,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是党的领袖们辛勤培育和亲身实践的结果。他们处处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境界。

克己奉公,不谋私利。领导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典型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延安时期,广大领导干部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克己奉公、不谋私利的卓越行为,创造了旧中国绝无仅有的“只见公仆未见官”的清风正气。党的领袖们成为全党的表率。他们以良好的作风带动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毛泽东是全党的领袖,但是同普通士兵一样,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草鞋。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大生产运动中亲自纺纱织布,被誉为劳动楷模。总司令朱德,时常背上粪筐拾粪积肥,还把自己的马让出来搞运输。褥子里的棉花都成硬片子了,他却不愿意换新的,而是装进麦草继续铺在床上。年过半百的林伯渠,一堆书和一个铺盖卷就是全部家当。正像毛泽东多次指出的:“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1]毛泽东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为子女谋取利益。1937年,表哥文运昌因为家境困难,致书毛泽东想来延安找工作。毛泽东却在回信中说:“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2]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并没有给他在党政军机关安排官职,而是送他到农村去上“劳动大学”,并对毛岸英说:“你在苏联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大学堂,就是劳动大学。你要到农村去了解中国,了解农民。”[3]党的领导人这种有权不谋私、用人不私亲的精神极大地教育了全党,也深刻地感染着全党,带动绝大多数干部成为好干部,促进党内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力戒骄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力戒骄傲,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国家干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问题,它是保持党内团结的重要基础。1943年,中共中央举行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极端恶浊的官僚主义灰尘和军阀主义灰尘天天都向我们的脸上大批地扑来。”[4]他要求,那些“沾染了官僚主义灰尘”的人,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要“用一盆热水好好洗干净”,才能和群众亲密地结合起来。[5]毛泽东十分警醒党在执政后可能产生的官僚主义危险。1944年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毛泽东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同志要以李自成为鉴,不要在胜利时骄傲而重蹈李自成覆辙。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明确要求在全党胜利的环境里要继续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胸怀坦荡,自我批评。毛泽东认为,“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最革命的最有生气的部分……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6]在延安整风中,包括周恩来、张闻天、博古、任弼时等在内的各级领导人,都多次对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为全党整风做出了榜样。1943年参加九月会议前,周恩来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做了认真准备,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自我批评。他写的检查提纲两万多字,是九月会议检查时间最长、讲得最细的发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丝毫不讳言自己在遵义会议前所犯的“左”倾错误,多次进行检讨和深刻检查。1942年1月,他主动离开领导岗位,前往陕北和晋西北农村进行为时一年有余的实地调查,形成了一大批对我们党施政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价值非常高的调研成果,表明他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和飞跃。他奉行的格言是:“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 开展自我批评的重要思想基础,是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开展自我批评的内在动力,是一如既往地追求真理;开展自我批评的人格保证,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勇于自我批评,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1946年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访问延安时非常感慨和震惊,事后他们在《中国的惊雷》中写道:“共产党人经常在进行着自我检讨的整风工作……在各地,这种行政上的批评自由形成了中国农民从未有过的最民主的政治制度。”[7]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培育和表现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对国内外进步人士产生了巨大政治效应。

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垂范的巨大人格魅力感召下,我们党才能够形成廉洁的政治风貌,延安的政治生态才得以彪炳史册。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要在思想上、作风上、精神上进一步用先进思想、先进理论武装起来,以身作则、当好表率,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信念、人格和实干当做立德之基、立身之本、立业之源,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模范行为引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努力营造 “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二.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认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8]对于政治生态建设而言,选人用人无疑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治国应先治吏,只有吏治清明,政治方可清明。延安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毛泽东多次引用斯大林的话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9]毛泽东为全党确立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五湖四海”的干部原则。他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10]明显,这条“路线”不仅指明了干部路线的本质和内涵,也对干部标准的基本内容给予了阐述。干部的“德”,就是要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干部的“才”,就是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德才兼备,才能谓之“贤”,它们统一于党的干部路线当中。“五湖四海”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又是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的重要保障。历史实践证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推动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仁人志士。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是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实行武装割据中发展起来的,客观上“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11]正因为这个客观实际,毛泽东反复强调:“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12]因此,“五湖四海”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就极为重要。对于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事实上存在的山头,毛泽东提出,“要承认山头,照顾山头”,也要“缩小山头,消灭山头”,坚决“肃清山头主义。”[13]毛泽东要求,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新干部和老干部,这一部分干部和那一部分干部,都要有大局和团结意识,彻底摈弃宗派主义。经过教育,延安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彻底清除了旧社会官场中搞人身依附那一套不良习气,消除了任人唯亲、任人唯派现象,消灭了拉山头、划圈子现象。每一名干部,不是为哪个人、哪个派别所有,更不是为哪个人、哪个派别服务,而是都成为党的干部,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同时,实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制度,严格审查干部。1938年,陈云强调,干部的政治生命是审查工作要非常珍惜的。为此,他提出了一套符合当时实际的干部工作标准,其内容为“气量大、了解人、爱护人、用得好”。凭借“了解人”,对党的干部进行基本审查;凭借“爱护人”,避免在党的干部中出现冤假错案。1940年,陈云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既有的政治审查制度实践总结为15条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政治审查制度。1941年,中共中央正式下发 《关于干部审查与填写党表自传的规定》,对干部个人能力、各级审查机构、审查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都有明确规定。通过这些有力举措,既从根本上杜绝了旧社会的官场习气,又有效克服了国际共运中的官僚作风,极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了陕甘宁边区和各个解放区唯贤是举、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打下了清明廉洁的政治生态的基础。

党员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基石,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我们必须从延安时期党的选人用人实践中汲取经验,始终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作为吏治清明的治本之策,坚决杜绝干部升迁过程中的潜规则和逆淘汰,让能者上,把投机钻营者清除出干部队伍,塑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风气。

三.健全的监督体系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

延安时期,党非常重视对干部实行严格的监督,并采取了许多措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得以贯彻落实。规范合理的监督,不仅能促进决策的贯彻落实,也能够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决策的不合适或者错误,并进行纠正和完善。

实行党内巡视制度。党内巡视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它从党的二大开始出现。1928年10月,中央正式颁布党内《巡视条例》。延安时期,党内巡视制度适应了对党内决策的执行进行监督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决策。巡视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党的决议案进行详细研究,更重要的是对所巡视的党组织和干部执行党内决策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认真分析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协助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例如,党中央于1942年1月制定了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但是有些地方存在官僚主义倾向,没有认真执行中央决策。鉴于此,中央决定向各根据地派驻巡视员,对执行决策工作加以严格地检查,并要求各个各根据地派员下乡,分途巡视本地执行的情况。在周密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总结各地经验,推动了减租减息工作深入开展。可见,巡视制度在保障决策的贯彻落实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实行党内监察制度。1926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建立了检查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建立监督机制的最初尝试。首次设立中央层面的纪律检查机构,是1927年5月召开的党的五大,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在各解放区党委之下设立监察委员会,党内监督机构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议还明确指出,监察委员会首要的职权是“监察各种党的机关,党的干部及党员的工作与对于党的章程决议之正确执行”,体现了监察委员会对于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内决策执行的积极作用。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要求重新设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各级地方监察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监察机构的任务与职权、产生方式以及领导体制。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延安时期我们党积极探索开展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来建立党的纪律检查机构作了充分准备。

开展党内监督运动。党内监督运动是伴随着党内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展开的。毛泽东在整风运动中公开明确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也就是后来所概括的“团结—批评—团结”模式。对此,毛泽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14]我们从毛泽东的解释中可以看到,整风运动是对于党内某些错误行为有力的监督:一方面,它能够督促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揭发和改正;另一方面,监督运动的目的,绝不是对党员个人进行打击和报复,而是为了帮助党内同志改正错误,获得进步。“团结—批评—团结”的模式也是如此,整风运动和监督运动所坚持的原则,就是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通过整风运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分清了是非,提高了思想觉悟,党内风气大大改善,党内团结进一步巩固,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整风运动,既是解决党内矛盾、冲突、争论以及党内意见分歧的良策,又成为极为有效的党内监督方式。

目前在党政干部中,尽管“四风”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是距离彻底根治还有很大的距离,重要原因就是监督还远没有达到足够大的威力。因此,要大力推进 党务、政务公开,党政机关都应将其党务、政务活动(涉密的除外)的原则、程序、方法、结果等公诸于众,置于阳光普照之中,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四.严厉执纪执法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

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延安时期政治生态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对于党而言,保持严密的纪律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都充分严格执行纪律,为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建立系统全面的纪律规章制度。延安时期,我们党建立起了系统全面的纪律规章制度。1938年9月,中央规则起草委员会成立,由刘少奇等负责起草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和《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等重要文件。随后,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这三个文件。对于这三个文件的制定初衷,刘少奇明确指出就是为了严明党的纪律,“保证按民主集中制来建设我们的党。”[15]这三个文件,事实上是我党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有关党纪的规定,也成为我们党内最基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党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党员干部。1935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1939年8月颁布了《惩治贪污条例(草案)》,共同目的都是要强调所有政务人员都应具有廉洁奉公的责任意识。1939年1月,《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被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其中规定:“发扬艰苦作风,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铲除鸦片赌博。”中央政治局1941年5月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这一纲领具有一定的宪法性质,其中就有关于严肃党纪方面的规定:“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6]这一条是毛泽东亲自提议增加的,这是我们党创造的新的刑法原则,是毛泽东对新刑法的伟大贡献。1945年5月,党的七大对《党章》进行了审慎的修订和完善,其中一个重要修订完善之处在于明确要求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内最基本的纪律和法规。这无疑是对民主集中制给予的高度肯定。

用好法纪“牛鞭子”管好党员干部。党在延安时期,除了从制度上规范党员的纪律性,对于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极少数腐化变质分子等“害群之马”予以严惩,适时惩戒了一大批不合格党员,纯洁党的队伍。1937年,延安曾发生轰动一时的黄克功逼婚事件。当时抗日军政大学六队队长黄克功因爱慕陕北公学学生刘茜,但不为后者所同意,遂进行逼婚,逼婚不成,竟将后者枪杀。事情败露,黄克功要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处以死刑,于是上书毛泽东,表示愿意戴罪立功战死沙场。毛泽东在致审判长雷经天的信中指出:“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员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17]此外,还有同样轰动一时的肖玉璧贪污事件也值得一提。肖玉碧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全身有90多处伤疤。延安时期,他在任靖边县张家畔税务局局长期间,曾心生邪念,贪污公款 3050元。后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审判,获死刑。当时,《解放日报》为警示教育党员干部,详细报道了肖玉璧的犯罪事实,并指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允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当时,对于这两个事件的处理,极大地震慑了党内极少数丧失党员信念的分子,让党纪成为规范党员言行举止的参照标准,为塑造风清气正的延安边区奠定了重要基础,延安也成为国内外进步人士心目中的“净土”。延安时期党对违法违纪党内分子的惩处,是赢民心、顺民意之举,现如今,我们要继续坚定查处大案要案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强对党内违法违纪现象的监督和治理,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纯洁的党员干部队伍。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现在和未来是相通的。延安时期,已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今天,我们正在创造党史上的又一段辉煌。只要我们找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基点,立下“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决心,进一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就一定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的根本转变。

[1][11][1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43、345.

[2][19]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4、110.

[3]肖纯柏,蔡世忠.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独创性贡献[J].理论探索,2014(1).

[4][5][1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5、933、827-828.

[6][9][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18、526、527.

[7]王诚安.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N].西安日报,2013-09-10(10).

[8]吴兢编著.贞观政要[M].长沙:岳麓书社,1994:114.[15]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6.

[1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42.

责任编辑:陈振锟

D262.6

A

1674-1072(2016)05-020-05

2016-09-12

刘长发(1973-),男,河南获嘉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走进延安
干部任免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