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技能研究

2016-04-15江勇

成才之路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社区教育应用型人才

江勇

摘 要:从拓展社区教育功能、优化社区教育媒介、完善社区教育措施,深入农村重视培训人员工作技能,通过网络推进农村培训人员职业教育等方面,研究社区教育如何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技能。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工作技能;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1;G718.3;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42-01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产生了社区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成员全面发展,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培训人员找到了全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全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一、拓展社区教育功能,深入农村重视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妇女数量大,留守妇女的工作技能弱是当今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劳动就业问题、社会救助问题、外来人口管理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老龄人口问题等等息息相关,这就使得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其工作技能尤为重要。2000年6月召开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向各级妇联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把社区作为城市妇女工作重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妇女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服务的主要受益者。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女性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既可以发挥妇女的作用,又可以使她们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精神满足,同时可以获得社会认可,得到一定的酬劳,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促进家庭稳定和谐,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优化社区教育媒介,通过网络推进农村培训人员职业

教育

网络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开阔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便利化。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职业技能,不仅要加强对学员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训练,还需要高度重视并且不断加强培训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并积极组织培训人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培训人员的责任感,还可以使其开阔眼界,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增加社会经验,有利于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农村妇女职业教育时,可以尝试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明确教学内容并且有具体的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和构建过程的情况下,为学员创造一个既定的场景,使学员能够在既定的场景中体验感悟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发展。另外,可以尝试推广合作探讨式教学模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才能收获更多。“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育的热点,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员的合作交往技能。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妇女职业教育,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线上交流,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需要教师积极、适时地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员不同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鼓励、肯定学员的观点及看法,杜绝功利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通过网络平台推进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需要每一个参与成员都重视职业教育思想,脚踏实地,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科学利用上课时间。学员要加强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老师要借鉴国外新颖的教学理念,从学员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制订适合不同学员的成长计划。

三、完善社区教育措施,不断摸索探究培训人员工作技能

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提高培训人员工作技能的具体措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不同的发展计划,从而提高当地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比如,在纺织之乡,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可以从事纺织品的包装、缝纫等工作,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做好地区特色产品的外销工作;或者举办免费农村电脑培训班,使得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不断研究市场动态,通过开网店、做微商等销售纺织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比如,在江浙一带,可以各家联合组织开设缝纫班等进行服装加工,线上营销,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在云南一带,这里的留守妇女多处于基础设施较差的山区,可以组织联合,种植当地适宜的农产品,然后加工包装,运到村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家庭稳定和谐。

四、结束语

总之,社区教育深入农村,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已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家庭稳定和谐,利于建设小康社会。由于不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同,提高培训人员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让所有培训人员成为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金华,姚锡长.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和能力的途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31).

[2]胥英明.中国主要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0.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社区教育应用型人才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