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萨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设计研究

2016-04-16魏益军邓传力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拉萨市城市绿地城市公园

魏益军,邓传力

(西藏大学 工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拉萨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设计研究

魏益军,邓传力

(西藏大学 工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摘要:通过对城市绿地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的简介,在分析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的可能性和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拉萨市的区域特点和历史文脉,探讨了在拉萨市进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设计时,需与城市绿地相结合,且结合过程中需应遵循“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合理规划”设计原则,以此设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在拉萨实施应急避难场所设计建设的建议,并提出了拉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理想分布方案。

关键词:地震;避难场所;城市绿地;防灾减灾

1研究背景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全市面积(含辖区)近3万 km2,下辖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以及城关区。城关区面积523 km2,市区面积59 km2。全市总人口近5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人,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

2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研究

2.1应急避难绿地的概念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绿地就是指结合城市绿地建立的可应对破坏性城市灾害发生时的灾民安置应急场所。“平时可用作城市绿地,灾时可做应急避难场所,集中收置灾民,提供各种救灾设施、物资等。”

2.2城市绿地类型

目前,世界上对城市绿地类型尚无统一分类。根据我国GB50137-2011《城市用地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其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结合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可将我国城市绿地分为以下几类:①公共绿地;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④居住绿地;⑤其他绿地。”

2.3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2.3.1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意义

“随着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大中城市中分别建立了各种性质的广场、绿地、公园等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这些场所很大程度上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重要的措施。但在土地紧凑的城市中如何开辟出空间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就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绿地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就可以满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所需条件:良好的开放空间以及合适的服务半径等。因此,如果能将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就具有重大现实和安全意义。

2.3.2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作用

(1)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安全保证。城市应急避难绿地的建设规模越大、分布合理、功能及配套设施越完善,其自身所具有的防灾减灾功能越完备,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途径。

(2)防风、防沙以及净化作用。城市绿地覆盖有茂密的植被,其中的林带可以有效抵御沙尘、风暴等灾害。同时当有害气体泄漏时,园林植物具有滞尘杀菌以及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

(3)将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用地,减少经济投资。将城市现有绿地进行改造完善,使其具有避难场所功能,就可以不必另辟空间建设规划,同时将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符合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3避难场所与绿地结合规划的原则

3.1平灾结合原则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猛,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将现有的城市绿地与应急避难场所结合建设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主要方式。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平时可做公园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健身所用。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又可做应急避难场所使用。这样做既能满足日常人们使用,又能达到躲灾避难的功能,节约城市用地。

3.2综合利用原则

“应急避难场所是在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居民的一个安置场所,所以它应配备必要的救助和生活设施如(供水、照明以及卫生防疫设施等)。”平时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能作为避难场所使用,做到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3.3合理规划原则

城市绿地应该均匀分布,在城市中,应该满足全市居民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最近的避难绿地。但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除特大和大城市以外)一般都只有一、二个市级公园,很难做到均匀分布,只有区级或居住区级公园才能均匀分布,同时这些公共绿地应该按人口密度来合理分布。由于大型公园不可能供应全市居民,因此一些中小型绿地的布置就尤为重要,必须满足服务半径,使人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步行达到。

4拉萨市绿地避难场所防灾分析

4.1拉萨城市概况

4.1.1拉萨市城市灾害介绍

西藏是全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受损最重的省区市之一,其中,具有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地震响最大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省。拉萨位于西藏高原中部,地处冈底斯山脉地震带南端,地震活动频繁(图1)。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2008年10月6日发生在当雄县6.6级地震,是近年来自然灾害中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损失比较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中国国家地震台网2013年12月9日凌晨发布消息,西藏拉萨市市辖区于当日凌晨1时15分28秒发生1.5级有感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9.6度,东经91.3度,震源深度为10 km。由于此次地震为有感地震,虽已是凌晨1点多,但不少市民都感觉到了震动,一些市民还从梦中被惊醒;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震后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265次,截至2015年6月11日,地震至少造成8786人死亡,22303人受伤,中国西藏、印度、不丹等地区均出现人员伤亡。

4.1.2拉萨城市绿地概况

根据《拉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中指出,拉萨将建7处应急避难场所,中心城区规划其规模为近期至2015年规划面积70.0 hm2,设计人口40万人,达到人均避难场所4.5 m2。目前拉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2.8 %,绿地覆盖率达37.6 %,拉萨市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6 m2,绿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点、线、面”结构。

拉萨市主城区的城市公园绿地有8处(表1),分别为罗布林卡公园、格桑花公园、河坝林公园、嘉措园、龙王潭公园、明珠公园、药王山公园和曲米路公园。

图1 中国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公园名称所属区域类别罗布林卡城关区旅游景区格桑花公园娘热乡城市公园河坝林公园吉日街道城市公园嘉措园城关区城市公园龙王潭公园城关区城市公园药王山公园城关区城市公园明珠园城关区城市公园曲米路公园城关区城市公园

从绿地结构图(图2)中可以看出,市级的公园只有一处,类型较多,但未合理均匀分布,不成系统且距离较远,导致使用不便。这些公园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东郊市政府、南郊仙足岛居住片区绿地分布较少且不成规模,各绿地之间联系性较差。

4.2拉萨市城区应急避难绿地现状调查

4.2.1拉萨市城区应急避难绿地现状分析

拉萨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就一处即龙王潭公园,根据最新的《拉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了解到市政府将在首批一处避难场所的基础上,共落实7处固定避难场所及相应的临时避难场所,初步建立起有层次,易管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但目前这些与避难场所结合规划的公园绿地未形成系统,功能及配套设施简单,人均有效使用面积不足,本文就将应急避难绿地的选址分布、服务半径、服务设施等进行现状调查分析。

4.2.2拉萨市建设应急避难绿地SW分析

优势分析:拉萨市在2011年确认2011年至2015年,将落实7处固定避难场所,“十三五”期间,拉萨市将按照国家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加强应急避难、组织演练,建立完备的防灾应急工作体系,并结合防灾分区组织各级相关部门落实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劣势分析:从拉萨应急避难绿地分布图可以看出,城市公园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且人均有效避难面积达不到4.5 m2每人,各城市公园之间相互独立,联系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这些公园功能设施简陋,甚至有的只有绿化功能。

4.3拉萨市避难绿地理想分布图

由于现状的城市绿地分布不够,而避难绿地的建设应满足均匀布局,服务半径合适,所以最好能满足“人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在步行条件下到达,临时性的避难场所在5分钟之内到达,固定避难场所能在5~10分钟内到达即可。”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拉萨市避难绿地理想分布

4.4拉萨市应急避难绿地规划建设建议

建议拉萨市政府选择龙王潭公园作为中心,药王山公园、河坝林公园作为固定的避难场所,进行防灾避灾方面开展针对性研究,制定可行方案。

拉萨市的应急避难绿地规划要结合拉萨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防灾规划,考虑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等原则。从安全性、便捷性的角度制定近期和远期规划,确定各级别避难场所的规模、等级和服务人口数量等内容。

在现有的城市公园中增加必要的救助和生活设施,在目前没有避难场所的片区适当开辟土地进行避难绿地规划,在没有条件建设的地方可以与别的场所结合,“这些场所可以包括公共绿地、城市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停车场及绿化分隔带等。”

5结语

城市作为一个人们高度聚集的地方,对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的研究将是一个复杂而有必要的课题。

本文以拉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为例而提出的一个避难场所与城市绿地结合规划的可行性方案,给出了对拉萨城市应急避难绿地建设的建议。当然,这里面所说的只是一个理想布局,对于城市现状而言,有些方面比如:土地资源、拆迁等问题都是需要去协商改进的,所以这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艾洁,张浪.试谈合肥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15):3679~3680.

[2] 吴松涛,由爽.城市绿地类型与规划原则[J].低温建筑技术,2004(6):16~17.

[3] 郑晓杰.绵阳市建设应急避难绿地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0(1).

[4] 吴居才.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N].中卫日报,2008,7(4).

[5] 杨文斌.韩世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与城市防治[J].自然灾害学报(1):126~132.

[6] 林晨,许彦曦,佟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07(2):58~60.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Design of Emergency Shelter and Urban Green Land in Main Urban District of Lhasa City

Wei Yijun,Deng Chuanli

(CollegeofEngineering,TibetUniversity,Tibet8500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the analysis of the possibiliti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 and urban green space,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hasa area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he article finds out that in the design of emergency shelters, it must combine with urban green space and i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al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Taking the design principle as guid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shelters in Lhasa,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l distribution scheme of emergency shelters in Lhasa.

Key words:earthquake; emergency shelter; urban green land;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115-03

作者简介:魏益军(1993—),男,四川巴中人,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专业研究工作。通讯作者:邓传力(1979—),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西藏传统建筑及建筑教学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珠峰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02

猜你喜欢

拉萨市城市绿地城市公园
基于AHP的城市公园体育资源评价体系及实证探究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基于长时序Landsat数据的城市绿地定量遥感监测研究
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
基于LID的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特征分析及措施设计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