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实验生活化改进策略研究
2016-04-15龚亮
龚亮
摘 要:从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必要性、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举措、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收获三方面研究实验生活化改进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科学实验;科学素养;生活化;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9-0031-02
科学实验能让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利用日常的生活用品,进行直观的科学实验。为此,教师要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探讨和实践科学实验生活化改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必要性
科学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科学概念、得出科学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科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出好几倍。那么,现在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又是怎么认识的呢?(1)学生是否喜欢科学实验:A.喜欢63.4%,B.较喜欢13.0%,C.一般14.6%,D.不喜欢9.1%。数据显示:76.4%的学生喜欢科学实验。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好动好玩好想,实验的魔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揭示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所以,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有其必要性,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2)学生是否在课外做过科学实验:A.经常3.3%,B.偶尔12.2%,C.从不84.5%。调查表明:超过半数学生虽然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近九成的学生从不进行科学实验,而且年级越高,不做的比例也越高。(3)在课外开展科学实验遇到的困难:A.缺乏器材89.4%,B.缺乏时间36.6%,C.缺乏兴趣
17.0%,D.父母反对9.8%,E.缺乏指导53.7%。可以看出:学生不能完成课外实验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父母反对、缺乏器材、缺乏时间”等,最主要是缺乏器材,尤其是是对实验替代品的指导不到位,学生不能自主寻找代用品及教师的指导尚有待跟进等原因。因此,要让学生的家庭实验真正开展起来,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支持问题和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
二、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举措
(1)引入生活应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源于生活。从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切入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展开“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之前,首先应用史料引入实验情境,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从而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展开奠定了情境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建立起等量替换的思维方法。再如,在展开“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教师可先用生活吸盘对压后让学生来试着拉开,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很难拉开呢?教师还可通过图片介绍发生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惊人实验,再呈现“马德堡半球”,这样在学生的视觉中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而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然后,教师让生活中的场景重现,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2)改用生活器材,直观实验现象。新课程“科学”教科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多数实验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但也有不少实验,看似非常简单,做起来却经常遭遇挫折。也有一些实验确实因为成本过高,不宜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因而学生难以获得科学、生动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些实验,需要我们开展生活化改进,以提高实验效果。如九年级(上)教材3.5中“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验中,打气打到一定程度后,塞子突然向上跳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验不可控又不安全。同时,白雾出现时间短也不明显,主要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这时,教师可改用夏天学生喝完的矿泉水瓶来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在瓶内留有少许酒精,盖紧盖子,从中间部分拧转直至拧不动,然后通过快速拧松和再拧紧的操作来完成实验。实验方便安全,学生可以在家中完成,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八年级(下)教材3.1中“铝箔的燃烧”学生实验中,实验室铝箔厚,长时间存放易缓慢氧化。实验过程中裁剪不方便,引燃困难,实验成功率低,教师和学生对这个实验都没有把握。目前,市场上用来烘焙的“锡纸”随处可见,“锡纸”实际上是铝箔,教师可让学生用手撕一小块“锡纸”卷成卷,在一端插入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燃至快要熄灭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见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反应后生成白色固体。这样,实验成功率十分高,而且实验效果明显。这个实验改进在市创新实验比赛中获了奖。不仅如此,“锡纸”还可以来完成跟酸或碱的反应。如将“锡纸”剪成约2×2cm的方块,团成绿豆粒大小的小球置于试管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即可制取氢气,效果十分理想。钠跟水的反应中,可用“锡纸”将钠块包好,用大头针扎几个小孔后置于水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锡纸”的市场价格十分便宜,既可以节省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尤其适合课外实验中使用,真可谓一纸多用。
(3)巧用生活用品,设计课外实验。课外实验顾名思义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其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可布置一些学生利用生活用品的实验作业。如制作一个量筒,主要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把普通尺子贴在杯子壁上,简单地用记号笔每隔1厘米画线;二是在量筒(家庭中往往有量取液体药品体积的量具)中倒满10毫升的水,再倒入杯子,画线,此线为10毫升刻度线。这样再反复9次,则绘制出100毫升的“量筒”。显然第一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说明制作者对量筒的刻度原理甚至是体积的概念是不理解的。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测量仪器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小制作,还可以用于如弹簧秤、潜望镜、潜水艇模型等。课外实验的开展,关键是如何将生活用品变为实验仪器。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将课堂实验用品进行生活化改进变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实验代用品,鼓励学生分类收集各种生活用品。如物理器材:镜子、蜡烛等;化学器材:锡纸、铁钉、铅笔芯、白醋等;生物器材:各种水果、淀粉等。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整理课外实验用品和替代品的对应清单,以便在以后的家庭实验中使用。
三、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的收获
科学实验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实验技能上,更凸现在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存在时,除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还可增添一个实验:在一只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根蜡烛头,杯口盖上一张潮湿的吸水纸,两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拿起上面的一只,下面的一只也跟着起来。利用生活化的实验仪器,直观、生动,学生倍感新奇,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实验兴趣。科学实验的生活化改进,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促进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开展课外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了密切的互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老师更加信赖了。因此,开展实验生活化改进,不失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种有效的尝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科学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改进,能有效地让学生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体验中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聪聪.初中科学课开放教学的实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