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
2016-04-16
厦门: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
“单从‘五大发展’的某一具体领域看,厦门的基础或许还不是最好的。但将‘五大发展’综合考量,厦门则具备独有优势,我们的产业结构较合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较高、具备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发展的协调性高、社会文明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完全有基础、有条件通过全面高水平地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厦门市委召开的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如是说。
这次全会审议并通过 《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的目标。“这是厦门自身发展所需,也是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责任所系。”王蒙徽说,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保持转型定力,着力扬长补短,着力挖掘发展潜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做到好上加好、弱项不弱。
持续创新,高举经济发展新引擎
“我们原来的生产工艺时效是76小时,现在是48小时;原先的产能是6万平方米/月,现在达到10万平方米/月。”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余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组数据的变化,源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引入。近年来,强力巨彩累计投入超3亿元,先后建成81条自动化生产线,产值效益双双提高。
企业加大技改力度,需真金白银。因而,企业家们不仅十分重视成本问题,也格外关注政府是否给予政策扶持。
厦门的政策十分给力。市、区两级先后对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实行专项补贴,仅2014年11个项目就补贴约1900万元。在扶持资金的催化下,威迪亚、瑞尔特等一批企业纷纷加入“机器人转型”大军。
厦门更重视的是营商环境建设,把优化政府服务当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梳理简化行政审批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产业扶持方式和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为企业发展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主旋律。
“目前已迈过转型过坎最艰难阶段,发展的后劲不断积蓄,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王蒙徽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2015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7%和12.3%,分居全省第二和第一。《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5年内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以上,重点要围绕打造“5+3+10”产业支撑体系,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形成平板显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一批千亿产业链 (群),加快建成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不断开放,构筑内外联动新格局
跨越大半个地球,从欧洲、美洲“远道而来”的几架飞机缓缓降落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飞机融资租赁业务,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的改革创新闯出一条新路子。
在平行进口汽车综合展厅内,首批6家试点企业有了集中展示平台——厦门片区将与其他片区协同联动,和台湾地区实现行业互动、部门联动,力争打造汽车流通领域新增长极。
既有“高大上”的飞机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也有“接地气”的与市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家门口“海淘”。去年7月,厦门跨境电商直购进口平台上线运行,目前在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注册备案的直购模式企业已达13家。
这背后,是厦门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的不懈努力。自挂牌成立以来,在厦门片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制度为全国商事登记改革提供“厦门样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让企业申报实现“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次提交、一次办结”……在全省通报的109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52项,其中18项属全国首创。
如果说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开放发展的新试验田,那么,“一带一路”便是从这一节点向外延伸的放射线。
不久前,冠捷、厦工等知名品牌的产品搭乘首趟中欧班列“厦蓉欧”,从厦门片区缓缓驶出,出境抵达波兰,这是全国自贸试验区开出的首条中欧、中亚班列,实现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两大战略建设的无缝对接。
相关部门、企业还将继续加强市场拓展和营销力量,与中远及台湾有关物流团体合作,争取更多的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使用这条时间和成本均有优势的新物流通道,发挥出更大的聚集效应,发挥“一带一路”及自贸试验区的优势。
厦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对接合作,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不断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服务全局的战略支点作用。
(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