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研究

2016-04-15沈振海

成才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中职职业

沈振海

摘 要:“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能够实现中职和本科的互补教育、衔接教育、关联教育,为中职毕业生提供一条通往高层次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实践研究“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本科;“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54-01

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形成较多比较成熟的中职和本科的衔接模式,为中职生开辟了一条从中职向更高层次教育发展的道路。在职业教育方面上,江苏省一直处于全国职业教育的前列。就电子信息专业的中职生来说,在“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下,更多的符合现代化需求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完成了本科教育,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一、“3+4”模式形成的背景及意义

中职和本科教育之间的衔接,长期以来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瓶颈。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任务。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又提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相关内容。2013年,江苏省又下发《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正式实施“3+4”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电子信息专业为例,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工业自动化、微机械智能系统都需要以电子信息材料及产品作为支撑。这就需要很多具备专业技能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都是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部分中职生在就业时碰壁,是因为:第一,中职生受到教育年限和社会经验的制约,刚就业时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低,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第二,外语交流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要,而中职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人较少,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导致在一些需要与国外客户进行交流的工作中,中职生难以完成任务;第三,部分中职生不具备专业任职资格,比如一些比较特殊的岗位需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而受到中职教育的限制,很少有人能够考取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这些导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要重视“3+4”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3+4”中职-本科衔接模式的关键问题

首先,现阶段的中职-本科衔接在专业分类、名称、要求、范围等方面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与本科专业相比,中职教育的专业种类更为繁杂,覆盖面比较窄,使得很多中职生找不到对口的本科专业。其次,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策略性技能的培养则相对缺乏;而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专业技能的训练比较多,而在理论知识方面则比较弱。这种情况使得在实施“3+4”模式时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延续性。第三,“3+4”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衔接,中职学校一般比较重视实践教学,而本科院校则更看重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文化基础课脱节,专业技能(实习)课程倒挂,专业理论课程部分重复,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对应关系不紧密等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实施“3+4”模式时,可以同时兼顾中职和本科课程的基本结构及导向,将本科和中职各自的文化基础课程都加强,经双方协商调整和优化重复的课程。第四,教学模式的衔接问题。本科教育体现的是知识性和学术性,而中职教育体现的则是实践性和操作性。两者之间的共性特点较少,这就容易出现教学模式衔接上的问题。如果将两者的教学模式互补,那么就能够弥补双方存在的缺陷,使中职生在学习本科知识时能够更有目的性。

三、对“3+4”模式的建议

要保证“3+4”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统筹管理,建立由教育部门、教研机构、高校、中职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参加的教学指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在中职招生和中职阶段教学督导方面要有所加强,保证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防止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脱节。鉴于目前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还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要求,可在参与“3+4”培养模式的学生中统一制定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标准,开展校际教研协作,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命题考试统一,推进项目试点。对于中职阶段的核心专业课要合理进行设置,不仅要在文化基础课上强化,还要加强核心专业课建设与技能训练。为了让中职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达到高级工水平,在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尽量减少学时,而进一步将课程内容讲精讲透。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师资队伍,为“3+4”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同时,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并且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以推动中职-本科衔接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立伟.国际商务专业“3+2”中高职相互衔接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2]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3]吴金林,石一民.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04).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中职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