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幻,已然来到我们身边

2016-04-15方方

科学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达蒙瑞恩航天员

方方

2015年,刘慈欣凭借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三体热”。据了解,以《三体》为剧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相信不日即可看到它的上映。近期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大会发言人在回答朝核问题时,引用《三体》中的情节阐述国际安全形势,科幻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就在小编组稿接近尾声时,闻悉刘慈欣当选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消息,之前他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也说明社会各界对科幻创作者从接纳到肯定以及高度认可的一个渐变过程。本期,小编欲借解读好莱坞2015年岁末推出的一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给即将上映的国内首部科幻电影热热身。(另,《火星救援》涉及到的相关前沿技术已在2016年第一期本栏目作过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翻阅,有利于加深理解此科幻大片。)

救援,从地球到火星

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

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他与其他5位宇航员遭遇巨型风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结束,他因为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马克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幸好他天性幽默乐观,而且是个植物学专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待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虽然这一等就要4年。

熟悉马特·达蒙的观众都知道,除了主演《火星救援》、参演《星际穿越》,他还主演过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电影讲述的是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马特·达蒙饰)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都已在2周内陆续战死,美军方上层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分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敬畏生命,无论写实还是科幻

2部电影,2场救援,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地球,一个是发生在火星;相同的是,即使冒再大风险也不惜代价,设法拯救人的生命。2部电影,虽然一部写实一部科幻,但联系起来看,却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太空中,人的生命都是占据第一位的。

战争是残酷的,战事一起,人的生命便会置于随时可能被剥夺的危险之中,所以能和平解决的争端绝不要通过战争。但是,当人类面对类似德、日法西斯挑起的反人类战争时,却又只能被迫用战争来制止,以保全更多无辜的生命。《拯救大兵瑞恩》,拯救的虽是一个普通士兵的生命,体现的却是正义对邪恶的顽强反击,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人道主义追求的人类普世价值。

以人类目前的认识和科技水平,探索太空的风险虽然和战争无法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科学探索活动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以载人航天为例,在过去50多年中,已经有22位航天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之所以无法继续,2次飞行事故造成14名航天员牺牲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的火星登陆以及其他以更远星球为目标的载人航天活动中,类似于《火星救援》中的危险局面很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各种探索计划设计之初,必须把最大限度地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尽可能考虑周全,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设计多种救援方案,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在人类的词典里,“尊重生命”的意义,无论地球还是火星,无论地面还是太空,没有任何不同。一旦有航天员在太空中面临生命危险,地球上的人们一定会像《火星救援》中一样,倾尽全力救援,不仅是为了危难中的航天员,也是为了捍卫人类的共同价值。

探索,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

太空探索不同于战争。战争的危险在许多情况下是被迫面对的,面对侵略只能拿起枪来保家卫国;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主动选择,其中的风险人类也会主动面对。可能有人会说,既然风险那么高不探索算了,但如果真的是这样,人类也就不成其为人类了。人类刚开始航空、航海之时,风险同样很高,如果因为风险高而放弃,试想,今天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有风险需要正视、克服,而非无视和逃避。以人类的智慧,可以进行诸多高难挑战,未来,太空旅行一定会像今天的人们乘坐飞机、轮船一样方便、舒适、安全。

进入2016年,又逢火星探测窗口期,欧洲将发射“微量气体火星轨道器”,美国也将发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我们祝愿这些无人火星探测活动进展顺利,更期待人类登上火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当然.祈祷最好不要出现《火星救援》那样的惊险场面。

太空版,拯救大兵“马克”

《火星救援》的背景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30年实施的载人登陆火星任务。梅丽莎·刘易斯(由被称为好莱坞“劳模姐”的杰西卡·查斯坦饰演)担任火星考察队的领队,率领航天员乘组登陆火星表面。在执行任务的第六天,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袭击。刘易斯当即决定提前结束任务,航天员乘组紧急撤离火星,返回地球。撤离过程中,航天员马克被狂风吹起的金属天线戳破了宇航服,身体受伤,宇航服开始漏气,服内压力逐渐下降。昏倒的马克与队友们失去联系。万幸的是,从马克身上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在火星极低的气温下快速凝固,堵住了宇航服上的漏洞,马克得以保命。

当马克跌倒时,恰好压坏了安装在宇航服上的生命检测系统。队友们收到的信息显示马克已经罹难。由于天气十分恶劣,无法开展搜救,在紧急情况下,队友们不得不按照航天任务流程,立即撤离火星。

马克孤身一人被遗弃在火星上。此时,登陆舱已经被沙尘暴损毁,生存物资补给不足,眼前是一片荒凉而狂野的火星戈壁。面临重重困难,孤立无援的马克必须想方设法在火星上生存下去,并坚持到队友们来救他回地球。

马克先是包扎自己的伤口,然后利用火星定居点的储备物资,积极生产自救。他重新排布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清点食物,根据生存所需的最低热量需求,估算所能支撑的时间。他搭建了蔬菜大棚,用地球上带去的一小部分土壤与火星土壤和自己的粪便混合,生产出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富含微生物的土壤,在火星上种起了土豆。他找到之前火星任务遗弃的“探路者”号火星车,利用火星车上的天线重新与地面取得联系,把自己仍然存活的信号传回地球。NASA立即组织世界各国的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与正在返回地球的航天员乘组密切合作,准备重返火星、拯救马克。

很显然,这是一部发生在太空中的美国西部片,是火星版的《荒野求生》,也是太空版的《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片子展现了人类集体的努力,以拯救马克回到地球为例,除了火星的恶劣环境外,没有人会阻止他回到地球,马克最终得以平安归来。

太空迷,写就科幻大作

影片《火星救援》根据安迪·威尔2012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台湾三采出版集团翻译出版了繁体中文版,书名为《火星任务》,大陆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简体中文版。

作者安迪·威尔的正式工作是一名电脑程序员,也是一位业余的科幻作家。安迪·威尔是一位狂热的太空迷,他甚至利用专业特长,编写了一个专门用于计算从地球到火星旅行所需航行时间的程序。他曾经预测人类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登陆火星。

实际上,《火星救援》早在2009年就已经写作完成,安迪·威尔把这部小说放在自己的网站上连载,供人们免费阅读。由于读者反响不错,他把小说放到亚马逊网络书店上出售,定价0.99美元,如此一来,喜欢该书的读者就可以在Kindle上方便地阅读。短短3个月,《火星救援》就卖出了3 500份,荣登亚马逊2014年科幻类畅销书榜首。

自出版起,《火星救援》经受了科幻迷、太空迷和专业人士的检验,得到众多好评。功勋航天员克里斯·哈得费尔德评价认为,作为一部科幻小说,故事讲得非常精彩,而且技术上有很高的准确性。

幸运,被好莱坞看中

更为幸运的是,这部小说被好莱坞看中,拍成了同名电影,安迪·威尔由此成名。

《火星救援》是一部3D科幻片,英文片名为《The Martian》,中文片名则五花八门,《火星任务》《绝地求生》《绝地救援》《火星人》等。若从书名直译,翻译成“火星人”也能接受,但考虑到影片的核心主题,翻译成“火星救援”更为合适。

执导《火星救援》的是好莱坞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生于1937年的他曾经执导过《异形》(1979)、《银翼杀手》(1982)、《末路狂花》(1991)、《角斗士》(2000)、《普罗米修斯》(2012)等多部知名影片。斯科特执导的片子以画面感见长,画面精美,细节丰富,道具精致但又十分写实。

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马特·达蒙领衔主演《火星救援》。前面已介绍,达蒙也曾饰演《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大兵瑞恩。影片中,主人公被独自留在火星上,其他演员都围绕如何拯救他重回地球的故事展开,所以该片几乎成为马特·达蒙的独角戏。杰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阿卡塞尔·亨涅和凯特·玛拉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

猜你喜欢

达蒙瑞恩航天员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魔法影子”来搞怪
《天·水》《时空》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马特·达蒙:把每次挑战都当成一场真正的战争
马特·达蒙 来自火星的“土逗男”
瑞恩的井
金苹果
美国当代女性艺术家贝特西.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